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2011-04-19王福龙

绿色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绿化

王福龙,南 岚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1 引言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指城市道路绿地范围内的乔木、灌木、草花、地被等绿色植物和绿地范围内的喷泉、座椅、花坛、亭廊等小品组成的以视觉为主的景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骨架,道路绿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景观印象的形成[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凯文 ◦林奇(Kevin Lynch)在他的名著《城市意象》(《Linage o f the city》)中指出“道路在许多人印象中占统治地位,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和感觉场所”。

2 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应用

人们在城市里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得原有的区域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其负面影响正逐渐凸现出来。人们逐步认识到,保护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平衡自然生态的作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这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2]。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1/4。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5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道路布置并与之相联系。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2.1 道路景观的构成

2.1.1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其功能,大致可分3类,包括实用性如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审美性的如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视觉传达性的如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2.1.2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道路两侧建筑的构成形式、物质功能、视觉印象以及社会职能,决定着道路的空间特点。道路两侧建筑构成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力的因素,具体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牌的位置、样式等方面。

2.2 道路景观的营造

2.2.1 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在交通空间里,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因此在设计道路时,应充分考虑车行、人行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

2.2.2 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要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3]。

2.2.3 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4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

2.2.4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本地区大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3 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分析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其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近几年来,长沙新建并改扩建了一大批城市道路和广场,如湘江风光带、五一大道、潇湘大道、长沙大道、黄兴路、五一广场、芙蓉广场、岳麓广场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也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道路绿地率低,植物种类单调,品种不丰富,设计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和创新等。因此,加强对长沙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探索出长沙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 1、图 2)。

图1 长沙大道

图2 芙蓉广场

3.1 缺乏对道路绿地体系的统一建构

除芙蓉路、展览馆路、韶山路、潇湘路等几条道路外,大多数道路的绿化横断面形式都为“一板两带式”[4],而且同一道路上还存在着景观不统一的现象。

3.2 路绿地面积预留不够,绿地率偏低

长沙市目前的道路绿化整体达标率偏低,就连近几年重点改扩建的几条城市主干道如五一大道、潇湘大道、枫林路等也存在着由于绿地面积预留不足而导致绿地率达不到规范要求的问题。

3.3 路绿地景观设计手法雷同,形式单调

长沙市近几年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起色,但还存在着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手法雷同,内容欠丰富,缺乏特色和品味,创新感不强等问题。

3.4 绿地绿化树种种类少,配植单调

长沙市道路绿地的行道树树种主要集中在法国梧桐、香樟、广玉兰等几种,虽然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但过多地运用,造成了景观单一,缺乏个性和识别性,季相变化少,且易发生病虫害等问题。此外,很多道路急于追求预想的树木壮年期效果,采用了大树移植的方法,但却由于移植季节不适或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其绿化效果并不理想。

3.5 景观绿化等级与道路等级同升降

长沙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目前出现了高等级的道路其绿地景观水平要高些,而低等级道路的绿地景观水平较差,有的甚至无绿地景观。道路绿化与管线、建筑、交通之间的关系,导致植物生长空间不够。在架空电线下盲目栽植香樟、广玉兰等大型乔木,这种架空电线不但阻碍了香樟、广玉兰等大型乔木的自然生长,而且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对乔木进行疏枝,不仅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在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易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立交桥、挡土墙、道路边坡等的垂直面积都比较大,对其进行综合利用,营造立体绿化景观,力度还不够,效果还不太明显。

3.6 元素的应用其内容有待丰富,品质尚须提高

近几年,长沙市的道路绿地景观建设在档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绝大部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单调、内容不丰富、品质较低,没有充分体现长沙市城市文化和人文特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长沙市的城市精神风貌和景观形象。

4 道路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认真调查道路的周围环境和条件,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的指标有:周围绿化现状(绿化的布局、树种及长势)、土壤理化性质及地下、空中管线和大型公共场所。仔细分析,合理规划,道路绿化包括行道树、分车带、中心环岛和林荫带4个组成部分,为充分体现城市的美观大方,不同的道路或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地段要各有特色。绿化规划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4个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

(1)行道树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侧重落叶类,夏季可遮荫,冬季可为行人提供天然日光浴。在有架空线地段,应选择耐修剪的中等株形树种。

(2)分车带是道路绿化的重点。应结合自身宽度、所处车道性质及有无地下管线进行规划。位于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小型花灌木。位于快、慢车道之间的分车带,以草坪和宿根花卉或灌草结合的方式还可配以小型乔木,做灵活多样的大色块规划设计[5]。

(3)中心环岛地处道路交叉点,目的是疏导交通,要求绿化高度在0.7m以下,为使司机和行人能准确地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可采用小乔木和灌木、花、草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种几何图案或变形设计。

(4)林荫带以方便居民步行或游憩为前提,参照公园、游园、街头绿地进行乔、灌、草、花的合理优化配置;同时,可布置少量的园林设施,如园路、花架、花坛、园桌、园凳、宣传栏等。

5 结语

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材料的生态效应。只有树立大园林的观念,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台阶[5]。

[1]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27~ 28.

[2]韩丽雅.廊坊市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2003(1):11~ 12.

[3]和丕壮.道路绿化工程的景观设计[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61~ 62.

[4]郑西平.北京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1):111~ 112.

[5]刘 库,李 河.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设计与选择[J].防护林科技,2002(3):71~ 72.

猜你喜欢

城市道路绿地绿化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朱屺瞻《绿化都市》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走进绿地
绿化贪官“吃”工程不嫌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