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外交官到文化交流使者

2011-04-29端子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6期
关键词:海东文化交流德国

端子

从外交官到文化交流使者

孟海东外表儒雅,颇具学者风度,但是做起事来“拼劲”十足,无论是在大学教书还是做外交官,总是要求自己做得最好。由于文化发展的需要,5年前他又开始做起了文化推广工作。几年过去了'回头看看,他仍然是同行中做得最棒的。

问他怎么想到做文化的,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说:“还得从头说起。”

1999年,孟海东参与北京市委宣传部的一个课题:“加入世贸组织后北京文化产业的应对策略”。首次对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得到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该报告具有可操作性。2005年底,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譬如: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希望孟海东回国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这样,2006年底孟海东归国,告别了外交官生涯,开始了他的文化之旅。

孟海东主持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工作以来,无论是基金会自身发展的方向还是特色定位,他都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基金会构筑了中国当代艺术“本土支持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吸纳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和谐社区文化发展。目前,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已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基金会之_。

中国文化自古对欧洲就有影响

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体验使得孟海东对不同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认为,“中华文化要‘走出去,首先得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要传承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对欧洲,特别是对欧洲王公贵族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些影响恰恰是孟海东在国外生活和工作时深刻感受到的。在格林兄弟的故乡卡塞尔,随处可见童话故事里的森林、村落,其中有1781年卡塞尔的诸侯仿照中国村落建造的“中国村”,取名“木兰”,附近的水系叫“湖江”。这个“中国村”至今还存有塔和魔桥,说明中国文化对这个地区是有影响的。

“追溯到18世纪,洛可可文化在欧洲是影响最大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和建筑风格的渊源则是中国的瓷器。”孟海东说,西方最早提到中国瓷器的是马可-波罗。中国瓷器最初在欧洲只有宫廷和王室贵胄才能享用。中国瓷器的输入推动了欧洲制瓷业的建立和发展。约在明朝中后期,威尼斯人首先试制出与华瓷相像的瓷器,但质粗色暗。18世纪初德国德累斯顿附近设立的迈森瓷厂出产彩瓷,现在已成为瓷之精品,特别昂贵,寸瓷寸金。这种陶瓷的根在中国,迈森陶瓷上常着金色和黑色也是中国的漆器画的典型颜色。中国传到欧洲去的还有漆器画、绘画的丝织品、壁纸和轿子。孟海东称,汽车虽然是德国人发明的,可是汽车的前身是什么?是马车。马车的前身是什么?是轿子。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在明末清初对欧洲有非常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在与欧洲人交往的过程中,就要重温历史、追溯历史,这样才能“延伸”历史。中德文化交流的范例

孟海东回国后做的第一个展览是中德艺术家联展《对话》,那是在2007年3月18日。展览选在了德国母亲河莱茵河和父亲河摩泽尔河交界处的德国之角,这里有标志1871年德国统一的威廉一世雕像。展览选址在此,意为世界的文化也需要交流。之后的几年里,中德艺术家开始了一系列对话联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对话》II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展,引起极大的轰动。展览的主题为“平安奥运一一德国艺术家祝福北京”,6位德国艺术家用不同方式表达他们对和平的热爱,用艺术的形式呼吁一个平安奥运。

2009年,德国媒体对中国知识产权侵权、侵犯德国中小企业利益等进行大量不实报道。一时间,中德、中欧关系开始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孟海东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对话》III的主题定为“误解的建构与解构”,通过《对话》的互动,加深了中德之间的理解,起到一定的消解作用。西门子前董事会主席冯皮勒先生在~次会议上说:“到中国去投资风险很大,但是,不到中国去投资风险更大。”去年,《对话》IV在德国的耶拿举行。与前三届不同的是,这届《对话》升级为“中国节”。“中国节”既有展览也有论坛,还与德国大学生共同讨论了中国提出的艺术流派——动漫美学,引起轰动。

德国是欧洲经济发展的中心。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与德国的一系列文化交流,其特点是持续的双向交流。在耶拿展览的启动仪式上,德国图林根州副州福州长发自肺腑地称:“艺术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和中国关系的美好前程。”《对话》项目,从策划到实施到最后获得好的反响,可以说是中德文化交流中的一个范例。

