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牧草种子产业现状

2011-04-25杨伟光刘昭明

草业科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草业苜蓿牧草

杨伟光,李 红,刘昭明

(1.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2.黑龙江草原饲料中心实验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牧草种子是牧草生产、“三化”草原改良与重建、人工草地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城市草坪绿地建设的基本生产资料。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黑龙江省商品牧草种子生产几乎是空白。从60年代以来,开始了良种繁育技术研究,推广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并逐步建立起规模化的良种繁育基地。截至目前,全省在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0-2009年,分别建立了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羊草(Leymuschinensis)、龙牧801苜蓿(Medicagosativacv.Longmu No.801)、龙牧803苜蓿(M.sativacv.Longmu No.803)和龙牧806苜蓿(M.sativacv.Longmu No.806)等牧草种子繁育基地。还有部分企业、科研机构、个人建立的小规模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及天然草地羊草、星星草采种田。年可生产的牧草种子约在700 t。 其中,苜蓿种子40 t,羊草种子500 t,星星草种子55 t,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种子70 t,其他种子35 t(以上数据由黑龙江省草原饲料中心实验站提供)。

目前黑龙江省牧草种子生产和经营总体情况为产量低,效益差,牧草种子产业一直未能较好地发展起来。在种质资源收集和评价利用、新品种选育和种子高产技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研究对黑龙江省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品种选育及推广、种子生产与经营、种子质量与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研和报道,以期为促进黑龙江省牧草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资料。

1 牧草种子产业现状

1.1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在《黑龙江省植物检索表》中统计的种子植物资源有2 100多份,草原植物资源有1 000余份[1]。根据黑龙江省1982-1983年的草地资源调查,省内主要草地植物分属11科、227属、796种[2]。其中以菊科植物种数最多,达181种,占省内草地植物总数的22.7%;禾本科植物种数居于第二,占13.2%;莎草科、蔷薇科、毛茛科和豆科植物种数也较多,分别占11.9%、11.4%、9.9%和8.8%,其他科植物仅占22.1%(表1)。由于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及土壤环境,历史上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地方野生种质资源。如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羊草,耐瘠薄的扁蓿豆(Melilotoidesruthenicus)、耐盐碱的碱茅和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具有较高饲用价值的野豌豆(Viciaspp.)等[1-4]。黑龙江省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有了较为系统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但是,截止到2010年省内尚无种质资源保存长期库,种质资源保存工作仅见于一些草业科研机构的牧草种质资源圃。如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牧草种质资源圃,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牧草种质资源圃,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牧草种质资源圃等。据“十一五”黑龙江省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新品种选育项目统计,目前全省采集、收集国内外牧草种质资源达2 000份。

表1 黑龙江省草地植物主要科属组成

1.2品种选育及推广 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牧草育种工作者采用野生引种驯化、地方品种整理、国外优良品种引进、选择育种及杂交育种等方法,培育出了一批新品种(表2)。截止到2010年,黑龙江省在《全国牧草新品种审定目录》中登记的牧草饲料品种有19个。其中,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育成的有15个,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和玉米研究中心育成的有2个,东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和黑龙江省龙饲草业公司育成的各有1个[2]。由于黑龙江省气候寒冷,冬季最低温度达-45 ℃,从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引进的优良牧草品种很难在黑龙江省越冬,因此,目前全省推广种植的多为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选育的肇东苜蓿、龙牧801紫花苜蓿、龙牧803紫花苜蓿、龙牧806紫花苜蓿和东北羊草、早熟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早熟苦荬菜(Lactucaindica)等几个当家品种[2,5-9]。据统计,目前黑龙江省的苜蓿种植面积约为2万hm2,上述几种苜蓿品种的种植面积约为1.6万hm2,占全省苜蓿栽培面积的80%。

