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经济差异与空间结构研究
2011-04-19王占富耿晓伟
王占富,耿晓伟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目前,学术界大多研究省际及地带间的旅游经济差异,而对省内城市间的动态研究较少[1,2]。陕西是我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旅游发展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但陕西旅游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深入分析这种差异,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而且有利于各地区立足自身优势,联动发展,构筑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对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 资料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与数据
本文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样本,研究2000~2009年的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特征。同时,根据地理位置将陕西划分为陕北(榆林、延安)、关中(西安、铜川、咸阳、渭南、宝鸡)、陕南(安康、汉中、商洛)三大地区。选取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旅游经济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其中旅游总收入等于旅游外汇收入乘以当年平均汇率加上国内旅游收入[3],数据来自《陕西统计年鉴》(2001~2010)。
1.2 研究方法
借鉴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本方法,选取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进行测度。
1.2.1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公式
式中:CVW为加权变异系数,Yi为各地区旅游总收入,为17地市旅游总收入的平均值,Pi为各地市人口,P为全省总人口。
1.2.2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的计算式和分解式为:
式中:G为基尼系数,yi为第i地区旅游总收入所占研究区域的比重(按升序排列y1<y2<…<yn);Ck为第k组分的基尼系数,μk、μ分别表示第k组分收入与旅游总收入,Sk为第k组分收入所占比重;因此,SkCk/G×100%即为第k组分的贡献率。
1.2.3 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的计算式及其分解式:
式中:I为泰尔指数,Iw表示区域内部差异(组内差异),Ib表示区域之间差异(组间差异),yi为第i地区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Yd为d区域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Pd为d区域人口数,Pi和P的含义同上。
2 陕西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特征
2.1 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特征分析
根据式(1)、(2)计算陕西旅游经济总收入的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表1)。2.1.1 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波动性下降趋势
表1 2000~2009年陕西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状况
表2 2000~2009陕西省旅游经济基尼系数分解结果
从表1可知,除2004年、2005年外,加权变异系数从2000~2009年呈下降趋势。基尼系数与加权变异系数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但略有波动,2000~2009年基尼系数均大于0.4,说明陕西旅游经济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但旅游经济的总体相对差异在缩小。
2.1.2 国际旅游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差异
根据式(3)将陕西省旅游总收入的基尼系数分解为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两个组分,计算结果见表2。旅游外汇收入的基尼系数比国内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大,可见,陕西国际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大于国内旅游。从年际变化看,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空间差异呈缩小趋势。从两个组分对差异的贡献程度可以看出,国内旅游收入所占比重很大,均大于80%,而国际旅游的贡献率很小。这说明国内旅游收入的空间差异性是造成陕西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2.2 区域间及区域内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分析
利用式(4)、(5)分别计算2000~2007年陕西省总体泰尔指数,并针对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区进行分解,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2000~2009陕西省三大区域泰尔指数分解结果
2.2.1 关中、陕南区域内差异波动性下降,陕北地区区域内差异波动上升
由表3可知,关中和陕南地区区域内旅游经济差异和全省总体差异的变动趋势相似,呈波动性下降,但陕南地区下降的幅度要低于关中地区;而陕北地区区域内旅游经济差异呈上升趋势。陕西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差异主要源于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域的区际差异以及关中地区的区内差异,2000~2009年区际差异和关中地区内部差异一直保持在50%左右,变化不大。原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关中地区在旅游资源知名度、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强于陕北和陕南地区,因此造成了三大区域之间较大的差异;其次在关中地区内部,西安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又远远高于关中其他地区,同样也造成了关中地区内部较大的差异。
2.2.2 三大区域对全省空间差异的贡献率差异较大
在三大区域内部,关中地区对全省空间差异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贡献率在45%左右,但是,从2000~2009年一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关中地区虽然整体上旅游业较为发达,但由于西安旅游业的发展过于突出,与咸阳、渭南、铜川、宝鸡等地区形成较大差距,但是近年来由于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关中地区对于全胜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贡献也在不断缩小。陕北地区差异在逐年增加,主要是延安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均高榆林,所以区域差异逐年扩大,对于全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贡献也不断增加。陕南地区的旅游业处于起步水平,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区内差异较小,对全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贡献也较小。
3 陕西省旅游空间的构建
旅游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因此对于陕西省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1)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差异、旅游资源的本底特征,旅游空间结构的建立要便于旅游资源的开发;(2)以旅游城市为载体,强调城市在旅游发展中的功能,既能满足为旅游区发展提供服务,又可避免旅游区大规模建设而造成环境破坏和设施利用不完全;(3)以现有交通为基础,强调旅游交通组织系统结构与陕西省总体交通系统结构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起着旅游资源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地的作用。
3.1 一核
一核是指旅游资源富集、特色突出、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好的西安都市圈,西安都市圈是陕西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地区。西安市应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方向,打造旅游聚集区,创建多元化产品体系,扶持旅游新业态;充分利用世园会等机遇举办大型旅游活动,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加强旅游交通中心和集散中心功能建设,加强与咸阳、延安、宝鸡等旅游城市的联系,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旅游交通集散网络。
3.2 两轴
二轴由省域和周边重要旅游区域连接的东西、南北两条轴线构成。东西轴由沿陇海铁路、郑西客运专线及西潼高速公路发展轴和沿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发展轴构成;南北轴由沿西包铁路及西包高速公路发展轴和沿西康铁路及西康高速公路发展轴构成。在主轴的两侧,可发展若干副轴,如:汉江盆地旅游带、漠北长城旅游带等。
3.3 五板块
本文确定了长城边塞风情板块、陕北黄土高原板块、关中板块、秦岭板块以及陕南汉江板块等五大旅游板块。
4 结论与建议
4.1 加快旅游产品改造升级,构筑旅游产品集群
陕西旅游经济要获得快速发展,应适应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的发展趋势,着力开发温泉、会展、生态旅游等高端产品集群,同时要加快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展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公园建设,重点提升秦岭生态旅游区、陕南养生健体旅游区等重点旅游区的休闲度假功能。挖掘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挖掘中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边塞文化,培育具有特色的精品旅游区。
4.2 完善现代交通旅游体系,拓展旅游经济发展空间
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旅游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内国际机场要增加国际航线航班密度,优化通往主要客源国城市的航线布局;抓住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快沿线旅游城市间的道路连接,提高旅游城市的可进入性。
4.3 加强三大区域旅游合作,联动发展,实现互惠、多赢
充分利用陕西区域内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和文化的同源性,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开发。陕北、陕南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立足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基础上,相互开放旅游市场,逐步取消旅游壁垒,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域,实现共同发展。
[1]陈晓,王丹,等.辽宁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1):147 -151.
[2]肖光明.珠海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6):72-77
[3]张广海,田纪鹏.山东省旅游经济地域差异研究[J].商业研究,2008(372):163-167.
[4]陈智博,吴小根.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8,28(6):1064 -1067.
[5]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421-448.
[6]王铮,葛昭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均衡态与转变前兆[J].中国社会科学,2002(4):31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