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白求恩”的中国情缘
2011-04-29林起贤罗雅方
林起贤 罗雅方
2011年4月10日上午,在第八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上,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向来自法国的介入神经放射学权威、2010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吕克·皮卡尔(LucPICARD)教授补颁了“友谊奖”奖章和证书。
这位被称为“法兰西白求恩”的老翁年逾七上,穿着一身笔挺西装,打着一个黑色领结,举手投足间颇有绅士风度。戴上一枚刻有万里长城图案的“友谊奖”奖章,他容光焕发,精神矍铄。
30余年来,这位来自法国南锡市的医学专家数十次来华讲学、交流、游历,与中国结下深厚情缘。
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学的领航人
介人神经放射学的发展正在世界上如火如荼地进行。而这一前沿学科事实上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开始萌芽。1961年首次参加住院医师考试,皮卡尔就被神经病学深深吸引。4年后,他成为Kissel教授学院住院总医师,不久又迷上了神经放射学。70年代,皮卡尔开始专心把神经放射学作为一个专业来发展,并参与了欧洲神经放射学学会(ESNR)和法国神经放射学学会(FSNR)的创立。
而在1977年,皮卡尔第一次Ni中国的土地时,中国神经介人医学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这位“来自法兰西的白求恩”与中国神经科学的缘分,真正开始于1982年凌锋和皮卡尔结下的友谊。
允入申经放射学专家、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奏降教授是皮卡尔相交多年的挚友。20多年前,凌锋还是一名留法的学生。“在当时的巴黎,皮卡尔教授凭借在介人神经放射学领域的造诣而蜚声法国,当时我就很仰慕皮卡尔先生,但没有机会向他学习。”1985年再回到欧洲,凌锋终于有幸在欧神经经放射大会上见到了他。皮卡尔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凌锋教授则钦佩皮卡尔显赫成就之外”谦和、睿智、幽默”的人格魅力,更被他“一切从病人出发”的高尚医德所深深打动。两人_见如故,当即约定邀请皮卡可涞年到中国讲学。
“从此,皮卡尔的中国行—发不可收拾。”凌锋教授笑着说道。而吕克·皮卡尔个国名字,也与中国介入申经放射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通过讲学、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皮卡尔给中国带来了当时最前沿、最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皮卡尔几乎每年都会走访中国,到各地讲学并演示几十台手术,并邀请中国医学专家、医学生到法国参与学术讨论。“皮卡尔在学术讨论中的广开思路、包容性当时就给中国的神经医学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凌锋回忆道。
随着皮卡尔的推广介入神经放射学逐渐成为中国医学领域一个被人所熟知的名词。
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必须依托先进的设备。而作为世界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皮卡尔同时也是现代X线医疗设备研发的权威。他曾就职于美国通用医疗集团——个掌握着世界最高端的医疗设备生产技术的研发公司。在担任通用电气医疗集团的首席医学顾问期间,他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一台三维血管造影图像机。2009年,在皮卡尔教授的推动下,美国通用电气全球医疗设备的研发中心落户北京。在他的建议下,美国通用电气医疗集团还将在中国设厂生产新一代的双平板数字血管造影机。2011年6月,--第一台双平板数字血管造影机将在北京下线。北京将开始拥有最尖端、最杨C、医疗设备从研发到生产一条龙的技术和实力。
皮卡尔说:“在我们所工作的这个领域中,医疗器械尤为重要。我和通用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能通过这些努力使北京的研究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而这只是皮卡尔教授推动中国介心申经放射学发展计划的第一步:如今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皮卡尔又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台建立起一个介心申经放射手术的模拟训练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介入神经研修学院。这是全世界唯一一所大学设立的允入申经研修学院。允人神经研修学院将面向全国招收主治医师以上的青年医生,进行专业系统的介入申经放射学的基础知识培训临床实践训练。
“我们在建立一个国际化的训练基地,不仅要为中国培养高科技人才,使中国走向世界前沿,同时也可以借助皮卡尔的影响,整合世界的资源,使中国在介心申经领域成为世界的前哨和灯塔。”这是首医大介心申经研修学院院长凌锋对研修学院的发展前景的企盼。
“他是世界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灵魂人物。他的一举一动影响整个神经放射学的发展。他的判断总是拽们跟随的方向。”凌锋教授告诉记者,皮卡尔不仅将介心申经放射学这个学科及先进的医疗设备介绍给中国,更以其睿智的目光,带来全新的科研理念,使中国走在医学发展的前沿。
在第八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上,皮卡尔提倡在中国建立包括介入神经放射学在内的神经科学大平台。科学大平台是近年来各门学科中的热词,但将科学大平台与神经放射学领域两个名词联系在一起还是第—次。凌锋教授介绍:“皮卡尔提倡的科学大平台不仅符合中国科学界的趋势,也弥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通过建立科学大平台,从冲经内科、外科、放射、影像、康复、护理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剖析神经科学领域的疑难顽症,能够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回忆起与皮卡尔的合作,凌教授充满了感激之情。她深信,皮卡尔给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学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避免了不少“冤枉路”。
培育神州桃李的法国园丁
介入神经科学真正扎根中国,离不开对本土新生力量的培养。皮卡尔在中国讲学的30余年间,为中国培养了无数介人神经的专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园丁。
