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青年官员牛津“求学”

2011-04-29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3期
关键词:牛津英国政府

在世界顶尖学府牛津大學生活学习三周,学员们对现阶段英国大学精英教育、科学应对危机等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

2010年10月24日至11月13日,来自25个部委的25名中青年干部,参加了国家外专局在牛津大学举办的公共政策培训项目。在牛津,他们感受到了真实的英国,不断思索比较鉴别,吸收借鉴异国富有价值的管理经验。

精英教育

在世界顶尖学府牛津大学生活学习三周,学员们对现阶段英国大学精英教育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

英国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始终把牛津、剑桥等大学的建设作为重点,培养精英人才,争夺世界科学技术制高点。2010年5月英国联合政府上台以来,英国财政部要求政府各部门研究预算缩减方案,要在2015年以前缩减25%至40%。如果按照这个削减幅度,英国大学经费将减少41亿至66亿英镑。这意味着英国大学的学费将会从现在的每年3000英镑增加到7000至9000英镑,其中牛津大学可能增加到9000英镑左右。

削减高等教育经费后,英国的学费标准将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高(除美国外)。这对英国教育来说,影响将是巨大的。会有更多18岁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高校全日制的学生可能会变少,高校需要提供更多part-time教育机会;有些大学可能会倒闭,有些大学本科可能会从3年变成2年;大学将更多吸收留学生以补充经费不足。英国大学组织表示,如果英国高教经费砍掉66亿英镑,其影响要经过“一个世代”才能恢复。

但是,政府经费削减对顶尖大学来说不会有实质性影响。一是牛津、剑桥两所大学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即使在目前政府大幅削减开支的背景下,仍将继续通过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加大对牛津、剑桥的支持;二是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保持了增长,学校在科研方面的经费不会减少;三是顶尖大学不愁生源,提高学费后可以抵消政府削减的经费。但在生源结构方面,富裕阶层的孩子会有更多机会;在学科结构方面,科学技术和工程专业会得到更多支持。

英国的精英教育值得我国借鉴。目前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不能忽视精英教育,应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培养精英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科学应对危机

在过去的20多年间,英国发生过疯牛病、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手机安全性、麻疹一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引起自闭症、疯狂医生(常服用镇痛药)通过注射导致数位病人死亡、儿童拐骗和虐待等一系列事件。

学员们在培训中看到,事件发生表面是科学问题和社会安全问题,但其发生的背景各不同——有的是由于政治因素,包括对政府的不信任或反政府;有的是文化因素造成的,在危机处理上却按照科学问题来处理;有的是社会精英人士或科学家缺乏自信或发表非专业言论等引发的;有的不是科学问题,而人们误认为是科学问题;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概率的概念和对危机的正确认识,把偶然发生的事件当成了经常发生的事件。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包括不实信息甚至谣言的流行,使应对危机难度加大。

面对危机,政府既要应对危机事件本身,又要应对公众恐慌情绪,而政府在应对公众恐慌情绪方面往往表现出的问题更大。

英国等西方国家在应对经常性和普遍性的社会危机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一是跟风走,迁就公众心理,表示体会公众感受、并会采取措施保护公众,而不是去引导改变这种感受,这会使公众认为风险真的存在,传说中的风险是事实。二是政府的反应过激,对偶然发生的事件,当成经常发生的风险来管理,不计成本,采取普遍性甚至极端化的措施。三是采取的措施治标不治本,忽略了风险背景及事件起因。其结果是社会公众恐慌心理加重,时间久了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甚至产生对抗政府的情绪与行为,进而导致公众间信任危机,在真正的危机发生时出现混乱。

中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表现出的非凡领导力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中国领导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赶往一线与人民在一起所展现的领导力与感召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在牛津学习期间,许多讲座人以中国近几年发生的地震、冰雪灾害、水灾旱灾、三聚氰胺奶粉、煤矿爆炸等重大突发事件做案例分析,称赞中国政府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方面的表现。前英国BBC新闻部主任以2008年1月南方冰雪灾害,温家宝总理来到广州市火车站,与春节返乡受阻旅客交流做案例,认为温总理不仅是在与旅客交流,同时也向全国、全世界传达了一个信息:我在解决问题,我在负责任。这是危机应对时的首要原则,即:要向外界展示看得见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的展现还在于感召人民,引导民众行为向积极的一面转化,同时通过这种交流保护政府信誉,提高国际声誉。

