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过度训练的原因及其预防

2011-04-29郭兆堂

少年体育训练 2011年1期
关键词:运动量过度机体

郭兆堂

过度训练是发生于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性疾病,过度训练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重要环节。

一、过度训练的常见原因

1、运动负荷过大

训练过程就是根据训练规律和生物适应规律来挖掘运动员的适应潜力,通过训练不仅能获得一般条件的适应变化能力,而且还能获得非常条件的适应变化能力。已知人体的生理适应性是有限的,超越这一限度就会破坏机体的平衡状态。如任何负荷在超越机体承担能力时就会导致某些器官、系统组织的损害甚至产生某些运动性伤病。现代体育科研成果已明确表明训练效果与其说是依靠加大训练负荷达到的,不如说是通过使各种负荷因素做到最佳结合的途径达到的。这说明在制定运动负荷时应考虑构成运动,负荷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依据具体情况和条件使诸因素达到最佳的调配。显然,单纯或一味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不遵循生物适应规律,不重视科学训练原则,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就必须会受到阻碍,甚至失败。

2、忽视训练的一般原则

运动员身体特征包括形态、机能、素质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它是运动员成长并获取优异成绩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科学训练能使个体的身体、特征获得良好发展,为创造运动成绩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假如训练方法及手段不合理,训练计划缺乏审慎,没有充分考虑年龄、性别、个体身体特征方面的具体条件,及存在的差异,训练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不考虑个体所存在的差异,训练方法及运动负荷量的同一化,对那些体质和训练水平低下的个体,就可能发生过度训练。同时个体本身也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机体内部的平衡过程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在不断变化,由此反应出来的机能状况也是在变动的,使得在不同的状态下个体所承担的负荷量就有波动。因此,针对个体在不同时的机能状态,就需要随时调整训练方案及负荷

3、忽视恢复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比赛时的运动量往往没有平时训练大,但机体对比赛和训练其反应却不一样。运动员对平时训练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较少,比赛则不然,尤其是缺乏比赛经验的运动员,易受比赛时周围环境和心理因素所干扰。如果频繁参加比赛,前一次产生的疲劳尚未消除,接着又进入另一赛事,由于得不到良好的恢复,就易使疲劳积累而产生过度疲劳。其次,高、强、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缺乏严密的医务监督措施,尤其是对恢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注意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是造成疲劳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持续大运动量训练而无良好的恢复措施,不但可导致过度训练,并会引起内脏器损害和全身机能紊乱。

4、营养因素

营养物质的摄入并非是多多益善,如从事持续时间较久的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合理地添加糖分对提高机体的工作效率有一定裨益,因为人体内有充足的糖分可延缓中枢及肌肉疲劳的发生,但糖分摄入过度会使肌肉的粘滞性增加,而且多余的糖分会转化成脂肪在内贮积,这对某些运动项目来说又是不利的。

二、预防措施

过度训练是在训练过程中由于连续疲劳累积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理状态,其临床症状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对运动员的危害较大,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因此关键是预防。

预防过度训练的主要措施如下:

1、遵循运动训练原则,走科学化训练道路。训练计划及训练方法应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状况、运动专项和训练水平而制定。根据个体的身体特征选择运动项目,采用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遵循运动训练的一般规律和专项训练的特殊规律进行训练,恰当规定训练任务,注意运动负荷与恢复过程的最佳统一。

2、重视训练后的恢复。遵守生活制度,注意劳逸结合。要遵守作息制度,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加强训练过程中的医务监督。在训练过程中密切运动员、教练员与医务人员的联系与合作,运用医务监督的手段及方法督导训练,待运动员在生理适应限度内完成训练过程。

4、重视预防心理疲劳。培养运动员的情感与意志品质,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以使运动员的心智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良好发展,为提高竞技能力奠定基础。在训练和竞赛的过程中,根据个体的心理变化随时调整训练计划,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帮助,或采用适宜的心理治疗措施,积极调整个体的心境情绪意志力,及时消除心理疲劳和克服过度紧张,以达到良好恢复和保证训练目的。

5、保证营养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卫生。营养是运动员训练的物质基础,它对运动能力的提高和促进机体恢复过程都有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运动量过度机体
大树的日常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