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划分咸淡水界面
2011-04-19马安丽
马安丽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勘探队,安徽 宿州 234000)
早期的测井是将电极系放到井下,在供电电极供给电流时,地面用电位计观察测量电极间电位差的变化。然而,在供电电极停止供电后,当提升电极跨过地层界面时,仍然观察到电位计指针的变化。于是发现了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测井设备简单,测量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在确定地下水埋藏、分布、估计渗透层以及区分咸淡水界面等方面应用很广泛。
1 基本原理
把一个电极埋设在地面,另一个电极放入井下,用导线将它们与电位计连接起来,便会发现两个电极之间存在一个电位差,使检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这个天然存在的电位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1 电极极化电位差
电极极化电位产生在电极与其介质的接触面上。它不是在地层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电位,而是因为电极与水或含水的土壤接触而产生的。在自然电位法测井中,这部分电位差是一种干扰因素。
1.2 自然电位差
自然电位差是在地下天然存在的与电极无关的电位差。形成自然电位差的原因很多,如因溶液浓度的不同而产生的扩散电位,因井液与地下水压力的不同而产生的渗透电位,因地层中的电化学活动较强的物质的氧化、还原而产生的氧化还原电位等。在上述成因中,主要的及意义最大的是扩散电位。
当溶解在井液和地层水中的盐的浓度(即矿化度)不同时,离子就会从浓度大的一方向浓度小的一方扩散。各种离子的迁移率是不同的,非金属离子的迁移率快,金属离子的迁移率慢。以氯化钠为例,钠离子是金属离子,带正电,氯离子是非金属离子,带负电。氯离子的移动速度比钠离子快,扩散的结果就会出现在浓度大的一方正离子过剩而带正电,浓度小的一方负离子过剩而带负电。
1.3 自然电位曲线性质
1.3.1 曲线形态与矿化度的关系
以自然电位为横坐标,测量深度为纵坐标,将观测结果点绘到方格纸上。纵坐标的比例尺应与视电阻率测井曲线一致。横坐标比例尺可选用每厘米代表10 mV或20 mV,坐标向右的方向为正的方向。
假设上层为咸水,其矿化度为C1,下层为淡水,其矿化度为C2,井液矿化度为C0,自然电位曲线有以下四种类型:
(1)当C0>C1>C2时,砂层在曲线上表现全部为正异常,但在咸水层中的异常幅值小于淡水层中的异常幅值 (见图1曲线1);
(2)当C0<C2<C1时,砂层在曲线上表现全部为负异常,但在咸水层中的异常幅值大于淡水层中的异常幅值 (见图1曲线2);
(3)当C2<C0<C1时,咸水砂层在曲线上表现
为负异常,淡水砂层在曲线上表现为正异常(见图1曲线3);
图1 自然电位曲线
(4)当C0与C1或C2接近时,砂层在曲线上不显示异常,在没有砂层时,尽管C0与C1或C2相差很多也不显示异常(见图1曲线4)。
1.3.2 曲线异常幅值与咸淡水界面的关系
咸淡水界面是根据自然电位异常幅值的一半来确定的,曲线半幅点的深度就是咸淡水的界面的深度。
2 实际应用
笔者对W5孔应用自然电位法、梯度电极系和二极法三种方法分别进行测井,其工作任务是:划分咸淡水界面深度,进一步验证自然电位法划分咸淡水界面的准确性。
2.1 测井流程
为使极化电位较稳定,先进行梯度法测量,后进行二极法测量,自然电位法可以与二极法同时测量。
2.2 资料解释
图2 W5孔的二极法、梯度法、自然电位法测井曲线
图二为W5孔的三条测井曲线。从三条测井曲线分析可知:在深度62 m以上,二极法曲线起伏较小,最大的视电阻率ρs特征值不大于15Ω.m;梯度曲线较平直,视电阻率ρs特征值为7Ω.m左右;自然电位曲线为负异常,都说明62 m以上为咸水层,并且地下水矿化度大于井液矿化度。62 m以下,二极法曲线最大的视电阻率ρs特征值接近20Ω.m;梯度曲线最大的视电阻率ρs特征值为35Ω.m;自然电位曲线为正异常,说明62 m以下为淡水层,并且地下水矿化度小于井液矿化度。在淡水层中有三层砂层,三条曲线均有明显的显示。通过相互验证,三条曲线所确定的咸淡水界面深度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了自然电位电法划分咸淡水界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影响因素
自然电位测井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工业杂散电流的影响、绞车滑环接触电阻的影响、仪器面板插座接触不良的影响等,都会使曲线的中线偏斜或弯曲,甚至会使曲线没有规律,找不出中线,给分析造成困难。
4 结语
利用自然电位曲线有效地划分了咸淡水界面,确定了淡水体的埋深,合理指导钻孔的布置及成井,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