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动作技术教学训练的有效方法

2011-04-29赵全勇

少年体育训练 2011年1期
关键词:规定性决定性杠铃

赵全勇

每个运动项目的竞赛动作技术都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各动作组成部分均有各自的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教学训练具体要求,若完成不好某一动作组成部分,均会对完成其它组成部分和整个动作技术产生不良的作用和影响。各动作组成部分对完成其它动作部分或整个动作技术所起作用和影响的大小却是不尽一样的,某些动作部分,起着规定性、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和影响,甚至有某个动作做不好,其它动作及整个动作就没有条件没有可能做好,甚至肯定做不好的规定性、决定性的结果。

竞技举重中各动作组成部分,大都是以人体的下侧支撑为其特点完成的。根据最基本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运动员各运动环节要发挥出最大力量取得最好的用力技术效果,人体总重心的下支撑稳定平衡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缺少这一必要条件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技术效果。而这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是在重点动作组成部分中产生和形成的。例如,在上挺动作技术中主要是预蹲制动这一组成部分中产生和形成的,在屈膝下蹲的同时相应屈髋翘臀的《双屈式》预蹲制动技术,就能使人体形成稳定有力的下支撑平衡,也就为运动员在预蹲制动动作中发挥最大力量,使杠铃获得最大的向上弹性力;为上挺发力动作中发挥最大力量,使杠铃获得最大的向上运动速度、高度及合理的运动轨迹;为发挥最大力量,获得良好的下蹲支撑条件和支撑能力;为发挥最大力量获得鲜明的动作节奏……创造不可少的必要条件。而“上体正直、屈膝下蹲”的《单屈式》预蹲制动动作只单纯强调屈膝下蹲动作,而忽视了相应的屈髋翘臀动作,不同程度地违背了举重动作过程中,同时用力,水平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基本原理,必然导致双膝不同程度前跪的动作,必然导致杠铃与人体的总重心不同程度向前偏离下撑面的中心线,形成不稳定的下支撑平衡,必然导致人体各运动环节在上挺各动作组成部分中因缺乏最大用力的必要条件作保证而不能发挥出最大力量,不能取得应有的动作技术效果。

预蹲制动中,两种不同的动作概念,形成不同的下支撑稳定平衡,为人体发出最大力量形成截然不同的技术效果。这就是预蹲制动这一重点动作组成部分,对其它动作组成部分,对整个动作所起的规定性、决定性作用和影响的本质联系和内在原因。

此外,预蹲制动动作技术还为上挺发力,下蹲支撑等其它上挺动作组成部分发挥最大力量,取得最好技术效果创造较快的扛铃上升初速度,形成明显的牵张反射作用,各运动环节较合理的用力角度,各肌群适度拉长,提高作用力与反作用的传递效率等诸多有利条件。

再有,举重动作技术与其它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一样,都是各动作组成部分前后衔接,连续不断的动作过程,是一个诸多矛盾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矛盾统一体。前一个动作尤其是预蹲制动动作完成不好,给下一动作留下不良影响,下一动作如上挺发力就几乎无法改变和挽救。尤其是试举最大重量时,就更无法改变和挽救。例如预蹲制动没有形成稳定的下支撑平衡,没有发挥出较大的杠铃向上弹性力等,下一动作上挺发力乃至其它的下蹲支撑等动作就不可能改变或挽救这一不利的局面和必然结果,必然不能发挥最大力量,杠铃必然不能获得保证试举成功的上升高度,运动速度,合理杠铃轨迹及动作节奏等,就必然不能举起力所能及的应能举起的最大重量。

预蹲制动动作为完成好上挺动作形成创造了诸多必要条件和有利条件,并且是其它动作组成部分无法形成的,无法达到的,无法代替的。预蹲制动做不好,对其它动作组成部分就会酿成无法改变的,不可逆转的局面和结果。这就是预蹲制动列为重点动作组成部分,对其它动作组成部分,对整个动作技术起规定性、决定性作用和影响的运动生物力学内在的本质性的原因。

抓举和下蹲翻等提铃动作技术中,第一步提铃动作部分和上挺动作技术中的预蹲制动动作部分一样,是“第一步提铃不好,抓举动作肯定不好”起规定性、决定性作用和影响的重点动作部分。其内在本质原因就是因为第一步提铃动作为膝上发力,下蹲支撑及整个提铃动作的完成形成和创造诸多条件和有利条件,而且这些作用是其它动作组成部分无法代替的。若不能形成和创造这些必要条件和有利条件,其它动作和整个提铃动作必然不可能做好,不可能获得应能获得的技术效果。

在竞技运动项目动作技术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临场技术指导中,抓住该项动作技术中对其它动作技术和整个动作技术起规定性、决定性影响的重点组成部分,重点掌握、重点突破和提高,是提高动作技术教学训练和比赛效益的制胜方法。

猜你喜欢

规定性决定性杠铃
多重映射芽的Gq,k一决定性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龇牙咧嘴举杠铃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关键技术位移类指标分析
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
光滑映射芽的RN - 轨道切空间及RN - 无限决定性
举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及其把握——基于“中国模式”之争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