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来自佛陀的故乡

2011-04-29

国际人才交流 2011年6期
关键词:尼泊尔人吉姆尼泊尔

“既然你在中国待了这么多年,你很可以做些事情来促进尼中两国关系的发展,比如说,做一个两国交流的中间人。”总统说。

1米7的身高,皮肤略黑,风衣笔挺。一丝不苟的装束似乎告诉我,这是一位外交官。

中午时分,他走下飞机,匆匆赶到友谊宾馆5号楼。记者在这里已经等候多时。

他来自佛陀释迦牟尼的故乡——尼泊尔。他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博士后。

他在中国14年,生命的轨迹如同裁缝手底的线,往返穿梭于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用心将两国缝接起来。这道线,今后也许会更密集、更悠长。异域来客感受中国

他的名字叫拉吉姆。回首14年前,他只是一个17岁的孩子,那时的他刚刚来到中国。

时光回溯,定格到1998年。当时的中国,对尼泊尔并不了解。校园里,同学们问这位异域客人:你来自哪里?拉吉姆说:是尼泊尔。同学们问:尼泊尔是不是离美国很近?又说:你们那里是不是石油很多?拉吉姆觉得很奇怪。

拉吉姆跟同学们解释:释迦牟尼你们知道吗?他是尼泊尔的。同学们说:不对,释迦牟尼是印度的。拉吉姆说:不是,释迦牟尼出生在尼泊尔,但后来学习和发展在印度,他曾经是尼泊尔的一个王子,后来不当王子,就出家了。他的老家就在尼泊尔的蓝毗尼(Lumbini)。

这是拉吉姆来到中国的最初经历。

为什么到中国来,来中国做什么?当时的拉吉姆并不完全清楚,他的舅舅,尼泊尔前旅游与航空部部长sharatSingh Bhandari给了他一个提示。

舅舅说:你要多多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相当困难,但以后的几十年,中国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他们为什么发展,为什么强大,这是尼泊尔需要学习的。你出国的目的不仅是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对中国了解得更多一点,特别是中国发展的原因之所在。

在中国,拉吉姆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在尼泊尔,人们都吃咖喱饭。但到了西安,所见到的是羊肉泡馍、手撕面和臊子面。出去交流,比如去佳木斯,西安面食就很少了。如果去南方,饭菜又是两样。中国太大,地域文化差别也大。

但中国人非常好客。“好客”这一点,在世界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在别的地方出了什么问题,往往要自己解决,但在中国,会有很多人关心你。别的国家对待外国人,往往觉得他是来竞争职位的,是要赚我们国家的钱的,但在中国,人们似乎并不这样想。

中国的变迁也非常快,这让拉吉姆印象深刻。刚来中国的时候,人们过年都回家,街上的商店不营业。但现在,很多人过年不回去,都是打电话问候亲友。2001年的春节,拉吉姆过得非常辛苦。那时的西安,发展还不像今天,过年的时候,街上的商店都关门了没有了吃饭的地方。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拉吉姆和几位同学断粮了通过打听,他们得知离学校15公里远的一个地方有一个肯德基,他们就在那里吃了10天。

拉吉姆说,那个时候的肯德基不多,一个城市就一两家,但现在,它们发展得非常陕,每个城市都有很多,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以前他问他的朋友:今天吃什么?他们会说:走,今天吃臊子面!或者说:走,今天吃拉面!但是现在,再问小学生或者高中生:朋友,今天吃什么?他们会说:我吃肯德基。人家不再爱吃面条了。

报纸上的论战

拉吉姆介绍,因为地域关系,尼泊尔和印度的关系很近,两国人民交往频繁,这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尼泊尔和印度之间,跨越国境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人们早上在尼泊尔吃饭,下午就可以去印度吃饭,尼泊尔人可以去印度结婚,印度人也以来尼泊尔结婚,尼泊尔人甚至可以在印度买地、盖楼。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与被喜马拉雅山隔开的中国,尼泊尔似乎没有这样的联系。

情况好像在变化。近几年,随着中国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尼泊尔学生来到中国,两国交流多了,但是,摩擦与碰撞也随之而来。

在尼泊尔最大的报纸《加德满都》报上,拉吉姆和尼泊尔的一位政府职员发生过一次冲突。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位政府职员是尼泊尔医学委员会的成员,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了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他撰文说,现在毕业于中国的尼泊尔学生,过不了尼泊尔医学从业资格考试的人越来越多了看来,中国的学历不大行。

这~看法刺激了拉吉姆,因为他就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的。他当即表示反对,并撰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反驳。

