关注发展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
2011-02-13王显政
◎王显政
一、当前煤炭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从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看,在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拉动下,煤炭经济运行基本平稳,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总的特点是:产运销量大幅增加,库存处于正常水平,出口减少、进口回升,市场煤价高位回调,企业成本、应收账款增长,煤矿安全市场形势稳定好转。但要重点强调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关注煤炭企业成本刚性增长趋势,增强忧患意识、防范企业风险问题。近年来,受工业品价格上涨、煤矿安全标准提高、职工收入增加、存贷款利率调整、环境治理投入加大等多种因素叠加刚性推动,上半年大型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9.8%。特别是企业应收账款增加,这是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预警和信号,企业经营面临风险,对此,全行业要给予高度关注,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第二,关注煤炭需求持续大幅增加,近期供求平衡、长远发展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问题。2010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48.3%和48.2%,比上年的45.6%和46.9%分别上升了2.7和1.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7.8亿吨,同比增加2.05亿吨,增长13%。考虑下半年需求放缓因素,全年煤炭产量也将超过34亿吨,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按照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7%,到2015年对应的全国煤炭产量为38亿吨、消费量40亿吨;但从实际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发展速度高于7%,即使考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所提高,煤炭消费需求增幅放缓,但煤炭消费总量也必将超过预期。
面临全国煤炭需求持续大幅增加,产量向少数省区集中,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加大等问题,全行业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我国需要多少煤,科学的煤炭产能是多少,合理的煤炭生产格局如何优化,煤炭产能增长的空间是多少,如何提高我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等问题。
第三,关注日本核电事故、风电发展、国际政治与区域动荡等新情况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问题。我国在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后,决定对国内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并要求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这些措施必将对近期核电项目建设产生影响。
从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看,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底,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473.3万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并网容量达到了2956万千瓦。但从风电技术、管理和电网安全运营等多方面看,短期内风电在保障全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的作用还不明显。
从国际政治、局部冲突及对国际石油供应和大宗物资价格等的影响看,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0%,且有逐年增长态势,国际石油市场变化与价格的大幅波动,增加了我国石油安全稳定供应的不确定性。从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局部利益冲突以及流动性过剩、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分析,国际石油长期安全稳定供应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四,关注煤炭行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炭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受资源赋存条件、企业发展潜力、区域发展环境等差异,煤炭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是企业规模发展不平衡。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资源赋存条件、煤矿开采条件等差异性大。位于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发展煤基多元化产业,企业规模快速扩大,发展实力快速增强;而那些资源条件较差,不适合建设大型煤矿、小煤矿集中地区的企业,特别是老矿区的企业,产量规模增加缓慢,煤矿安全生产压力大,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二是煤炭市场价格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靠近煤炭消费地区,煤炭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企业利润空间较大;而西部地区煤炭市场价格偏低,部分省区政府出台价格限制政策,煤炭价格长期处于低位。
三是煤炭生产结构不平衡。通过多年持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淘汰关闭了一大批落后小煤矿,生产集中度大幅提高。如,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煤矿平均规模超过了150万吨/年,山西省平均规模超过90万吨/年,煤矿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开采;而湖南、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煤矿规模仍然偏低,小型煤矿产量仍然占相当的比重,机械化开采比重低。因此,在目前煤炭需求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部分地区提高小煤矿的办矿标准,适当保留一些小煤矿生产,对于稳定区域煤炭市场平衡,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是煤矿职工收入总体偏低、不平衡。近年来,随着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好转,煤矿职工收入逐年增加。如,神华集团煤矿职工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淮南矿业集团职工平均工资7.4万元,同煤集团煤矿职工人均收入5.1万元,而龙煤集团职工平均收入只有3.2万元,湖南省煤矿职工收入还不足3.0万元。
第五,关注煤化工产业发展问题。在国际石油价格攀升的大背景下,煤化工产业发展机遇和潜力逐渐显现,特别是一些主要产煤省区为促进煤炭就地转化,在资源配置、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了相关优惠条件,煤炭企业为了获取资源、扩大生产规模,纷纷配套开工建设煤化工项目。初步统计,2010年底,全国甲醇装置总规模已达到3840万吨,比上一年新增1212万吨,同比增长46.1%;全年甲醇产量1574万吨,装置利用率仅为41.4%。从煤基化工产业发展情况看,目前,除神华集团煤炭直接液化、伊泰和潞安煤炭间接液化、神华煤制烯烃等大型示范工程已建成投入运营外,多数项目仍在探索中。现代煤化工项目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前期投入巨大,许多技术和工艺仍处于示范阶段,现阶段大规模发展煤化工项目,仍然面临企业经营风险。对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应该按照市场需求,科学组织产能建设,适度发展。
二、站在煤炭工业发展战略高度,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行业要认真落实国家相关 “十二五”规划,做好相关规划执行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研究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案,着力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第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作为行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十二五”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行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推进煤炭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淘汰落后产能;推行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山;强化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和谐矿区,提高职工生活质量;构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着力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第二,要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抓手,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今年协会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七次煤炭科技大会,印发了《关于推进煤炭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煤炭行业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31898),全行业要认真组织落实各项具体任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煤矿高效现代化开采技术、建井技术、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与综合利用技术、煤炭地质保障技术和煤炭循环经济技术等开展研究,形成完整、系统的煤炭重大科技体系。积极推动重大、前瞻性技术攻关,力求突破更多重要关键技术,加快大型煤矿装备国产化进程。开展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研究,努力培养一大批行业科技领军人才,为推进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第三,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提高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特点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稳定东部、巩固中部、适度加大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形成我国煤炭资源阶梯式开发、多通道供应、高效利用的发展模式,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加快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积极推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优化煤炭生产结构。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战略性重组,促进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经营,形成互利、共赢、协调发展格局,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优化煤炭组织结构。推进煤炭电子商务,发展煤炭期货交易,以及煤炭仓储、物流、交易中心等新兴服务型产业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由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向以煤为主的现代化生产与商贸一体化企业发展,着力提高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高矿区职工生活水平。高度关注矿区民生,着力改善矿区环境,提高煤矿职工工资水平,促进矿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随着经济效益好转,加大矿区民生工程建设,增加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投入,完善矿区生活设施,建设和谐矿区。
第五,要坚持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提高煤炭工业安全发展水平。近年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持续稳定好转,煤矿事故大幅减少,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5以下(0.485)。但也必须看到,近期又连续出现了几起重大煤矿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全行业要继续开展煤矿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形成机理研究,加强煤矿瓦斯、地下水害等重大灾害防治技术集成研究,构建煤矿安全智力支撑体系。严格煤矿建设程序,坚持煤矿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建立和健全煤矿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进一步落实煤炭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组织开展全面的煤矿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强化安全基础,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最后,希望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大型煤炭企业的负责人继续跟踪煤炭市场变化,高度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努力维护煤炭市场平衡,为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