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瘦素的相关性研究
2011-04-25,
,
(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高血压病现代医学的定义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8.7(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12.0 kPa(90 mmHg),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瘦素[1]是由ob基因编码脂肪组织特异性mRNA,翻译成16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N端21个氨基酸为分泌信号肽,在被分泌入血的过程中去除N端的信号肽成瘦素。王岳屏等[2]研究观察到高血压痰湿壅盛证血脂和LP水平升高显著。黎明[3]通过研究发现,瘦素与血压成正相关,但在调整BMI、体脂后,瘦素与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关系仍然存在,认为瘦素可能通过不同途径,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血压的调节。
1 临床资料
182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4]分为4组:肝火亢盛证59例(占32%),阴虚阳亢证40例(占22%),痰湿壅盛证51例(占28%),阴阳两虚证32例(占18%)。将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的患者按照1997年WHO公布的肥胖诊断标准,分为2组:肥胖组(64例),非肥胖组(118例)。
2 临床研究
2.1 各证型瘦素水平的比较 见表1。
表1 各证型瘦素水平的比较 ng/mL
2.2 各证型肥胖组瘦素水平的比较 见表2。
表2 各证型肥胖组瘦素水平的比较 ng/mL
2.3 各证型血脂的比较 见表3。
表3 各证型血脂的比较 mmol/L
3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可见: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较平均,4个证型均为常见证型;各证型之间TC、TG有明显差异,其中,TC、TG指标痰湿壅盛证显著高于阴阳两虚证;各证型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各证型的肥胖组之间两两比较,痰湿壅盛证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之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因此,瘦素水平可以作为伴有肥胖的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辨证客观指标之一。
中药降压的类别有多种,主要通过[5]平肝清热,补益肝肾,补气助阳,利水渗湿,泻下祛邪,理气活血,活血通络等。临床上,用中药制成注射液,通过静脉输液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目前尚无中药对血清瘦素水平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希望引发更多关于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糖、脂代谢紊乱的思考与研究。
[1]李强.瘦素、瘦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7):752-753.
[2]王岳屏,严颂琴,彭国顺,等.高血压病病人不同证候与糖脂肪代谢及瘦素水平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6):477-478.
[3]黎明.血清瘦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60-10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8-31.
[5]李冬梅.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05,2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