皮卡尔初到中国,在北京、上海讲学时,中国医学领域对介入神经放射学还几乎一无所知。“这个学科需要大量而广泛的基础知识,而中国的同事在这方面很匮乏。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普及基础的知识。”皮卡尔在中国讲学盹强调要夯实基础知识,然后再循序渐进地积累和提高、使中国学生在允入申经医学领域里精益求精。
皮卡而次到中国手术、指导、讲'演、办学习班,逾万人在其讲演和指导下获益,数十名中国医生荏他的帮助下赴法进修深造。30年的光阴里,皮卡尔教授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而学习班匕听课的学生也从最初的14人发展到来自全球各地的400多人,皮卡尔希望能在将来进—步促进组织的发展。
除了引进学科最前沿的知识,皮卡尔还与中方合作,积极带中国学生“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神经科学的发展,激活创新思维。
1994年,在皮卡尔的支持下,中国医学专家参与成立了亚澳地区介心申经放射学联合会(WFITN);每年皮卡尔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举办ABC/WIN学习班,都邀请中国医生参加;皮卡尔和凌锋教授一起参与世界介入神经标准的制定和医学伦理的讨论……
此外,皮卡尔还接受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去法国学习。国内血管内神经外科创建人之_、有名医名刀之誉的马廉亭便是皮卡尔指导的第一位中国医生。马医生回忆说,那时出国,不仅语言沟通上存在障碍,生活也有些拮据。老师皮卡尔不仅在学习上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而且在生活上给了他很
多关心和帮助。
如今,皮卡尔育得桃李遍神州。马廉亭、王大民、李铁林、尹龙……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学领域的“大腕”,几乎都是皮卡尔先生的高徒。“中国介心申经领域能有如今的枝繁叶茂,与皮卡尔教授等外国专家的无私帮助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凌锋如是说。
如今的皮卡尔年逾七十,这是中国传统中的致事之年,而精力充沛的他还坚持在讲学的第一线并担任解放军总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名誉教授,在三尺讲台前向中国学生普及介入神经放射学知识。20U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介入神经研修学院宣布正式成立,皮卡尔教授担任名誉院长。
“中国有13亿多人口,更有千千万万脑血管疾病病人需要用他开创的新技术来解除病痛,多教会一个中国医生掌握介入神经放射先进技术,就是对中国人民的奉献,对中国的一大支持。”在中国,每年脑血管疾病新增患者超过200万,死亡率超过了亡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致残率更是列居首位。有了数字血管造影系统的支持,允心申经技术对危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了开颅手术带来的组织创伤,操作简单,创伤小且疗效确切。皮卡尔教授说这是他—直坚持在中国培养介人神经放射学人才的不竭动力。
愈沉愈浓的中国情缘
皮卡尔出生的南锡市是紧靠德国的小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座城市也饱受法西斯的凌辱。他与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中国人一样感同身受,对希特勒充满仇限。共同的感受,也使他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兴趣。1977年中国还处在改革开放的前夜,皮卡尔就首次来到中国。
1985年见到赴法的凌锋时,皮卡尔感慨于中国不到10年间发生的剧烈变化,言语间表达出对中国文化、中国人民浓厚的兴趣。
皮卡尔告诉记者,与中国医学专家建立深入的合作之后,“我们举办了很多的讲座、会议。很高兴和中国的同事一起工作,我们之间有很深的友谊。”“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往往还存在着诸多的阻碍。我希望能建立中法之间、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合作。我和中国的同事有相同的观念,我们总是一起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回忆起与这位老朋友的交往,凌教授也感到十分欣慰和幸运。他们“像亲戚一样”无话不谈,凌教授和皮卡尔夫人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还曾去他们在普罗旺斯的家中做客。“在我们之间,性格相近,思想有共鸣,完全没有国与国的隔阂。”
除了接触工作伙伴之外,吕克·皮卡尔还趁着讲学的机会,游走四方,了解中国各地风土人情。他领略过桂林山水的绮丽风光,领略过新疆维吾尔的民族风情,寻访过古城西安的历史印记……“除了内蒙古和东北,全国都走遍了”。随着对中国的了解逐渐加深,皮卡尔的中国情结也越来越深。2009年,皮卡尔在中国讲学之际,两次前往丽江的少数民族孤儿学校,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并且噱慨解囊,捐钱捐物。孤儿院的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夕h国爷爷”。
皮卡尔说自己很喜欢发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我认为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很重要。我希望自己能为两国的友好关系做出贡献,但与此同时我自己也有很多的收获。”
2010年,皮卡尔获得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北京市劳模中首次出现外国人的身影,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他贡献的褒奖。“我的中国朋友告诉我,这一荣誉代表了这样一种精神,北京人民希望建立一座美好的城市,能够给所有人带来更美好的生活。这样一种荣誉绝不仅仅只是对某种特别贡献的表彰,它更是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激励人们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奋斗。”
从上世纪70年代投入到介入神经放射学的研究到今年开始担任首都医科大学介入神经研修学院名誉院长,在这条上下求索的路上,皮卡尔用自己的睿智和坚持诠释了“大医精诚”。
从1977年第一次访华到2010年成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国政府
“友谊奖”获得者,皮卡尔以—片赤诚之亡心、与中国结下深厚友谊。
“我希望能通过继续工作,将北京的介入神经医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位70多岁的老专家表示,“尽管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但我愿意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