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治理途径探索

2011-04-17陈春艳丛日凤

绿色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乡镇垃圾

陈春艳,丛日凤

(黑龙江省宁安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黑龙江宁安157400)

1 农村垃圾来源

伴随着经济迅猛增长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农村生态环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分析农村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探索相应的治理途径,将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村容整洁目标的顺利达成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子孙后代的发展预留极大的空间。

随着城市规模的膨胀和工业的发展,城市垃圾正向农村蔓延,所以要警惕城市垃圾污染农村的现象。许多城市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由于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场,只能靠向城外转移来保持自身环境的整洁,所以造成了城市里整齐干净,城市周围郊区或农村却到处是垃圾,到处是白色的塑料袋。经过风吹日晒,这些垃圾被刮得到处都是,并且散发出很大的异味,以致周围环境被弄得污浊不堪。遇上大雨,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便随着雨水渗入地下。目前,农村的饮用水基本靠打土井,有害物质的渗入将给村民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城市垃圾污染农村应引起足够重视。

农村垃圾的来源归纳起来包括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乡镇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城市垃圾的影响等。

1.1 农村生活垃圾

农村生活垃圾的主来源是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成分主要是厨房废弃物(废菜、煤灰、蛋壳、废弃的食品等)以及废塑料、废纸、碎玻璃、碎陶瓷、废纤维、废金属、废电池及部分废弃的生活用品等,组成十分复杂。

1.2 农业废弃物

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物的总称。主要来源农田和果园残留物,如秸秆、杂草、落叶、废弃农膜等,牲畜和家禽的排泄物及畜栏垫料,农产品加工的废弃物和污水,人粪尿和生活废弃物[1]。

1.3 乡镇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在农村乡镇工业数量剧增,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地域分散,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垃圾,严重污染农村环境。我国乡镇工业几乎涉及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是从产值利税、企业数目、就业人数等指标考察,乡镇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由于该类废弃物种类多,大多都含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往往会随着雨水和地表水流入河流和地下水中,最终进入饮用水源中或者进入灌溉水中,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所以长期不处理将严重影响到人畜的健康,破坏农村生态系统。

2 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环境的现状

宁安市全市人口42.5万人,乡村人口有28.5万人,按每人每年产生168kg生活垃圾估算,每年约有47 880t生活垃圾。全市行政村244个,自然屯314个,除宁安市区的垃圾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厂进行卫生填埋外,各村屯都没有进行垃圾定点收集,只有40%的村有固定的垃圾点,但也只是在村边或是转移到离村较远的山沟中简单的露天堆放,有3%的村屯有专门的清扫员进行清理。还有大部分村屯将垃圾乱堆乱倒,对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宁安市秸秆产生量约85万t,其中作为饲料的35%,1%做草绳和草帘,50%秸秆直接作为燃料,10%的秸秆在地里直接焚烧,其他14%的秸秆均未被利用变成垃圾随意丢弃。在农膜的回收方面,每年虽然能做到93%的农膜从农田里收回,但大部分没有做到真正的回收利用,一部分废农膜进行焚烧,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一部分作为垃圾丢弃,进入农村垃圾的农膜达1 500t/年。畜禽粪便的产生量约为63.4万t/年,其中75%为简单的田间堆肥处理,有25%进入垃圾随意排放。全市乡镇工业共有112家,主要是木材加工及制品、谷物磨制及粮米加工、淀粉制造、造纸(进口浆板)、小型酿酒、塑料颗粒、烧砖、粮食烘干等行业,其中木材加工及制品56家、谷物磨制及粮米加工22家,固体废物以锯末、稻壳、炉渣等为主,产生的大部分固体废物都能综合利用,排入环境中的固体废弃物量并不高约1 500t/年。城市垃圾向乡村转移的现象在宁安市基本杜绝,在离宁安市区5km处,建立了标准化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能力为日处理垃圾200t,于2004年投入运行,基本实现了宁安市区垃圾无害化。

3 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环境的原因分析

3.1 缺乏环保资金投入

宁安市农村环保投入严重滞后。在一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上面,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12个乡镇全部没有配备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全面覆盖我市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机构的缺乏使得农村环境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

