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海外智力五年回望

2011-04-29董炜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2期
关键词:友谊专家人才

董炜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引进境外专家约230万人次,出国(境)培训人数达25.7万人次,近300名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2011年1月11日~12日,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为这次会议专门作批示,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时期引智工作取得的成绩,对2011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也对会议作出了批示。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做了工作报告。

5年引进境外专家约230万人次,国外人才和智力引进取得重要突破

国家外国专家局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注重把握高端、紧缺取向,大力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5年来,全国引进境外专家约230万人次,其中经济技术领域约159.6万人次,教科文卫和其他社会发展领域约69.6万人次,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通过实施“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重点支持计划”、“海外名师引进计划”等一批重大引智项目,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其中,与中科院合作,组建“多层次结构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团队”、“纳米材料及其器件物理研究团队等创新团队57个,资助海外高层次人才411人次。与教育部合作,建立了12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17个二期培育项目,覆盖全国18个省市的72所重点高校,学科范围涉及新材料、能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39名、国外院士591名,其他高层次人才达7500余人;67人入选“=PA计划”。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成熟、适用的知识体系,如引进美国现代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PMP),为我国培养项目管理专业人员60余万人。

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软件与集成电路发展,围绕南水北调工程、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引智项目1000项,聘请专家1.3万人次,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新批准建立4家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总数达15家。

服务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业领域智力支持力度。实施新农村建设引智工程、千村引智示范项目、引智扶贫项目等,一批国外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和优良品种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十一五”期间,共批准建立国家引智示范单位推广基地和示范单位189家,总数达268家,引智成果示范推广体系初步形成。

制定印发《关于完善在华工作外国专家医疗保障制度的意见》、《外国专家在华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关于规范在华任职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专业人员“转聘”和“兼职”等问题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完善服务和保障外国专家工作生活的政策措施。

5年培训人数达25.7万人次,出国(境)培训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趋利避害、注重实效”的培训方针,国家外专局加强和改进出国(境)培训工作,推动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5年来,全国出国(境)培训人数达25.7万人次,新认定高层次境外培训机构64家。

以“六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引智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培训项目。积极配合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项目、高级公务员海外培训项目(哈佛项目)、领导干部经济管理培训项目等,其中高级公务员海外培训项目(哈佛项目),自1998年设立以来,已有157名高级公务员参加了培训,省部级领-导干部44名。协同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和地方选派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境)培训,组织实施工业企业高级人才培训项目、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等,其中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自2003年启动以来到2010年为止,共有200多所国内高校的800余名校级领导参加赴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培训考察。认真做好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工作,先后组织4.1万人参加考试。

大力加强出国(境)培训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研究提出《关于加强出国(境)培训管理的实施办法》,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两办规定”严格出国(境)培训计划管理的紧急通知》,制定实施《出国(境)培训工作落实“制止党政干部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国(境)培训成果总结、跟踪和推广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领导干部境外培训计划通知》,进一步规范省部级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报批程序。坚持严格准入、定期审查、有进有出的原则,加强年检评估认定,规范培训秩序,境外培训机构管理逐步加、强,结构明显优化。

近300名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表彰体系日趋完善

“友谊奖”是中国政府授予在华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友谊奖”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国聘请苏联专家的高潮时期,1991年正式恢复设立了中国政府“友谊奖”。“十一五”期间,“友谊奖”的评审表彰工作越来越规范完善,形成了经过各省区市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局推荐、由10部委组成的中国政府“友谊奖”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定的科学工作机制,并报国务院批准,请国务院副总理向外国专家颁奖,国务院总理会见,邀请本年度“友谊奖”获奖专家出席国庆招待会。“十一五”期间,共向299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了中国政府“友谊奖”,从1991年到2010年,共有来自60个国家的1149名专家获得“友谊奖”。

各地方根据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评选和颁奖模式,相继设立了地方政府的“友谊奖”,并成为本省区市政府向外国专家授予的最高奖项。截至目前,各省区市均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外国专家奖项,比如北京市的“长城友谊奖”、湖北省的“编钟友谊奖”、新疆自冶区的“天山友谊奖”等,近3000名外国专家获得地方“友谊奖”。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和地方省区市两级“友谊奖”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针对外国专家的表彰奖励体系。

为表彰在我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人才培训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和团体,2005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倡导设立了“炎黄奖”。“十一五”期间,共颁发过3次,分别颁发给:2006年的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郑家纯先生;2007年的以霍震寰先生为主席的香港培华教育基金;2010年的以王中英女士为理事长的香港中华教育基金。通过颁发“炎黄奖”,有利于吸引更多方面支持并参与我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在民间方面,国家外国专家局信息中心分别于2008年、2009年组织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有影响的15位海外专家”、“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的10位海外专家”评选活动,并在当年举办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期间发布。这种由社会广泛参与的评选活动,既宣传了外国专家,也积极宣传了引智工作,产生了良好反响。

猜你喜欢

友谊专家人才
以城为“媒”话友谊
人才云
致谢审稿专家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友谊之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