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烧屿旅游开发景观规划设计

2011-04-19林志新

绿色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海沧本区火烧

林志新

(福建省胜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12)

1 引言

火烧屿岛位于厦门本岛与海沧新市区之间海域最狭窄的海面上,处于西海域南、北两部分的交接处。火烧屿全岛面积27hm2,其中水面约5.77hm2,海沧大桥锚碇广场约 3.26hm2,其他用地17.97hm2。火烧屿以独特的地质构造、五颜六色的火烧岩和绚丽多姿的景致,被称为“神秘的自然博物馆”和“天然地学博物馆”,是开展地学旅游考察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同时,火烧屿良好的生态环境(火烧屿是白鹭的栖息地之一)有利于开展海岛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活动。

2 火烧屿旅游开发工程概况

2.1 地区位置

火烧屿岛南与鼓浪屿遥相呼应,北和杏林湾、马銮湾相望,东与东渡港毗邻,西与海沧新市区相望,是厦门经济特区的一个重要“窗口”。海沧大桥建成后,大桥从火烧屿岛的北端凌空跃过,大桥西锚碇座落岛上,加强了岛屿与厦门、海沧之间的联系。目前火烧屿暂时通过一条施工栈桥与海沧连接,岛上有3座小码头可供船只停泊。

2.2 环境与景观

火烧屿是从厦门西海域南部海岛景观到北部海湾景观的转折点,是从南部的城市景观到北部自然景观的中继点。海沧大桥从火烧屿上空横穿而过,使火烧屿成为眺望厦门新市区、海沧新市区及大兔屿、鼓浪屿等岛屿景观和海沧大桥的最佳海上驻足点。同时,岛上的地质地貌景观自然、生动,也构成很好的旅游观光素材(图1)。

2.3 地形地貌

火烧屿岛呈南北向条状,南北长900m,东西宽400m。东南部地势最高,制高点海拔34.17m;由此向北、西方向错落下降,形成 0~2m、2~5m、5~15m、15~25m、25.00~34.17m 的地貌阶梯面。海岸线长而曲折,海岸有3个向海中突出的岬角;东海岸台地连绵起伏,直逼岸边,岸坡陡峭。火烧屿现有多处岩石裸露点和地质构造遗迹,具有一定的科考价值和观赏价值。

2.4 土壤与植被

火烧屿遍布地带性土壤赤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西海岸。火烧屿的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雨林。原生植被已为次生、半次生植被所取代。现状中的植被是市政府发动荒山造林、封山育林营造的人工林和半人工林。丛林乔木种类单一,主要由木麻黄、相思树构成纯林或组成混生林。

2.5 气候条件

火烧屿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热量和光照资源充足,降水量丰沛,且湿热同季,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

3 火烧屿旅游开发规划分析

3.1 景观资源分析

3.1.1 地质景观

火烧屿岛上沿海分布大量火烧岩,颜色丰富多彩,造型奇特且地层出露条件好。地壳升降运动遗迹、断裂、褶皱及节理等构成本岛最富有特色的景观。

3.1.2 地貌景观

火烧屿的层状地貌格局、海蚀洞穴、海岸线、起伏的丘陵和海湾等都是宝贵的地貌资源,有利于开展旅游和进行科普教育。

3.1.3 内湖景观、丛林

火烧屿岛内通过人工造堤,利用岛上洼地形成了3个内湖,均向海沧一侧敞开,视野开阔、水质清澈。山丘植被茂密、绿树成荫,林间小路崎岖蜿蜒,或环水、或攀山、或俯岩,景色十分优美。

3.2 火烧屿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岛上现有的地质、地貌景观已遭到部分破坏,尤其以北部为重。受岛上施工的影响,以及部分无组织人员上岛游览、作业,岛上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随意丢弃的固体废弃物遍布岛上各个角落,破坏了岛内的的自然环境。西海域的水产养殖作业对环岛景观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图1 厦门市火烧屿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

3.3 规划目标和原则

3.3.1 规划目标

火烧屿岛以火烧岩地质景观为特征,是旅游开发赖以生存的根基。同时,岛上丛生的次生林及低丘陵构成岛上自然景观特征,也是白鹭等鸟类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必须严格保护火烧屿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岩石景观资源,在此基础上合理、适度开发建设。因此,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为:加强火烧屿及其周边海水景观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适度开发,将火烧屿建设成为自然、生态、富有文化品味的人与动物无边界交流的科普环保型旅游观光休闲岛,成为厦门的水上公园。

3.3.2 规划原则

体现“大旅游”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地方特色原则;坚持景观生态化设计原则。

3.4 规划设计构思

根据火烧屿岛的区位条件和景观资源条件特点,规划确定岛上旅游以青少年科技活动、展示火烧岩地质景观、观赏海景风光,眺望厦门、海沧新市区和海沧大桥等动人景观,以及休闲逸趣为主题,并适当兼顾市民娱乐、度假的需要,以充分发掘和体现该岛的旅游价值和特色。