3.2 农村环保治理责任缺失

宁安市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环境保护能力的欠缺,而这种欠缺又会加重农民保护意识的缺乏,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互动效应。

3.3 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严重缺乏

由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点常常在城市,农村是环境保护的真空地带,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严重缺乏,这是当前农村环境治理上的典型病症。宁安市农村还有43 600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47 880t/年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有 1 500t/年废弃农膜、120 000t/年的秸秆、160 000t/年畜禽粪便等均未综合利用进入农村垃圾中,全市12个乡镇,只有宁安镇和东京城镇两座垃圾卫生填埋场;314个自然屯,只有四方村和后渔村有垃圾填埋场,农村环保设施趋于零。农村环保不仅表现在投入不足,基础建设缺乏,关键是环境治理措施的滞后。

4 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防治对策

4.1 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

农村垃圾的治理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垃圾治理与资源利用结合、因地制宜与就近处理结合、设施共建与服务共享结合、政府投入与市场运用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村收集、镇(乡)运输中转、县(市)区域处置”为主的多元化乡村垃圾防治运作体系,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2 宁安市垃圾污染防治的运行模式探讨

4.2.1 分类收集,从源头上使垃圾资源化、减量化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该变废为宝。目前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但农村垃圾处理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其资源化水平。宁安市农村垃圾主要是农村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乡镇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等全年产生量达到330 880t,应先从产生源头上进行资源化和减量化,最终进行无害化处理。下面就宁安市垃圾产生量(表1)和(表2)进行分析。

表1 宁安市农村新鲜垃圾产量及成份分析

其中农村垃圾中有近120 000t秸秆(也包括杂草、落叶、稻壳等)、160 000t畜禽粪便未综合利用及1 500t废弃农膜未再生利用全部进入垃圾中。根据表1分析,有针对性的推广秸秆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技术及农膜的再生利用技术,把农业废弃物中能变废为宝的部分做到资源化,从而宁安市在农村垃圾产生源头上减少了281 500t垃圾的量,实现了减量化和资源化。那么全市垃圾产生量减少到49 380t,成份也随之变化,如表2。

表2 宁安市农村新鲜垃圾产量及成份变化情况

其中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再利用减少5 185t垃圾,餐厨垃圾可加工制用成养殖饲料,瓜皮果壳、蔬菜残渣等可培养成有机肥料减少 9 382t垃圾。从而,宁安市34 813t/年垃圾最终进入无害化处置,与330 880t/年相比,只占了10.5%。回收再利用垃圾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每回收1t废纸可造好纸850kg,节省木材300kg,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t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t二级原料;每回收1t废钢铁可炼好钢0.9t,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 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实施垃圾治理的生态化工程,我国农村以沼气工程治理垃圾已用很多实例,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黄虎村为例,用农村垃圾作为沼气的源料,120个沼气池就能为120户居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气;垃圾处理后可日产沼气3 000m3;同时村庄每户村民每月平均要节约用电近130kW◦h,节省用电开支80余元、燃料开支50余元,而且沼气池生产的有机肥料还成了村民抢手的香饽饽。将农村生活垃圾变成能源,摸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治理措施,使垃圾从源头上进行减量化、资源化,以最少量进入到最终无害化处置环节,真正实现在垃圾治理过程中不仅为农村带来环境效益,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2 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治理运行模式

(1)基本模式。以村为基础、镇为枢纽、市为中心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即“村庄收集——乡镇中转——宁安市统筹处置”模式,形成村、镇、市三级垃圾处理作业链。针对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来,不可能各乡镇都建立标准化垃圾卫生填埋场,这样会占有大量的土地,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也是很大的难题,处理不当对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将那些无法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垃圾,统筹考虑,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是最理想的途径。