1.3良种繁育技术 黑龙江省牧草良种繁育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以来,陆续对苜蓿、无芒雀麦、羊草、星星草、冰草、披碱草(Elymusdahuricus)、沙打旺、苦荬菜等开展良种繁育工作。由于研究力量的薄弱和缺乏资金的支持,牧草良种繁育技术未能进行系统的研究,种子生产一直处于产量低、质量差的现状[7-9]。针对这一现状,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通过经费资助、课题立项、建立专门的牧草良种繁育基地,系统地开展了牧草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制定了9项牧草生产技术规程(含种子生产技术)(表3)。重点研究了苜蓿良种繁育技术,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贮藏等各单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并将各单项技术组装集成,形成适应东北寒区苜蓿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使苜蓿种子产量由原来的150 kg/hm2提高到225 kg/hm2。但与国内西北地区相比[10-14],苜蓿种子生产仍处于低水平状态,苜蓿种子生产优势未能充分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黑龙省地区苜蓿种子成熟期与雨季同期,种子收获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1.4种子生产与经营 黑龙江省是我国羊草、星星草和苜蓿种子生产的重要基地。据黑龙江省草原饲料中心实验站统计,2000-2009年全省利用国债资金投资建设的牧草种子基地共15个。目前保留的主要有星星草种子繁育基地、羊草种子繁育基地、龙牧801苜蓿、龙牧803苜蓿和龙牧806苜蓿种子繁育基地。其中星星草草种繁育基地位于绥化市青冈县,面积367 hm2,年产商品种子35 t;羊草草种繁育基地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绥化市青冈县、安达市以及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省农垦总局等地,面积3 133 hm2,年产商品种子400 t;苜蓿草种繁育基地位于哈尔滨市、讷河市、肇东市、安达市、虎林市、密山市、青冈县及省农垦总局,面积4 767 hm2(目前大多已转为牧草生产田),年产商品种子仅40 t。此外,肇源县、肇东市、安达市、大庆市辖区天然采草地每年可收获羊草种子约100 t,星星草种子约20 t。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注册的省级草业公司20余个,大部分以经营饲草产品为主,兼营牧草种子;在所经销的牧草种子中大多为进口品种。目前,黑龙江省还没有一家集“育种、制种、供种”为一体的牧草种子经营企业[15-17]。

表2 黑龙江省育成的牧草饲料作物品种

续表2

表3 黑龙江省关于牧草种子生产的地方标准

1.5种子质量与市场管理 我国于1982、1985年分别制定了《牧草种子检验规程》、《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和《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2001年发布了修订后的《牧草种子检验规程》。20世纪80年代,农业部立项在黑龙江省建立了专业从事牧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牧草种子大部分没有到相关部门进行备案、检验,检验机构在草种生产和销售当中的质量监督与控制的作用远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而且牧草种子经营市场混乱,缺乏专业的管理部门,无法对品种进行保护以及认证,导致市场上存在品种混乱、滥竽充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牧草种子产业化发展[15-17]。

2 牧草种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牧草种子生产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草原法》、《牧草种子检验规程》的相继颁布与实施,黑龙江省的牧草种子生产有法可依,且对全省、全国的牧草种子产业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在牧草种子繁育体系建设、市场销售等生产和管理环节中,一些关键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有待完善。例如牧草新品种的保护制度、牧草种子认证制度等[3]。“龙牧”系列苜蓿,由于抗性强,品质优在黑龙江省深受广大企业、种植户的欢迎,市场价格在60元/kg左右,供不应求。而一般苜蓿品种在15~30元/kg,在利益的驱使下,品种混杂现象严重。

2.2牧草种质资源利用不足 黑龙江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类型多样,种质材料潜在的价值非常高。然而,由于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缺乏必要的投入,黑龙江省对这些宝贵的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非常落后,还主要停留在宏观层面上的考察、搜集、评价与保存,缺乏对重点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的整理、评价和利用。由此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开发培育出优异种质很少,远不能满足牧草育种工作的需要[17-22]。

2.3优良牧草品种匮乏 相对于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来说,牧草育种工作起步较晚,而且一直属于边缘化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支持。加之牧草育种工作难度大、周期长,培育一个优良品种需要15~20年的时间,无论从科研立项、经费投入,还是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都属于不被重视的冷门领域。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牧草育种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育种家培育了一批适宜当地栽培种植的品种,但总体看来,育成的牧草品种的数量相对较少,形成规模化种子生产的品种更少。相对于“十二五”黑龙江省1 000万亩(约合66.7万hm2)苜蓿种植计划、将黑龙江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牧草饲料基地的规划以及千万吨奶的战略,现有的牧草品种及良种远远满足不了草业、畜牧业生产的需求[23-31]。

2.4草种生产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低、专业化草种企业少 目前,黑龙江省牧草种子生产规模小,面积分散,难以形成连片,小型机械缺乏,大型机械造价过高、难于应用,机械化程度很低,牧草种子生产主要是以企业或个人小规模种植为主,通过人工收割、晾晒后,经过碾压、传统筛选等落后的手段制种为主要的生产模式,直接造成种子收获率低、质量差,影响了牧草产业化发展[3,7,28]。另外,目前全省尚未有一家从事种子生产的企业,仅仅停留在以经营与销售种子为主的阶段,且经营的多为国外进口的草种,省内地方品种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与应用。因此,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种子生产企业,为草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12-13,21,27]。

3 草种业发展对策

3.1建立健全草种生产管理法律法规,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以现行的《种子法》和《草原法》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地方草种生产与认证、草种检验、优良草种的推广、草种执法等具体管理单位和工作职责,并对草种繁育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建立“育种研究单位+推广单位+种子繁殖户(场)+加工营销服务企业”的产业化模式,建立起从牧草品种选育研究、种子扩繁、种子加工储藏、种子质量管理检验及种子经营为一体的牧草良种繁育体系。按育种种子、基础种子、登记种子和合格种子4级进行种子的规范化生产[7-8]。