拉吉姆的驳文名叫《留学中国的尼泊尔学生心在痛》。他认为,这些年,确实有一些留学中国的学生没有通过这项考试,但是,应该看到,90%的留学生,是通过了的,毕竟,来中国的尼泊尔学生越来越多了,学生的质量是良莠不齐的。人们有权批评,不过,如果要批评,你可以说某些人不行,或者说某所学校不行,但不能说到中国去的留学生都不行,这样会使尼泊尔民众对中国产生很负面的印象,影响他们真实地了解中国。

“应该给尼泊尔民众传递关于中国的正面信息,这也是留学中国的尼泊尔学生需要做的。”拉吉姆说到这里,情绪有些激动,他端坐起来,打出各种手势。他拿自己作为一个正面的例子:“我在中国14年,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的时候,获得了西安交通大学颁发的‘干名优秀博士生奖金,还申请到了国际青年科学基金,获得了‘外国专家称号。这些,尼泊尔学生是否都做到了,又有几个尼泊尔人可以在其他国家拿到这些?从这些看来,中国很好,对尼泊尔学生也很支持。”

“我必须好好地表达这些看法,我要使我的意见被所有尼泊尔人看到。”

过了不久,他在《加德满都》报上发表了第二篇文章,质询这位职员为何发表这篇文章,是否因为收受了贿赂?但对方没有作出应答。两篇文章刊出后,拉吉姆收到了很多年轻朋友的E-mall,他们告诉他:你说得对!这个国家有一些人对中国不了解,因为他们没有去过中国,世界应该是年轻人的。

2010年10月份,尼泊尔总统RamBaran Yadav带团来中国参加上海世博会闭幕式,拉吉姆的舅舅也随团来华。代表团一行访问了西安,拉吉姆组织尼泊尔留学生与总统进行了座谈。

交谈中,拉吉姆再次谈到了报纸上的争论,表达了他的担心。但总统说,这大可以放心,因为那种说法并不代表政府的观点,只是个别人的意见,不会影响到两国关系。

代表团在西安的3天访问,拉吉姆一直随行,他和舅舅共坐一辆车,跟随总统参观了西安的兵马俑、法门寺、小雁塔、大雁塔以及西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总统告诉拉吉姆,希望他在完成学业和研究之后,一定要回国,国内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做。“既然你在中国待了这么多年,你很可以做些事情来促进尼中两国关系的发展,比如说,做一个两国交流的中间人。”拉吉姆一直记得这句话。对于未来的思考

拉吉姆对中国很有感情,他说:“人们在谈论母校时,常说母校是自己每天可以批评很多遍,但不许别人批评一句的地方。对于中国,我也是这种感觉,我有时也会批评中国,但是如果听到别人批评,我马上就不高兴了,因为,我觉得,中国是我第二个家。”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经常会和一些尼泊尔人产生矛盾,会激烈地反驳他们,虽然我在中国14年,完全明白他们说的有些是事实。我想,正因为我对中国有感情,所以我要替中国辩护。”

2008年,中国 汶川发生强烈地震,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捐了款。在协助留学生捐款的同时,拉吉姆将自己的10350元积蓄全部捐给了灾区,他说,这是他的一点心意,他希望灾区能够早日重建起来。

虽然对中国有感情,但中国也并非样样都好。“中国仍然有自己的问题存在。”拉吉姆说,“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如果学生接受了13~14年的教育,他应该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事。所以,大多数有才能的外国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中国做研究,因为他们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如果中国可以为具备一定资格的外国人提供一些工作岗位,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智慧头脑聚集到中国。”

未来,是拉吉姆时常焦虑的问题。他认为,如果将个人今后的发展定位于中国,他也许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而回尼泊尔发展,目前来看也不现实。但是,如果能够将个人的事业定位于中尼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许,他将在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比如现在,尼泊尔还没有同中国任何一所大学建立“姊妹大学”关系,如果能够邀请中国大学在尼泊尔开设更多的医学中心、研究中心和医科大学,将会对尼泊尔百姓、社会和两国未来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中尼可以在这方面展开合作。

拉吉姆说,中国和尼泊尔自古以来就是邻居,虽然旧人故去,朝代更迭,但邻居关系亘古未变。中国有句古话说,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在自己发展的同时,都希望邻居发展得更好。邻居好了,对我会有促进。只有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国与国之间,才不会饥荒传染,疾病蔓延。

猜你喜欢

尼泊尔人吉姆尼泊尔
这个国家,一直过节一直爽
这个国家,一直过节一直爽
原始魅力——吉姆·科普
尼泊尔 遏制“藏独”分裂活动二三事
吉姆餐厅
窗外的世界
让身体从纸中穿过
水里的倒影
尼泊尔系列
尼泊尔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