目前,《对话》项目已经延伸到巴西、瑞士、法国和奥地利等国。孟海东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今后的交流基调不会变,永远是双边的,不是多边的。”的确,互动式交流是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德有很强的互补性

德意志民族和中华民族有很强的互补性。孟海东对中德各方面有深刻的比较,他说:“在经济方面,中国有很丰富的资源,德国有很高端的技术,包括环保、化工等方面。在民族性上,也有很多互补性。中国人勤劳、勇敢、善良。德国人勤劳、准时、忠诚。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我欣赏德国人的有计划,他们从_年的第一天开始计划到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每天要干些什么都记在本子上。性格上,中国人灵活。德国人不变通,一是一,二是二。如果中国人在工作中多一些认真的成分,多一些计划性,可能会更好。而德国人在几近偏执的认真和计划性基础之上,多一点灵活性,可能也会更好。所以在性格上,中德也有很大的互补性。”

德国人的忠诚,给孟海东印象深刻。“德国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漠,不易接近,但一旦你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是很忠诚的。如果你成了他们的朋友,可能就是一辈子的朋友,他们不会因你的生活、工作的变故改变与你交往的亲疏。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一个爱思考的民族。”

对外文化交流就在身边

孟海东认为,“对外文化交流不只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对外文化交流其实就在身边。国外驻中国有200多个大使馆,如果中国传统文化能走进各个驻华使馆,也是很好的对外文化交流途径。目前,我们组织的中国茶文化进使馆活动已经走进了瑞士驻华大使馆,走进了德国驻华大使馆。外交官们发自内心对中国茶文化的尊重和喜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外交官对中国茶文化几近痴迷,到了无茶不饮,无茶不待客的地步,不光是茶文化,书法以及中国传统绘画,我们也将尝试逐步推广到各个大使馆。虽然文明程度有高低,但文化没有高低,文化需要了解与交流。如果驻华使节们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不能割舍的情结,他们就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就是最有效的文化载体,他们会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亲朋好友。”

中国应着力推动文化贸易

在谈到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时,孟海东认为,“文

化交流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搞展览、活动、文化节、文化季、文化年、电影周等;第二个层面是如何赋予文化长期的影响力。文化与其他行业是一样的,一定要有一个文化贸易的概念在里面。比如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的影响就非常之大,它传播了美国的价值观。美国文化的传播为什么可持续?为什么有效?实际上就是文化贸易使然。中国有很多大片,票房都不错,但在文化的输出和传播领域上价值并不大。中国电影有多少是在海外市场取得的票房?中国文化要传播,就应该像好莱坞大片一样走向国际市场。电影是文化‘走出去非常陕捷的传播途径。”

实际上,我们在文化贸易上严重逆差,保守算比例大概在1:10。其他比如图书、动漫、演出、艺术品也应该走文化贸易。孟海东说:“文化传播要有政策的支持。国外在税收上对文化有支持,比如到国外参展,国家就会拿出钱来补贴。如果是艺术品出口,国家就会在税收上支持或在某些环节给予资金支持。我们国家在政策上、税收上还有很大的空间,没有完全适应现在的市场形势。如果文化贸易上有大的提高,在各个国家经常能看到中国的电影、看到中国的艺术品,看到中国的演出,看到中国的出版物,中国文化‘走出去就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出去搞几个文化交流活动。今天,中国令世界刮目相看,在这种背景下,应该着力推动文化贸易。”

文化发展需要明确的文化战略

“无论是展览或其他形式的文化交流,都要做到互动,这很重要。”孟海东说道,“如果我们去国外搞活动,不要仅仅是去那里搞个宣传,要找到与这个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或历史上的交汇点,也就是要有话题。要找到中国文化里让对方充满敬意的东西,能够与对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历史的传承上进行更深层面的探讨。对方想要了解什么?怎样才能促进文化贸易?国家文化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文化战略。对外文化交流、公共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几方面的文化怎么形成合力,怎么能展现中华文化最美的一面,合力最重要。这需要什么?需要一个明确的文化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产业巳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在某些领域已打开了国际文化市场的空间。但与发达国家输出文化产品相比,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及规模仍有很大差距,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探讨。孟海东做了有益的尝试,走在了文化发展的前沿。

猜你喜欢

海东文化交流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