与媒体沟通

中青年干部牛津培训班,有关媒体的内容占了很大比例。媒体被西方国家标榜为“第四权力”。但是,西方政府与媒体在国家的根本利益上是高度一致的。媒体在关系国家民族的原则性问题上,规定明确、底线清晰,绝不容越雷池一步,并不能随心所欲。英国的媒体管理部门对英国媒体的审查特别是广播电视的控制其实是非常严格的,只不过是手法更巧妙。政府干预、政治集团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比如,在对伊战争是否出兵的争论中,英国媒体一边倒地支持政府。后来,在对伊出兵问题上,由于BBC一度作了“布莱尔政府编造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谎言从而导致英国盲目出兵”的报道,结果BBC高管因此被辞退,一名政府高级公务员也因透露了一些真情,受到各方压力后被迫自杀。

西方政治家与媒体的关系是既相互钳制又相互合作,表面上对立实际上相互依存。

由于英国政府从首相到官员都是在层层选举中产生的,他们自身不仅能言善辩,而且都是与媒体打交道的高手,有些政治家如前首相布朗等人就曾当过多年的媒体公关人员。他们深知对于公众来说,真实的政治家永远是记者笔下、电视镜头里的政治家,因此,他们非常善于在媒体面前把自己很好地包装起来。

英国政府非常注重与媒体的沟通。政府还设有专门的高级顾问,帮助首相和大臣们研究制订应对媒体的策略方案及应对口径;各部门设有媒体公关机构,仅中央一级的机构中就设有4000余名媒体公关人员。

以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恐怖事件为例。事件发生后,伦敦警察局70名警员负责与媒体沟通,在事件发生后的10天里,应对了8000多次媒体质询,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发布200多份声明,向各媒体发送500多封电子邮件,召开25次新闻发布会和媒体通气会,作了400多次一对一采访。

英国政府还非常注重新兴媒体和网络语言。政府应急规划部门已利用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引导宣传。许多政治家开辟了自己的博客,与民众互动。

通过深入了解实地感触,学员们对西方政府同媒体的关系,政府、政治家如何应对媒体,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党政部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等有了很多新的思考:我国的媒体与西方媒体有着本质区别,绝不能一味地仿效西方,但是,我国党政部门也完全可以有借鉴地吸收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政府在与媒体打交道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努力做到善用媒体一包括用好我们自己的媒体,也包括用好境外的媒体;善待媒体——媒体有其自身的规律,应以平等交流、朋友般的方式来对待,各级党政部门要以真诚的、而不是应付甚至应对的态度去对待媒体的舆论监督;善管媒體——既要重视媒体的娱乐功能,更要重视媒体的教化和引导功能。

“社会企业”

西方国家近年来出现很多“社会企业”。所谓“社会企业”是指以公益性社会服务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它具有一定的营利性,营利除用于维持自身正常运转外,其他全部用于社会服务。因此,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也有别于慈善机构。

“社会企业”在英国很活跃,现已超过6万家,雇员达47.5万人,同时还有30万人的志愿者队伍,主要向民众提供教育、医疗、环境及其他产品的服务。“社会企业”年营业额达270亿英镑,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大量社会问题,成为政府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公共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正值学员在牛津培训之际,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率领财政、能源、教育和商业4位内阁大臣并约50位英国工商界顶尖人士到北京正式访问,期间,他还专门会见了部分中国社会企业家,可见他对“社会企业”的重视程度。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学员们建议认真研究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增强企业活力的中间,寻找“第三空间”的问题,也就是在政府的政策推动和企业市场发展中,扶持“社会企业”群体。因此,重视研究“社会企业”理论,培养社会企业家精神,应当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牛津英国政府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英国圣诞节
谈如何上好一节单元导入课——以牛津初中英语8上Unit 4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彰显阅读实效——以牛津高中英语M4 Unit 1 Advertising中Reading部分为例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