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预算收入GDP与物价水平的实证关系
2014-09-19郑岩
郑岩
摘要:目前国内多数学者主要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重点关注财政收入与GDP比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物价水平对公共预算收入与GDP关系的总体影响,通过黑龙江省公共预算收入、GDP及物价水平的实证分析表明:虽然剔除物价因素前后的公共预算收入与GDP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物价水平对公共预算收入与GDP的长期弹性、误差修正比率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公共预算收入;GDP;物价水平;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14-01
一、变量数据及单位根检验
选取黑龙江省1985-2012年度的名义公共预算收入和名义GDP的时间序列作为样本,样本容量为28,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及黑龙江省经济与社会统计公报。首先我们借鉴司春林(2002)的做法来计算第i年的GDP平减指数;然后,通过实际值=名义值/GDP平减指数,分别计算出黑龙江省1985-2012年的实际公共预算收入和实际GDP值。分别用REV1和GDP1表示黑龙江省名义公共预算收入和名义GDP(未剔除物价影响),分别用REV2和GDP2表示黑龙江省实际公共预算收入和实际GDP(剔除物价影响后)。此外,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而且可以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因此,分别对剔除物价影响前后的公共预算收入和GDP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REV1、LGDP1和LREV2、LGDP2表示。
根据公共预算收入和GDP的时序图,上述四个变量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变动方向一致,表现出一种不平稳的特性,但一阶差分变换后的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变得较为平稳。为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发生,运用ADF方法检验上述四个时间序列的原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的稳定性发现,在5%的显着性水平上,上述四个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即都是I(1)序列,因此可以对四个变量分别进行协整分析。
二、协整检验与模型估计
这里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分别对四个变量进行协整回归。得到的协整方程的拟合情况中,R2和调整后的R2都较接近1,但模型整体线性回归拟合的效果不太理想,而且两个协整方程的DW值都太小,说明存在自相关现象。为此,分别加入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因素,分别重新估计上述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根据AIC准则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为1,这实际上属于一阶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1,1),根据两个ADL(1,1)模型的拟合情况,R2和调整后的R2都比原模型提高了很多,更为接近1,显示模型整体线性回归拟合效果较好;另外,新模型DW值比原模型提高了很多,都接近2,表明序列基本不存在自相关性,且变量系数都较为显着。再对新模型的残差序列做ADF检验,发现,e1和e2的ADF检验统计量值小于显着性水平为0.01时的临界值-2.656915,这表明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所以e1和e2是平稳的。
因此,我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现将四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方程写成如下形式:LREVi =αi + βi LGDPi(i=1,2)。由式ADL(1,1)模型可计算出其中的回归参数,进而得出四者之间的长期协整方程分别为。
LREV1 =-0.902 + LGDP1 (1)
LREV2 =-5.240 + 1.612 LGDP2 (2)
根据模型(1),若不剔除物价影响,黑龙江省GDP每变动1%,公共预算收入在长期内将同方向变动1%,即黑龙江省公共预算收入对其GDP的长期弹性为1;根据模型(2),若剔除物价影响,黑龙江省GDP每变动1%,公共预算收入在长期内将同方向变动1.612 %,即黑龙江省公共预算收入对其GDP的长期弹性为1.612。因此,物价因素削弱了长期内公共预算收入与GDP的关系,但不会改变其显著的正相关性。
三、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分析协整关系的动态调整过程,被解释变量的波动可以分为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两部分,短期波动由解释变量的差分项来反映,长期均衡部分由误差项得到反映。这里分别用ecm1和ecm2表示原模型的残差序列,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LREV1t= 0.162-0.360 ecm1t-1-0.287△LGDP1t (1*)
(2.994) (-1.811)(-0.788)
△LREV2t=-0.196-0.131 ecm2t-1+3.003△LGDP2t(2*)
(-1.549)(-0.628) (2.216)
根据模型(1*)和(2*),误差修正项ecm1和ecm2的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说明长期均衡趋势偏离的收敛机制在起作用,作用的幅度为: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误差分别以36%和13.1%的比率对本年度的公共预算收入(对数)做出反向修正,一旦短期波动偏离了长期均衡关系的轨道,误差修正机制的存在能够纠正这种偏离,并将公共预算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拉回到长期均衡关系的轨道。但剔除物价影响前的修正力度(-0.36)要比剔除物价影响后的修正力度(-0.131)更大一些。
四、结论与启示
可见,无论是否剔除物价水平的影响,黑龙江省公共预算收入与其GDP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一旦GDP的短期波动导致公共预算收入偏离了二者长期均衡关系的轨道,误差修正机制将公共预算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拉回到长期均衡关系的轨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物价水平对公共预算收入与GDP的长期弹性、误差修正比率具有重要影响:剔除物价影响前后的长期弹性分别为1和1.612,剔除物价影响前后的误差修正比率分别为36%和13.1%。这对于多数学者不考虑物价因素直接对财政收入与GDP进行计量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韦邦荣,杨玉生.中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关系的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1):49-53.
[2] 刘平,梁瑜.工业增加值、物价与增值税的长期联动效应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2(2):78-83.
[3] 蔡德发,孙雪梅.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性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6(6):76.
[责任编辑: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