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PI,百姓看懂了吗?

2011-05-03

民生周刊 2011年31期
关键词:物价水平篮子

□ 本刊记者 闵 杰

CPI,百姓看懂了吗?

□ 本刊记者 闵 杰

2010年,“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你去”、“煤超疯”等网络热词迅速蹿红。紧随其后,土豆、鸡蛋、白酒、方便面、大米、棉花、羽绒服也纷纷加入涨价大军。“涨”字成为横跨全年的年度热词。

2011年,“涨”声继续发酵,百姓也纷纷感叹生活质量进一步下滑。

白领:当了“房奴”、“卡奴”后,如今又被迫变成了“菜奴”。10块钱一斤的苹果太贵,改吃1块钱一斤的萝卜;食用油太贵,炒菜改凉拌。

租客:甭说买房了,租房都快租不起了……去年租房时两室的房子月租3000块,今年续约的时候房租一下涨到了3600块。

刚毕业的大学生:从今天起,做一个对自己抠门的人。出门只坐公交,去近的地方就骑车或步行。不煲电话粥,尽量短信飞信说事……

网友:买啥涨啥!用流行的网络用语来说就是:现在既跑不赢刘翔,也跑不赢CPI。

统计局和百姓的两个CPI篮子

7月初,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CPI同比上涨6.4%,创三年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CPI上涨约1.3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猪肉价格对CPI贡献超过20%。有网友戏称:中国的CPI变成了中国猪肉指数。

CPI,指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

“去年我花2元钱吃4个苹果,现在花4元钱吃2个苹果,生活质量下降了1倍,GDP却增长了1倍。”这句话曾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用来解读CPI、GDP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

CPI是通过成百上千种不同的代表性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反映各类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总体价格的平均变动情况。我国CPI的调查内容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

CPI数据虽然来自客观统计,但老百姓总觉得与实际生活有差异。2010年,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统计结果因与百姓感受不一致而遭受广泛质疑。

CPI数据变化到底是风动、帆动,还是心动?

一般而言,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的差异来自于以下几方面:首先,居民的主观感受多是环比,而统计的是同比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变化情况,其默认口径为同比,也就是说:拿今年7月的物价水平与去年7月相比。而老百姓谈及对物价水平的感受,通常会拿今天的物价水平与昨天相比,或者是7月的物价水平与6月的相比,而这是环比口径的物价水平变化。

其次,统计局有个“CPI篮子”,普通居民对物价感受也有自己的一个商品篮子,这两者的存货有很大差异。统计局的CPI篮子食品类比重较大,其他较为平均。老百姓的CPI篮子中,生活消费品的比重很大,而且潜在地包括了高涨的房价。

还有,不同收入阶层对物价变化的感受也不相同。一般而言,高收入者对货币的边际效用,要低于低收入者。相同物价水平的上升,低收入者会更加敏感。而目前收入分配格局的恶化,则增加了对物价敏感的家庭数量。

从2011年起,我国开始采用新的CPI权重。居住类权重上升,医疗保健类、娱乐教育文化类、食品类权重下降。市场普遍预期,CPI将因为调整相关权重而改变一直以来被低估的局面,调整后的CPI将更真实地反映物价水平。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新的调整方案实施之后,也并不能完全解决CPI与居民实际物价体验之间的差异问题。此外,很多隐形消费支出在统计领域依然是难题。

如何解读CPI走势?