3.2加强牧草新品种选育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为培育牧草新品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应加大力度收集、整理国内外牧草种质资源,充分挖掘牧草种质资源的潜力,提高牧草育种技术手段,特别是在丰产性、饲用品质及抗逆性(寒冷、干旱、盐碱、病虫害等)能力方面,进一步加强育种理论、选育技术和良种产业化技术的研究,缩短新品种选育周期。

3.3提高草种生产机械化水平 草种生产的机械化是草种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前提。黑龙江省牧草种子生产机械的普及率很低,缺乏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到清选加工的种子生产专用设备,生产中更多地还需要依靠人工种植和收获,而从国外引进的设备的投资又过高。草种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直接影响到种子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益。因此,提高牧草种子生产机械化水平需要从专用生产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入手,针对我国草种的生产特点,以播种、收获和清选加工机械为主,重点提高草种关键性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3.4扶持培育专业化的草种企业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草种大部分为国外引进品种,草种企业多以经销国外牧草种子的公司为主。由于黑龙江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外地品种很难在当地推广应用,不具有草种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草种企业,必须改变草种企业单纯以种子销售为主的形式,从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的扩繁与推广入手,建立企业自己的良种繁育基地,实施种子品种认证制度,推动形成优质廉价和公平交易的市场机制环境,扶持和培育更多的专业化草种生产企业。

[1]郭贵林,邢启妍.黑龙江省植物检索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10-40.

[2]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国牧草登记品种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3]杜青林.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253-266.

[4]罗新义,曲善民,尤海洋.黑龙江省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其开发利用[J].黑龙江省畜牧兽医,2006(9):64-66.

[5]李红,杨伟光.苜蓿草对黑龙江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战略意义[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北京: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2009:584-587.

[6]李红.黑龙江省牧草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11):68-69.

[7]李红,杨伟光,黄新育.苜蓿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上海: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2010:206-212.

[8]王刚,孟凡军,王占哲.黑龙江省牧草产业及发展对策[J].草业科学,2006,23(12):67-70.

[9]陈宝书.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81-182.

[10]洪绂曾.苜蓿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48,140-268.

[11]云锦凤,米福贵,杨青川,等.牧草育种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160.

[12]云锦凤.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20.

[13]云锦凤,马鹤林.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我国牧草育种工作的新局面[A].见:洪绂曾,任继周.草业与西部大开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3-25.

[14]于林清,云锦凤.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2005,27(3):61-64.

[15]王慧君,王志刚.加强牧草种子的监督管理工作[J].新疆畜牧业,2010(5):7-8.

[16]马春晖,韩建国,孙铁军.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技术研究[J].黑龙江省畜牧兽医,2010(6):89-92.

[17]张明.我国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种业,2008(11):19-21.

[18]邹岚,蒯慧,王影,等.牧草种子加工机械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8(5):240-243.

[19]李宝.美国草种业的特点与启示[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8(3):25-27.

[20]王显国,韩建国,刘富渊,等.刈割对紫花苜蓿生殖生育期的调控及对种子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5,13(4):275-276.

[21]吴素琴,张自和.影响苜蓿种子丰产的主要因子研究[J].草业科学,2004,21(1):10-14.

[22]王敬东,郝林峰.关于发展牧草种子生产的几点建议[J].中国草地,2001,23(3):71-73.

[23]徐柱,王照兰,肖海俊.中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及牧草种子生产[J].中国草地,2000,20(1):73-76.

[24]苟文龙,何光武,张新跃,等.四川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草业科学,2006,23(11):66-69.

[25]Holubowicz R,陈立波,Bralewski T W.波兰的牧草育种与种子生产[J].中国草地,2003,25(5):75-77.

[26]王新忠.从畜牧业发展状况探讨新疆优质牧草产业化[J].草业科学,2004,21(3):46-48.

[27]晁德林.牧草种子基地建设基本经验和措施初探[J].草业科学,2006,23(2):50-53.

[28]鄢燕,张新全,张新跃.黑麦草种子生产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草业科学,2003,20(2):16-19.

[29]孙锦秀,张平,孙先明.黑龙江省牧草种子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6(2):32-33.

[30]星学军.青海省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J].草业与畜牧,2009(8):58-59.

猜你喜欢

草业苜蓿牧草
青海草业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苜蓿的种植技术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苜蓿:天马的食粮
2017 年第1 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要造就一片草原……
适宜藏北“窝圈”栽培的牧草筛选研究
2015年3月草业科学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