规划以西锚碇广场为前奏,自北向南景区、景点逐渐展示出来,到达最南端的火烧屿景观区形成全岛旅游的高潮。规划根据现状地形、地貌特征,将山丘地带规划为以乔、灌木为主的丛林区;将4个大小不同的内湖进行岸线、水体整治,规划为“静月湖”、“鹭栖湖”、“鹭凌湖”和“紫岩湖”;将西岸和南岸的火烧岩集中地带规划为观景区和科普教育基地。岛内旅游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安排在全岛出入口附近的静月湖畔和远端的紫岩湖东岸,既便于集中管理,又避免污染源过于分散而影响环境。其他景观设施、观景设施和服务设施均因山就势、巧借地利而设,为游客提供最佳的景观点和愉悦的视觉享受。

3.5 火烧屿开发规划功能分区

3.5.1 锚碇广场区

结合海沧大桥西锚碇及其施工遗留的平地,改造为西锚碇广场。其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配套发展文化旅游、娱乐、购物等项目。充分利用锚碇体建设青少年科技馆,是青少年综合科普教育基地,具有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内容,本区主要划分为4个功能区。

(1)码头集散区。保留广场东、北两侧的现有码头加以改造,形成客运码头区,作为外埠进入该岛的门户。连接北侧码头开发为游艇码头,游客可乘游艇观光。本区有较开阔的集散广场,设置专用等候区,铺地上的群鱼图案将游客引导向更丰富多彩的空间中。本区是火烧屿与陆地间水上交通的主要枢纽。

(2)科技公园区。充分利用锚碇室外广场,建设科技公园。其以锚碇为中心,分为3部分:古代科技及发明,在锚碇的北侧及东侧广场,展示泉州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苏颂及其天文发明;锚碇西侧广场拟设模拟火山喷发、地震屋、龙卷风等大型展品,展示自然的威力;儿童科技体育区,设于锚碇西南侧广场,利用广场种植的高大树木群,在树林间穿插设置可供青少年参与、娱乐的科技体育项目。

(3)科技馆区。利用锚碇体设置青少年科技馆,组织以启发思维、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动脑的科学实验及动手活动。举办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性科技教育展览,普及现代科学技术。

(4)综合服务区。锚碇广场南部主要设有火烧屿公园管理处、售票处及综合服务用房,提供旅游接待,出售旅游用品,并安排部分休息设施和环境雕塑小品、广场树。铺地以暖色广场砖为主,配以花岗岩石台阶。

3.5.2 旅游服务中心

(1)综合服务区。利用现有岛上管理用房,在临内湖规划综合服务区,为整个岛屿提供管理服务。区内设椰风餐厅,为游客提供快餐服务和旅游用品服务。

(2)大众度假区。本区位于主路边,以静月湖为基地,以小型度假木屋为单体,建筑平台融入丛林中,点缀于山水之间,为部分在岛上度假游客提供住宿场所。本区对外交通方便,环境优雅,建筑自由伸展,湖中还可进行捉鱼游戏,将休闲与度假融为一体。

(3)室外餐饮区。本区位于鹭栖湖北部滨水地带,场地内花草树木丛生,小溪蜿蜒,并设有帐篷、烧烤餐具及各种游戏设施,游客可在此进行烧烤、露营等野趣活动。

3.5.3 山林野趣区

(1)丛林游乐区。本区丛生的混交次生林遍布丘陵及山石间,植被茂密,林间小路蜿蜒曲折,或近水、或翻山,沿途可饱览岛上风光和厦门、海沧新姿,更可提供多处观赏海沧大桥雄姿的良好视点。区内将现有林间小路加以整治,形成环湖、环岛游路,并在景观制高点和滨海地带设置眺望平台、观景亭、休息廊等;在林中设有丛林寻宝、鹭窝探奇等小游戏,使游人在穿越丛林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感受。南部山林与火烧岩区相接,设有凉亭看台,瞰潮台也是岛上最佳观海豚平台。

(2)山顶观光区。本区于制高点耸立标识塔一座,内设观光电梯,游客可登高望远,一览海沧大桥全景,远眺厦门市区、海沧新市区沿岸景观。其不仅成为火烧屿的标志物,也将成为由海沧大桥进入厦门岛的主要标志之一。

(3)休闲购物区。本区位于鹭栖湖与紫岩湖之间的主路段,夹于山林之间,形成岛中旅游购物一条街。建筑以原木为主材料,披附着树根树须,使人如在丛林中行走。商店内可出售各种纪念币、火烧岩石雕、贝雕、海沧大桥模型、摄影用品、旅游用品等,还可为游客题诗绘画;商店二层设有空中酒吧。本区是休闲、购物的独特场所。

(4)生态度假区。位于紫岩湖东部。别墅区(怡情园和沐泽园)环境较安静,此处以小型度假木屋为主,辅以管理等服务性建筑;建筑充分结合地形,尽可能减少开挖土方。此处湖光山色,海天相接,是度假的最佳场所。