建立垃圾收集站,由村里负责将各家农户产生的垃圾进行定时定点分类收集,并运输至乡镇中转站。对瓜皮、菜叶等易腐烂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经简易堆肥后农用。村里环卫保洁、环卫设施建设、环卫设备配置、垃圾运输处理费用等主要由村集体资金解决。建立乡镇垃圾中转站,由镇一级负责周边若干个村的垃圾中转处理,并运输至我市垃圾处理填埋场。对纸类、塑料、废金属等可回收物由当地废品回收站处理。垃圾中转设施建设、垃圾转运设备配置、环卫作业人员主要由乡镇政府解决,垃圾中转费用向各村收取。建立宁安市垃圾处理中心,科学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根据我市城乡统筹规划,布局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北部区域依托宁安镇的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实行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共享,以 15~20km为服务半径,建立相关集镇、新型社区和分散农庄的收集体系,统筹解决垃圾问题,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中部依托石岩镇和新建的芳香小镇建设,配套建设中心垃圾场辐射半径在10km左右,解决中部地区垃圾污染环境问题;南部依托镜泊小镇建设垃圾场,统一收集处理镜泊湖周边村屯的垃圾处理问题;西部可在沙兰镇与海浪镇之间适当地区择址建设垃圾处理厂。所需建设资金,主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或引进民资解决,日常垃圾处理费用由相关各乡、镇、村按垃圾处理量支付。

(2)跨行政区域治理模式。以村为基础、以乡镇枢纽、以非隶属县城为中心的跨行政区域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即“村庄收集——乡镇中转——临近县城处置”模式,形成跨区域村、镇、县三级垃圾处理作业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由几个地区或者地方跨区域形成,由各村负责集中收集后统一运至中转站,由中转站所在地负责中转站建设运行,中转站建设费用由处理区域内乡镇共同承担,垃圾中转费用向各村收取。

(3)因地制宜就近处理模式。对宁安市一些距离市区、乡镇比较远、农村住户比较分散的地区或地处偏远的山村的生活垃圾,难以形成统一集中处理,应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采用就地处理利用方法,如可以采用有机垃圾堆肥、沼气发酵等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从而减少收集运输成本。对地处城市边缘城郊结合部,以及离城市较近,运距不远的农村生活垃圾,可以考虑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在一定条件下共同享用则经济效益更好,社会资源配置更合理。

5 宁安市农村垃圾治理的保障措施

5.1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清洁生产

宁安市农村垃圾污染从本质上来说是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所造成的,因此必须作好全市的农业长远发展规划,调整现有农业产业结构。借鉴工业上清洁生产的成功经验和思路,大力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即打破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模式,开展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从源头抓起,在生产的每个阶段都注意防止污染物产生,使废物产量最小化,并将每个环节产生的副产品与废物及时回收,综合利用。针对农村乡镇企业要控制和防止这一污染,就必须建立一整套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措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治理,属于该淘汰的企业,要坚决淘汰;属于保留的乡镇企业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升级换代,以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实行乡镇企业固体废物集中治理。

5.2 实施治理设施共建,运行共管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应按照“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的原则。日常运行作业管理中,按照“村级收集、乡镇中转、县(市)处理”的治理模式,明确各级环卫管理(作业)单位责任。一般由村委会负责管理村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短途转运至乡镇垃圾站;乡镇环卫部门负责管理转运站运作,集中将垃圾直运至县(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场;县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

5.3 采取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

在处理区域内,享受环卫设施设备服务的所有单位、企业和个人承担环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等费用。经费筹措形式除政府财政投入外,可按照“谁投入、谁收益”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转体系。环卫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可以由保洁物业公司或企业承包,实行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企业化经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采用BOT等特许经营方式投资或与政府授权的企业合资,或联合建设,政府采用出钱买服务或委托经营等多种市场化运作模式。

5.4 加大政策扶持,依法监管

制定出台有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政策,以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垃圾处理项目。对由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环卫基础设施,可制定给予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对利用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投资垃圾处理的工程项目,在投资、税收、征地、贷款、就业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对于发展落后的乡镇、村屯,要建立一定的财政补助机制。同时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在乡镇设置必要的环保或环卫机构编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增强农村环境管理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高公众环卫意识,规范广大群众环卫行为,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1]席北斗,魏自民,夏训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

[2]章跃鲜.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与对策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6):17~18.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乡镇垃圾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垃圾去哪了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优化措施的研究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循环经济产业园,解码垃圾处理的“园区模式”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