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的患病状况调查

2011-04-20周文利杜雪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患病率人群危险

周文利,杜雪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气道疾病,各地患病率不等。吸烟、有害气体、粉尘等因素是COP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喘息、咳嗽、咳痰是COPD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月坛社区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高危人群的患病状况、危险因素、共患病、肺功能等,为进一步做好社区COPD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简单随机抽样抽选能够配合肺功能测定并能提供一般人口学资料、病史等基本信息的社区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常住高危人群,本研究的高危人群是指年龄在40岁及以上,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长期慢性咳嗽、咳痰,达到慢支的诊断标准;(2)活动后喘息,活动能力明显低于同龄者;(3)吸烟[1](包括被动吸烟)和 (或)有害气体、职业性粉尘、颗粒长期接触史;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均入选。纳入对象均为符合上述定义的高危人群,即来自相同的源人群(source population),可排除社区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异等干扰。对所有的高危调查对象以是否患有COPD分为A、B两组,A组为COPD组,B组为非COPD组。

1.2 调查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由呼吸科专科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病史询问、登记,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呼吸道症状、暴露因素 (有害气体、粉尘、颗粒接触史等)、呼吸系统疾病史 (包括儿时呼吸系统感染史、家族史等)、心血管疾病史、其他基础疾病史,以及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情况等。肺功能测定统一集中检查,每位受试者至少接受2次测量,2次误差小于5%,取最佳1次记录,对于无法完成者予以放弃。结果记录:用力肺活量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用力肺活量预计值 (FVC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数 (FVC%),1 s用力呼气量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1 s用力呼气量预计值(FEV1pred),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数 (FEV1%),1 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数 (FEV1/FVC)。凡受测对象FEV1/FVC<70%诊断为COPD。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AS 9.13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参数统计方法,计数、等级资料以非参数方法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等级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1 336例高危对象,有效例数1 253例,入选率93.8%。入选对象均为高危人群,男性占63.3%(793/1 253),女性占36.7%(460/1 253)。年龄40~90岁,平均年龄 (60.66±11.20)岁。平均身高 (1.66±0.08)m,平均体质量 (65.49±10.74)kg,平均体质指数 (23.89±3.43)kg/m2。高危人群 COPD患病率达 16.9% (212/1 253)。A组212例,男性COPD患者153例,女性COPD患者59例。B组1 041例,男性640例,女性401例。

2.2 危险因素分析

2.2.1 1 253例高危对象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指数,共患病 (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有害气体、粉尘、颗粒接触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2 多因素Logistics分析COPD危险因素 年龄、体质指数、吸烟、气体粉尘、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均为COPD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别不是COPD的危险因素,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2.3 A组的不同年龄层COPD患者分析 年龄分层分析统计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COPD患病率、吸烟量、症状、共患病、FVC、FEV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2.3 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等分析

2.3.1 呼吸道症状 (咳嗽、咳痰、喘息)发生率分析 A组呼吸道症状发生率高于B组,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呼吸道症状的COPD患者多发生于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1 两组COP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Table 1 Single tactor analysis for risk factors of COP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COPD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2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risk factors of COP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不同年龄层COPD患者的患病率、吸烟指数、症状率、共患病率和肺功能比较Table 3 Comparision of prevalence,SI and pulmonary function etc.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COPD patients

2.3.2 A组中无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COPD患者占A组总数的28.3%(60/212)。对A组的COPD患者以有、无症状分为两组进行肺功能等指标比较显示有症状组肺功能显著下降,且年龄偏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体质指数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5)。

2.3.3 A组无咳嗽、咳痰、喘息症状者与B组的比较 显示两组在 FEV1、FEV1%、FEV1/FVC%、年龄、BM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FVC、FV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6)。

2.4 疾病诊治情况 212例COPD患者中既往被诊断为慢支、肺气肿26例,诊断为COPD者仅5例。181例患者未被诊断出慢支、肺气肿或COPD,无症状者60例,COPD患者的漏诊率达85.4%(181/212)。

表4 两组呼吸道症状发生率比较Table 4 Comparision of incidence rate of respiratory sympto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5 有症状与无症状COPD患者的肺功能、年龄、BMI比较(x—±s)Table 5 Comparision of pulmonary functions,age,BMI betwee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COPD patients

表6 COPD无症状者与非COPD患者肺功能、年龄、BMI比较(x—±s)Table 6 Comparision of pulmonary functions,age,BMI between asymptomatic COPD patients and non-COPD controls

3 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各地对COPD的患病率报道不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阻塞性肺疾病负担研究报道COPD的患病率为11.4% ~26.1%[2],拉美5个城市的调查显示COPD 的患病率为 7.8% ~19.7%[3],Schirnhofer等[4]报道萨尔茨保市40岁及以上人群I级以上COPD患者总患病率为26.1%,且男女患病率相同。我国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8.2%[5]。而我们此次针对高危人群的调查显示COPD的患病率为16.9%,明显高于国内一般人群患病率的报道。各地关于COPD患病率不同的报道可能与各地的暴露因素不同,同时各地域结合本地发病特点所做出的调查方法设计亦参差不齐[6],致使各种不同的患病率报道。

本调查结果显示,高危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原因可能是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程度 (量)大,从而COPD患病风险高。调查显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OR值为1.330、P值为0.1764。提示性别可能不是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有报道COPD两性患病率相同[4]。另有文献报道55~59岁女性COPD发病率显著升高并提示COPD性别分布的转变[7],这可能与暴露因素结构的改变(如女性吸烟率增加)有关[8]。我们推断性别间危险因素暴露的不同可能导致性别间患病率不等的报道。