3.5.4 内湖景观区

(1)淡水景观区。淡水景观区即鹭栖湖,位于岛的核心地带,由人工灌输淡水汇聚而成。湖中设有3座小岛,命名为“鹭栖岛”,形成海中有岛、岛上有湖、湖中含岛、岛屿相望的趣味景观。“鹭栖岛”上种植乔、灌木,供海鸟栖息繁衍。湖中可划船娱乐,岸边可静心垂钓。沿岸规划两组景观建筑,分别为“临波听风”和“扇形厅”,作为湖岸的点缀,并为游人提供观景点。

(2)生灵乐园区。本区位于鹭栖湖与丛林游乐区之间,环境幽静。区内中央规划为鹭凌湖,以放养水禽为主,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周边林内放养山鸡、鹿、马等小动物,并安排有动物表演、动物喂养,形成人与动物无边界交流的空间。

(3)海水娱乐区。本区是以紫岩湖为主,是岛中南部海水湖,紫岩岛嵌于其中,可开展各种水上表演节目,并为游客提供天然海水浴场和各种水中娱乐项目,让人们感受岛中海的独特意境。

(4)休闲运动区。本区位于海水湖东部堤坝上,堤上有开阔的沙滩场地,可进行沙滩排球等体育运动和游戏比赛,享受日光浴。临水平台亦可提供即兴表演场所。平台连接大台阶伸入水中,便利人们休闲和亲水活动。

3.5.5 火烧岩景观带

(1)岩石科普区。本区位于锚碇广场左下角,区内火烧岩景观奇特,具有极高的的科普和观赏价值,菊花石为主景点之一。岩上设有栈桥、梯步、藤桥,既有效保护礁岩不受践踏,又可使游人最大限度地欣赏到各种不同肌理的火烧岩景观,还可以眺望海上风光。

(2)岩石观赏区。本区可谓火烧岩的天然展示区。岩石种类齐全,颜色丰富多彩,造型奇特,其中代表性地点如“火烧石”、“蠕虫遗迹石”、“刀砍石”、“菊花石”、“云状石”等 ,并有“双狮枕海”,“雄鹰展翅”等形象生动的主要景点。岩石南部向海面伸展规划一处观光平台,不仅让游客更全面地欣赏南部岩石全景,并为观赏大兔屿、鼓浪屿等群岛风光,甚至厦门市区、海沧市区沿岸风景提供最佳观赏点。

(3)攀岩冒险区。东部海岸基岩直逼岸边,连绵不断的海崖十分陡峭,山头独立突出。本区设有悬索与攀爬设施,是年青人攀岩冒险、挑战自我之处。本区也是观赏海沧大桥的最佳区域,感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情。

3.5.6 海上游览区

火烧屿是西海域的“十字路口”,海岛风光秀丽,游客可乘游艇环岛观光,从不同角度欣赏不同景观。东海岸水深滩窄,岸线曲折,可开展垂钓、冲浪、滑水、帆船等水上娱乐活动。

3.6 植物规划设计

3.6.1 植物景观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要保持原有植被景观形象,对山体的混交次生林采取保护措施;同时,对环境恶劣的地方进行绿化整治,重新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各个景区根据其景观特点和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植物种植设计。

(1)锚碇广场区以棕榈科的植物为主,在巨石、奇石旁配置如假槟榔、大王椰子等植物,花坛内种植鲜花,营造一种亚热带奇石鲜花广场气氛。

(2)内湖水景区是绿化彩化的重点,在水面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水竹等;在岸边种植花草灌木,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感,营造一种湖光山色的气氛。

(3)山林野趣区内保护原有的山林景观特点,对遭受破坏的地方进行恢复。对部分地段的地被换种成马樱丹、美女樱等色彩鲜艳的地被植物。

(4)火烧岩景观区以观赏火烧岩为主,在岩石间种植一些色彩丰富的岩生花卉如牵牛花、石竹等,增加火烧岩的景观效果。

3.6.2 园林植物选择

(1)乔木。木麻黄,假槟榔,大王椰子,凤凰木,大花紫薇,南洋杉,洋紫荆,龙柏,相思树等。

(2)花灌木。红桑,变叶木,三角梅,黄馨梅,剑麻,九里香,西洋杜鹃,栀子花等。

(3)地被类。马樱丹,美女樱,爬山虎,蟛蜞菊等。

(4)水生花卉。荷花,水竹,睡莲等。

4 结语

火烧屿山地和湖面有机结合,地形独特,提供了极好的造园基础。“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神,有峻有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人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火烧屿岛杂树参天,芳草繁花覆地,这是火烧屿能够称为厦门新兴旅游休闲胜地的天然资源。火烧屿有难得的天然优势,加上精细的设计,完工之后火烧屿旅游区必将成为独具特色的观光休闲海岛。

[1]陶 盛.厦门火烧屿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71~172.

[2]贺辉扬.厦门火烧屿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J].台湾海峡,1998(3):37~ 38.

猜你喜欢

海沧本区火烧
“精致城市”涌起“雷锋潮”
火烧毒品
驴肉火烧
别出“新”裁跨到海去旅行
起源
不怕火烧的手帕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