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0万套保障房能保障哪些人

2011-05-02李立群

民生周刊 2011年11期
关键词:高飞保障性租房

□ 本刊记者 李立群

1000万套保障房能保障哪些人

□ 本刊记者李立群

1000万套,这个数字将是我国2011年保障房建设的数量,这是个好的开端。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设保障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将达到20%。

相比2010年58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今年保障房建设量增加了72%,建设资金将达到1.4万个亿。国家对于保障房建设的决心可见一斑,但是基于过去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还心存忧虑,在这场保障房的“重大战役”中,土地、资金、政府的决心缺一不可,如何让保障房从规划变为现实一直百姓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坦言,“1000万套建设目标堪称‘重大战役’,我们压力非常大”,要尽快把保障房从图纸变成实物,重在执行力上下功夫。

如何让保障房真的有保障,让居者有其屋变为现实是我们未来需要面对,也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需要保障房

28岁的高飞现在北京租住在一间10多平米的小屋内。每天早上高飞都要经历一场“贴身肉搏”,乘坐北京地铁八通线上与同样焦急的人们在已人满为患的地铁车厢夹缝中争取一点立足之地,有时干脆被地铁工作人员直接推压进车厢,如同被打包的货物。

这个一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形的女孩,给人的感觉乐观而阳光,她心中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在北京能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只有30几平米也行,总归是有自己的空间。”

为了这个梦想,高飞在工作后专门为自己设立了一个“买房专用账户”,在每月发工资后,高飞都会定时为这个账户打进去800元钱。“不到迫不得已我不会花这里面的钱,到现在我攒了两万多块钱,虽然不多,但总算有点。”

但显然,飞速增长的房价让高飞的梦想越发变得不切实际,尽管在北京近期出台的“京十五条”中,拥有北京市集体户口的她逃过一劫,尚有购房资格,但是以现在的房价来看,每月收入4000多元的她,很难承担。

如今,高飞寄希望于在北京申请保障性住房。“我现在打算申请两限房,也算符合条件,但现在僧多肉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轮上,不过还是打算试试看。”

高飞说当看到国家大力建设保障房的新闻时很兴奋,同时也有点担忧,因为在之前,有关保障房的负面新闻不断,比如“开着宝马住经适房”、“廉租房分给机关单位”等等,保障房变成了某些特权阶层的“特权”。

其实,相比高飞,文文和彭磊的处境更为尴尬。文文和彭磊是一对2010年新婚的小夫妇,文文现在在一家网络媒体供职,月收入为5000多元,彭磊则是一家外贸企业的职员,每月收入6000多元,尽管如此,商品房买不起,保障房不够格的处境让小两口很是无奈。

“我们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两个人收入尽管过万,那又怎样呢?在北京连一平米都买不起,论保障房,我们还算收入高的,不符合要求,现在只能租房子了。现在政府要建公租房,但愿能分我们一杯羹。”彭磊说。

难以保障的保障房

保障房全称为保障性住房,它随着“国六条”的出台和媒体的广泛报道而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它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租房和廉租房。

2006年5月17日,由建设部、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该文件提出重点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要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同时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建设目标。

此后,保障房建设在各地开始崭露头角,但对高房价的抑制效果始终难尽人意。

2010年两会期间,高房价再次成为两会热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此举凸显了政府的决心。

实际上,各地的执行情况却与中央计划有所差距。根据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保障性住房用地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在抽查的56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2009年度保障性住房计划执行比例低于35%。

另据媒体报道,在各地政府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建设资金不到位、套取挪用资金、保障房没有保对人、房屋质量堪忧等问题已然突出,甚至部分地区还存在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现象。

根据规定,各地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比例不得低于10%,但审计署一份报告中显示,在19省市重点调查的32个城市中,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22个城市提取比例均未达到要求,自2007年至2009年,这些城市共计少提取146.23亿元。

同时,保障房保障了谁也成为保障房分配中难掩的尴尬。“200多平米的保障房”、“开着宝马住经济适用房”、“六连号”等诸多怪现象近年来屡见报端,廉租房不常见、经济适用房难申请的现实让很多有住房刚性需求的人只能选择租房。

除此之外,保障房还存在诸如房屋质量难以达标、户型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本应惠及中低层收入的保障房却难以真正有所担当。

面对“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很多百姓都禁不住在心里画了一个问号:这次的保障房真的能成为我们的保障吗?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2011年的两会,“保障房”再次成为政府、民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伴随着相继出台和愈加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如何让中国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作为与商品房性质不同的保障性住房被政府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其中着重于解决夹心层问题的公租房成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主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两分市场”阶段,即由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在解决中国百姓住房问题时分担不同角色,解决不同的需求。

与此同时,伴随保障性住房建设大潮来临的除了喜悦,还有种种担忧与困扰,中国的保障房建设在资金、土地、监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据报道,由于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猛增,比2010年建设的580万套增加了72%,至少需要1.3万亿的建设资金,并且任务紧迫,今年10月31日前必须开工,很多地方政府面临缺乏资金的困境。

以经济大省广东为例,广东省2011年分配到的保障房任务为31万套,其中廉租房4.79万套、经济适用房3.08万套、公租房9.28万套,限价房11.5万套,比2010年广东实际完成的7.75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增加了3倍。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便像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要完成这31万套的任务,资金筹集和土地方面的困难仍然很大。”

2010年12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市住房保障办主任李俊夫在向市人大汇报住房保障工作时指出,2011年广州需要的保障房建设资金超过80亿元,目前资金尚存缺口。

特别是公租房,较之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需要10年、20年收回投资,并且一次性投入大,资金占用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资金压力更为大。

另外,土地问题也成为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土地日趋紧张。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副秘书长陈宝存认为,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如果要增大建设保障房面积,将不得不面临拆迁难题,而最终能落实多少也很难说。

“我认为当前各地完成保障房分配方面的纸面数字不算难,比如加大棚户区改造的部分,北京就存在一个搬迁户分到三五套房子的情况,但想真正落实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数量和保障数量难度还是很大。”陈宝存说。

相对陈宝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珏林乐观的多,他认为资金与土地都不是大问题,各地政府是不是有决心将保障房有力地执行下去才是重点。“我对保障房比较乐观,各地都已经签订了‘军令状’,并且明确了责任,只要有决心,钱和地都能拿得出来。”

其实,中国的保障房建设除了资金、土地,更重要的是政府理念的转变,监督机制的健全。用万科总裁郁亮的话来说,“保障性住房的重点不是盖房子,而是制度建设。”

“我们还是期待保障房的建设能落到实处,那样我们就有盼头了。”彭磊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他期待着中国的保障房能够“口惠”更能“实至”。

□ 编辑崔银娜□ 美编庞佳

猜你喜欢

高飞保障性租房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放风筝
租房客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论保障性住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