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如何输出“思想与理念”

2011-04-29丁刚

京华周刊 2011年14期
关键词:时报显示屏广场

丁刚

影响世界的能力,首先来自于我们将如何报道中国。

我曾有过一次在夜空中俯瞰纽约时报广场的机会。飞机掠过曼哈顿中城时,机翼下的时报广场上,奔腾的车流之光与巨幅广告显示屏交相辉映,光彩夺目。

时报广场是纽约的心脏,也是纽约的标志,素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称。走过时报广场,与你擦身而过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肤色的人群,放眼望去,又仿佛置身于全球品牌广告的包围之中,流光溢彩的背后是“品牌形象”的百花争艳。

10年前,我曾在那里看到过三九药业的广告牌。虽然它的位置有些偏,但四个中文大字对中国人来说,还是格外亲切的。今天,当中国公司租用的一块大型电子显示屏——“中国屏”出现在最显著的位置时,一种“时代不同了”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据新华社报道,由该社下属公司长期租用的这块大型户外液晶显示屏,将播放新闻、形象推介片和广告片等,《纽约时报》称之为在“世界十字路口”打开的“中国之窗”,而我更愿将其视为中国的国际传播跨上新舞台的象征。

就在离中国租用的这块显示屏不远的地方,是世界三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的显示屏,此外还有其他美国媒体的滚动新闻显示屏。很多走过这里的人,除了能看到广告之外,也会从这些屏幕上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

记得“9·11事件”一周年纪念日的那一天,我路过时报广场。当时,路透社在其显示屏上推出的是该社记者在9·11时拍摄的照片,其中有一幅是一对母女在抱头痛哭。许多行人驻足观望这幅巨照,还有人不时擦抹着眼角的泪花,那场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媒体人,我听到“中国屏”在时报广场出现的消息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宣传片和广告片,而是中国媒体将会怎样运用这一显示屏,来传播由中国媒体自己采集、制作的新闻,包括视频和图片。

新华社的报道说,这一显示屏也会用来播放新闻。那么,假如未来有重大事件在中国发生,时报广场上每天的几万过客,会看到怎样的来自中国的图像新闻呢?或者,假如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发生了突发事件,新华社会不会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图像呈现而出?

与美欧媒体并驾齐驱,这是中国媒体人一直以来的渴望。现在,中国的主流媒体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十字路口”,与美欧媒体同台共舞。虽然这只是一个开始,但它所具有的意义显然超越了商业广告的范畴,甚至也不只是形象的宣传和推介所能包含的。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我们可以体会到未来中国提升国际传播力所面临的更大挑战。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与世界互动的“舞步”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环球时报》有一句亮眼的广告词——“我们报道世界”。而对于今天的世界来说,更希望读懂的却是“中国将怎样影响世界”。

影响世界的能力,首先来自于我们将如何报道中国。中国媒体既要把一个更有魅力的中国展现给世界,更有责任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全面、更真实、更复杂的中国。因为中国的魅力不仅仅来自于四川的熊猫、桂林的山水,以及故宫的珍宝,更来自于今天中国活生生的现实社会,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每天早上起床后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及这个国家和人民所具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雄心。

我们并不指望在未来不长的时间里,美国人、欧洲人或是世界上别的什么国家的人每天早上吃早餐的时候,就会从邮箱里取出一份中国媒体编辑出版的报纸来读,或是打开电视收看一家中国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节目。

但是,一个可以而且也应当达到的目标是,当世界各地的受众需要了解有关中国的新闻时,他们会更多地查阅中国媒体的报道;有更多的受众能更迅捷、更大量地从当地报纸和电视节目里,获得中国媒体报道的中国新闻和世界新闻,以及中国人对这些新闻作出的评述与分析。到了那个时候,中国输出的或许也就真的不再只是“电视机”,更有“思想与理念”了。

猜你喜欢

时报显示屏广场
春天的广场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布鲁塞尔大广场
一块布就是一个显示屏?
在广场上玩
苍蝇迷恋显示屏
潮流时报
基于活动营销的专业报盈利模式之探索——以《平安时报》为例
未来五年LED显示屏出货将保持16%增长
广场上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