年龄、吸烟、有害气体、粉尘、颗粒接触史、基础疾病史为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体质指数的改变可能是疾病的结果。对年龄、吸烟量用单因素分析、分层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COP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升高;吸烟和职业暴露被证明为COPD的危险因素,而且存在协同作用[9-10]。

高危人群中约26.7%(334/1 253)的调查对象患有基础病,其中以呼吸系统7.34%(92/1 253)、心血管系统16.9%(212/1 253)基础疾病居多。A组中基础病的患病率为47.6%(101/212),B组中基础病的患病率为22.4%(233/1 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4797,P<0.0001)。

进一步分析基础病:A组中呼吸系统基础病患病率为21.7%(46/212),B组中呼吸系统基础病患病率4.4%(46/1 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7.2982,P<0.0001)。本研究的呼吸系统基础病包括慢支、肺气肿、儿时呼吸道感染、哮喘、已知病因的气流受限疾病、结核、支气管扩张虽出现气流受限但无危险因素接触史。对于有吸烟史的结核、支气管扩张非晚期患者如出现气流受限达COPD目前诊断标准,仍属于COPD范畴。A组中心血管基础病患病率为26.4%(56/212),B组中心血管基础病患病率为15.0%(156/1 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3684,P<0.0001);A组中患有其他基础病的患病率为12.26%(26/212),B组中其他基础病患病率为6.15%(64/1 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8828,P=0.0017)。可见存在基础疾病的高危对象易患COPD,其中又以心、肺疾病危险性更大。可能与共同危险因素及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机制等相关。

年龄分层分析统计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COPD患病率、吸烟量、症状、共患病、FVC、FEV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得关注的是70~79岁的高危人群COPD患病率达29.9%,更甚者80~90岁的高危人群COPD的患病率近半数(44.6%),而COPD患者共患病的高发生率使得病情进一步复杂化,给临床治疗、预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

A组的呼吸道症状发生率高于B组。对A组依据有、无呼吸道症状分为两亚组进行比较,显示有症状的COPD患者肺功能明显下降,且年龄偏大。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无症状COPD患者多为I级、II级,有症状COPD患者多为III级、IV级。

A组中无症状COPD患者占COPD患者总数的28.3%(60/212),这些患者分散在高危人群中因无自觉症状而不会主动就诊。A组的无症状者与B组的肺功能比较显示两组间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V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FEV1等指标更为敏感。无症状COPD患者仅在客观检查时发现异常,可见COPD的起病隐匿。对高危人群进行肺功能检查可发现这些无症状患者,有利于防治。

Tálamo等[11]调查显示在COPD患者中88.7%的患者未被诊断,人群漏诊率为12.7%,误诊率达63.7%。本调查结果显示COPD的诊治情况亦不容乐观。212例COPD患者中,既往被诊断为慢支、肺气肿26例,诊断为COPD者5例。181例患者未被诊断出慢支、肺气肿或COPD,COPD患者的漏诊率达85.4%。出现这种现况的原因可能是:(1)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COPD的认识、重视不足;(2)COPD发病隐匿、初始症状轻,而广大高危人群初诊多在社区医院;(3)目前大多数社区医院尚未开展肺功能检查,而COPD的诊断主要依据肺功能检查。所以社区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尤为重要,提高社区医生的COPD诊治水平是做好综合防治的一项重要难题。

综上所述,社区高危人群COPD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危险因素多,COPD患者的共患病发生率高。无症状COPD患者占相当比重,FVC较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但FEV1明显下降。对高危人群进行肺功能检查可发现早期隐匿患者,从而提高COPD诊断率,有利于早期防治。

1 何权瀛,高莹慧.关于吸烟问题若干名词定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1):26.

2 Buist AS,McBurnie MA,Vollmer WM,et al.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e BOLD Study):a population - based prevalence study[J].Lancet,2007,370:741-750.

3 Menezes AMB,Perez-Padilla R,Jardim JRB,et 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five Latin American cities(The PLATINO Study):a prevalence study[J].Lancet,2005,366:1785 -1881.

4 Schirnhofer L,Lamprecht B,Vollmer WM,et al.COPD prevalence in Salzburg,Austria [J].Chest,2007,131:29 -36.

5 Zhong N,Wang C,Yao W,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based surve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753-760.

6 Halbert RJ,Natoli JL,Gano A,et al.Global burden of COPD: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 Respir J,2006,28:523-532.

7 van Durme YMTA,Verhamme KMC,Stijnen T,et al.Prevalence,incidence,and lifetime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PD in the elderly[J].Chest,2009,135:368 -377.

8 Varkey AB.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women:exploring gender differences[J].Curr Opin Pulm Med,2004,10:98-103.

9 Boggia B,Farinaro E,Grieco L,et al.Burden of smoking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on etiolog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workers of Southern Italy[J].JOccup Environ Med,2008,50:366-370.

10 Reilly KH,Gu D,Duan X,et al.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ortality in Chinese adults[J].Am J Epidemiol 2008,167:998-1004.

11 Tálamo C,de Oca MM,Halbert R,et al.Diagnostic labeling of COPD in five Latin American cities[J].Chest,2007,131:60 -67.

猜你喜欢

患病率人群危险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喝水也会有危险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拥挤的危险(三)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