CPI是一个滞后性数据,但它也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

在发达国家,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可视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

据媒体统计,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现了几轮较为明显的涨价周期。

第一轮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80年年底,通胀率达到6%。这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通胀,不过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比较有限。

1987年 —1989年上半年1987年为第二轮快速上涨期,国内货币流量年增长速度达116%,商品价格出现同步上涨。1988年零售物价上涨幅度达到18.5% ,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价格涨幅达到两位数。

第三轮涨价潮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零售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如大城市生活物价上涨22% 。1994年10月达到通胀最高峰,物价上涨25.2%。

本世纪以来我国又经历了三次价格上涨,第一次是2003年到2004年,第二次是2007年到2008年,第三次则从去年开始。

冲高的6月CPI数字,到底意味着经济运行中的危险信号,还是另有隐情?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在微博中表示:6月CPI数据标题意义大于实际参考价值。据他分析,CPI6.4%中,2/3是食品贡献,1/5是猪肉。不出重大意外,下半年这两项会下来。再有,剔出翘尾因素,环比CPI为0.277%,折年率3.5%左右,并没那么吓人。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近日也对媒体表示,下半年物价形势比上半年乐观,本轮物价上涨已接近拐点。

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与4月相比有明显回落,这种影响通过传导之后,9月后将使输入性通胀放缓;二是国内货币调控发挥积极作用,达到年初确定的目标;三是国内重要商品供给是有保障的,包括夏粮获得丰收,肉、禽、蛋、菜和工业消费品供应充足;第四,根据本世纪以来的价格波动周期,第一轮持续27个月,第二轮持续24个月,这一轮物价上涨到现在为止持续24个月。由此判断,此轮物价上涨已接近拐点。

百姓该如何与CPI赛跑?

今年6月份CPI涨幅达到6.4%,即使今年央行已多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仅为3.5%,实际负利率已达到2.9%,CPI又将上调的利率“甩开了好几条马路”。

参考这样的CPI和利率,如果在去年6月存入一笔1万元1年期定存,今年6月到期后,连本带息可取出10350元。但是,由于6月CPI同比上涨6.4%,这10350元若用于日常消费,仅相当于一年前的9727元,比当初存入的1万元“缩水”了273元。

面对这样的贬值幅度,许多老百姓都在寻找投资渠道保住钱袋子。然而残酷的事实是,无论是股市、基金、理财产品、债券还是存款,几乎所有适合普通百姓的投资渠道在6.4%面前均“全军覆没”。

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收益率明显高于定期存款的银行理财产品仍是相对的“最优选择”。但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理财产品很难跑赢CPI。

上半年GDP增长9.6%,CPI同比上涨5.4%。图为北京一家超市内,一名顾客正在挑选零食。 图/CFP

根据普益财富的监测数据,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产品)发行数量为8497款,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在6月30日前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7731款,其中到期收益率不低于6月份CPI的只有52款,仅占到期产品总数的0.67%。即上半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99.33%跑输CPI。

面对不断走高的CPI,许多投资者寄希望于炒股实现高收益。然而,股市本身受到高通胀的拖累,难以摆脱“通胀无牛市”的魔咒。今年上半年股市低迷,考虑到散户偏爱中小盘股及题材股,估计大多数投资者今年以来的亏损超过一成。

在负利率时代,工薪族如何才能跑赢CPI,显然有相当大的难度。不过,不少财经专业人士表示,负利率时代更应注重投资策略。

首先,银行存款要踏准加息节奏。理财专家建议,对于偏好银行存款的市民来说,存款期限不宜超过半年,可以三个月为周期办理自动转存,这样,一旦央行在最近三个月内加息,可及时分享加息带来的收益。

其次,要少持有现金多参与投资。随着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加强,老百姓应对通胀的有效措施,就是尽早把手头的现金换成具备升值潜力的资产,让自己的财富也跟着物价一起涨。也就是说,当前应少握现金,多参与投资活动,让增加的投资收益来抵御存款利息收益损失。

有效应对通货膨胀还有一个策略,那就是在投资活动中多用银行的钱。因为,投资者向银行贷款购买资产后遇到货币贬值,其资产就要值更多的钱,而当投资者还贷的时候,却只需还当初贷款时的本金加利息,这样相当于实际负债水平下降。

□ 编辑刘文婷□ 美编阎 瑾

猜你喜欢

物价水平篮子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花帽子,小篮子
公共预算收入GDP与物价水平的实证关系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