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节俭成为时尚

2011-04-26吕咏梅

神州·上旬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奢侈浪费美德民族

吕咏梅

我们的生活日益富足,适当消费无可厚非,但是节俭的概念似乎已渐渐远去。而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实际上,物质匮乏,饿肚时期,距国人并不遥远。

古人的勤俭

我们今天谈勤俭,不妨从文化根源作一探究,然后再谈危机拯救。

任何民族皆视勤俭为人所必备之美德。我国上古著作《礼记》中“货恶弃于地,力恶不出于己身”,第一句言俭,第二句言勤。合在一起就是勤俭。这是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文明。马丁·路德的新教提倡的四大美德中,就有勤劳、俭约。20世纪初,德国社会主义学家马克斯韦伯甚至说,正是新教的这一套伦理精神才带来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这是文化史上的真理:一个民族若无勤俭的文化理念而想跻身优异,殆同缘木求鱼。

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有一个很强的历史意识:每个民族都自认自己的祖先具有勤俭的美德,而如果想污辱敌对的民族,最恶毒的手法无非把奢侈浪费、荒淫无耻的恶名加给它的祖先。可见一个民族对于勤俭的美誉是多么珍惜。明史《后妃列传》中也有“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李商隐也有“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诗句。

到近代,曾有人质疑勤俭,在20世纪还曾鼓励奢侈浪费!在18世纪时,有个英国医生曼德·维尔,他写了一本书叫《蜜蜂寓言》。书中这样说,历来人们认勤俭为美德,其实是错了。往往是奢侈浪费才鼓励了人类的干劲。亚当·斯密当时就批驳了他,重申了勤俭这个古老而珍贵的文化精神。到了马尔·萨斯时代,也有怪论:社会应该保留一个奢侈消费的阶级。因为正是他们的奢侈才使得贫民的生产得以进行。这很无奈,但奢侈有功。我们看到,近代从曼德·维尔到马尔·萨斯,人类逐渐质疑自己的祖先传下来的素朴刚健的勤俭伦理,同时逐渐迷恋奢侈浪费的新兴伦理。但这个潮流是对是错?最终我们认为它是病态的,而病态的深入,最后会酿成悲剧。

现状调查

从2004年始,每年的10月31日,被联合国确立为世界勤俭日。也就在2010年的这一日,记者在一所大学校园和学生公寓里的所见所闻,为这一日,提一些倡议。

——公寓楼水房里空无一人,清澈的自来水从水龙头里哗哗地流着,水槽中水盆已满,溢出的水沿着盆边流向排水管道……

据调查,目前全世界有12亿人用水短缺,水危机已开始蔓延到多个国家,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人类生态……从现在起珍惜每一滴水吧!

——某自习室仅有2人学习,而室内10多盏灯却全部开启。

据报道,目前国内每燃260克煤能产1度电。如上情形,要浪费多少度电、多少吨煤,而那些煤又可以供多少沒有暖气的人度过寒冬!想想某些农村,许多孩子们还在烛光下学习……倡导集中自习,合理用电。

——食堂里的一次性碗筷。学生用塑料袋打饭,用一次性筷子,理由是吃完丢弃即可,不必洗餐具。而许多院校的食堂,垃圾桶内白花花的馒头和米饭,人们早已熟视无睹。

据统计,我国每年要用掉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耗166万立方米木材,即砍掉2500万棵树!想想那些为绿色付出汗水的人们,是否我们可以养成,用可循环利用的竹筷或自带餐具的好习惯呢?再想想“粒粒皆辛苦”,别忘了我们的父母种地收粮的艰苦吧。

——同学生日聚会,一大桌子菜,餐后人走,留下剩菜残羹,有的基本没动过筷子……

想想田间地头的父母,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让文明节俭成风。

——同学写稿,写几行,不满意,团了扔掉;又写几行,不满意,团了扔掉……地上是一团团的雪白纸张。

据调查,全国一年造纸共用970万吨木浆,相当于砍光半个大兴安岭!十年树木啊,一张纸正反都可用。崇尚节俭,从用纸开始!

最基础的努力

曾有古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北京一家寄宿学校里,记者了解到,“勤俭”二字的教诲也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琅琅诵读,但在实际生活里,节俭的概念还是很模糊,因为生活的年代不一样,独生子优越的条件,似乎每位家长都不愿让孩子有什么委屈,一切尽其心费其力地满足。而学校都在作着一种努力,将危机感从孩子中开始渗透,倡导节俭。在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家现代私塾学堂,也有了这种实践。学童们每餐吃多少要多少,是不可以挑食更不可以剩饭菜的,否则就会被老师加以惩戒。

如果说这还只是物质性悲剧的话,那么由此导致的当代人朝不保夕、惶恐不安、若似末日将临的精神悲剧,其危害可能更为深远。人们陷入一个盖不住的欲望魔瓶,把一堆债务和一个资源枯竭而又污染不堪的世界留给子孙。这种在精神上的不顾未来,是很可怕的。有了意识,希望就不会遥远。让节俭成为时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奢侈浪费美德民族
诚实是美德
我们的民族
勤俭节约不能丢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多元民族
助人为乐是美德
奢侈浪费的主要表现及其查账方法浅析
整治奢侈浪费也是一种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