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分析与研究
2011-04-19李洪波
张 媛 ,李洪波 ,杨 倩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1 引言
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负面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1]。2002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第8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 、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旅游规划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对于保护我国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灿烂的中华文化、遏制旅游业发展中所出现的负面影响和旅游资源的破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案例背景分析
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距保定市 45km,距京、津各150km左右。淀四周主要以堤坝为界,东西长 39.5km,南北宽28.5km。水域面积随水位高低的变化而变化。当水位达10.5m时,淀区总面积为366km2。
白洋淀自然风光迷人,由143个大小淀泊(尤以白洋淀面积最大,故得名)和3 700多条沟壕组成,淀内水村39个,居民 10万人。淀内沟壕纵横,河淀相连,田园交错,芦苇相间。一年四季,景随时移,特别是夏季,苇绿荷红,鱼肥水美,素有“华北明珠”、“北国江南”之称。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奠定了我国文坛“荷花淀”文学流派的基调《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等优秀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更增添了白洋淀的无穷魅力,闻名中外的雁翎队谱写了一曲人民抗日救国的英雄赞歌。白洋淀旅游资源开发定位主要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水上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为重点,以民族风情旅游、文化旅游、温泉休闲为特色,辅助开展有购物美食旅游、会议旅游等[3]。
白洋淀旅游规划环评专题设有白洋淀旅游开发规划概述、白洋淀旅游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白洋淀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白洋淀旅游景区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分析、白洋淀旅游规划区环境功能区划分、白洋淀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白洋淀旅游开发规模及资源承载力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白洋淀旅游规划区景观美学评价、公众参与、白洋淀旅游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减缓措施、必要的替代方案等。
3 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白洋淀是不可再造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开发应本着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进行。以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详细分析、论证、预测、评价实施旅游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实现生态旅游[4]。
3.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白洋淀旅游规划环评在坚持生态学和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落实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观,在整个过程中考虑构成白洋淀旅游景区生态系统的各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使白洋淀旅游规划环评既能体现单要素的质量又能反映生态系统整体的结构和功能[5]。
3.2 充分体现当地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特点
评价过程根据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白洋淀旅游景区区别于其它地区生态系统的特殊性、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特点,充分体现白洋淀旅游景区所在地生态系统的地形、地貌特征。
3.3 全面反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质量是多要素质量的综合反映,但各要素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在考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要素时要全面充分,同时要求合理确定每个要素在表征生态环境质量时的权重[6]。
3.4 充分考虑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
评价过程中应以国家的资源环境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本出发点,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为准绳,白洋淀旅游规划中各项具体项目都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
4 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参照现有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同时结合相关文献的调研,认为白洋淀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指标、生态环境指标、自然环境指标、人文环境影响指标、风险灾害指标以及可持续性指标[4](表1)。
表1 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4]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5.1 关注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
明确旅游规划区环境保护目标,尤其是需要特别保护的地区、生态敏感区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等的环境保护目标。对于白洋淀生态旅游规划中应特别强调旅游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综合分析白洋淀流域的生态环境对旅游开发的承载能力,设定开发强度限制,提出可行的生态恢复和污染防治措施建议等。
5.2 注重分析规划协调性
制定旅游规划必须分析与国家环境政策、法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专业规划的协调一致性。白洋淀流域作为河北省构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中的重点,在《河北省旅游条例》[7]的要求框架下,还应与《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8]、《河北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9]、《保定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10]等与白洋淀流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的一系列规划相一致,准确定位白洋淀流域旅游产业。
5.3 积极倡导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增长极之一,在区域旅游规划中设置生态旅游规划评价专章,分析旅游规划的可持续性和清洁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白洋淀作为北方干旱缺水区的典型湿地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显而易见,在其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中,必须遵循“保护第一,以发展促保护”的指导思想,使得白洋淀旅游业与白洋淀自然环境保护、人文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5.4 不可忽视间接连带性环境影响
旅游规划的实施往往会带来很多间接的、连带的环境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次生生态环境问题。白洋淀旅游景区开发必然也存在着对流域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的连带影响,作为区域旅游规划应综合考虑诸如旅游开发对白洋淀传统文化、生活生产方式等的冲击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间接连带性环境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维系白洋淀流域旅游特色资源。
5.5 强化公众参与
旅游开发涉及多方利益,可能引发诸多矛盾,广泛征求当地公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公众能够尽早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旅游开发规划内容履行其知情权和发言权,从而有效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公众参与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白洋淀流域旅游开发涉及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局部利益,采用问卷调查、网络征集、报纸宣传等多种方式使公众参与开发,了解开发。由此,一方面使白洋淀旅游开发更具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对白洋淀旅游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有诸多益处。
6 结语
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等方面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目前在实际环评工作中属于较新的一个领域。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以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树立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观念,科学规划,合理谋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做到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旅游规划环评的实际工作提供思路,也为不断完善我国在规划环评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1]包存宽,陆雍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2.
[3]廉艳萍.河北省白洋淀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2002[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4]沈万斌,孙述海,刘咏梅,等.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四川环境,2004,23(1):78~80.
[5]梁敏捷.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6]肖洪根.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59~66.
[7]河北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委员会.河北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R].张家口:河北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委员会,2006.
[8]保定市人民政府.保定人民政府保定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R].保定:保定市人民政府,2010.
[9]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河北省旅游条例[R].石家庄: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
[10]刘未结.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R].石家庄: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规划编制组,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