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相亲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1-04-16□林晖
□林 晖
(仓山广播电视局,福建 福州 350007)
电视相亲热背后的冷思考
□林 晖
(仓山广播电视局,福建 福州 350007)
所谓电视相亲节目是指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电视相亲节目邀请自愿报名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来到录制现场,通过一定的环节互动与交流,使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配对成功,从而达到相亲的目的。①目前比较著名的电视相亲节目有: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东方卫视《百里挑一》等。之所以电视相亲节目能取得收视率成功,与当前社会客观存在的现状息息相关,那就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人口格局发生的变化,同时由于生存压力增大,人际交流障碍等原因,未婚“剩女”成为一个社会热点现象:根据2005年社会综合调查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5年,30到34岁未婚女性比例激增,尤其是30岁的未婚人口,比例从1.2%上市到3.4%。这一数据表明当今女性晚婚已成为趋势,另一方面从未婚女性绝对数量的升高,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剩女”现象确有数据支持。②
大中城市“剩女”现象是当今婚姻挤压状况日渐凸显的一个显态反应面。更多的单身男女渴望在更多渠道的交友环境中获得婚恋机会,应运而生的电视相亲节目,因此颇能获得众多电视机前适婚年龄男女的眼球。同时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不同的婚恋观在节目中碰撞,也在电视受众之间碰撞,从而使本属于适婚男女关注的相亲节目引起社会多年龄段人群的关注,更是扩展这类节目的受众群体。
电视相亲节目“恶俗化”表现
与朋友介绍、鹊桥相会同城适婚单身男女聚会、网络交友平台相亲等传统相亲渠道不同,由于电视节目制作成本等客观因素,笔者认为电视相亲节目的第一要义为博取眼球,赢得收视率,从而体现节目广告价值;其次才是为在场参与活动的男女寻求真实的婚恋关系。因此,节目的娱乐性,商业性显而易见。节目追求娱乐性的同时,就十分难以保证将相亲、婚恋作为一个严肃的社会行为进行交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相亲节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火爆现象背后,“虚假、拜金、恶俗……”对节目品质的指责则纷至沓来,攻击的火力也主要集中在价值观和真实性两个方面,以下为笔者整理的具体表现:
(1)情节和人物上的“造假”
与13年前《玫瑰之约》等相亲节目掀起荧屏热潮不同,此次内地相亲秀学习的对象,已由港台移步西方——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购买英国相亲真人秀《带我走吧》(takemeout)的正规版权,江苏卫视则属于半路偷师:与英国公司洽谈未果但仍照搬其套路。③国内几大相亲节目在学习国外相亲节目的节目形态同时,这种“作秀”的制作流程也同样仿效之。
据打造出《带我走吧》等约会节目的英国FremantleMedia公司中国首席代表邢文宁介绍:“其实,越是发达的国家,节目里的托越多。不是说他们结过婚或者其他什么,应该说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来交友的,但是同时抱有其他目的,比如要出名。以日本为例,在一个节目的30名嘉宾里,有28名是托儿,但是这种托儿,是一种开放式的,是观众都知道的,大家把这当作一档娱乐节目来看,附带有一些相亲的诉求。但是,不能伤害到人,无论嘉宾还是观众。”④
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在国内相亲节目中的“托儿”在主观或客观因素驱使下用贬低别人价值观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有意刺激观众的道德观念,从而博取眼球,提高收视率。一位在参加节目的女士表示节目组曾授意其节目用“雷人”语句,例如用“你配不上我”代替“我们不合适”等等,诸如此类语句让相亲节目的“假”不仅破坏真人秀节目真实性的原则,更添加了恶俗的成分。
(2)价值观存在拜金主义,哗众取宠等不良导向
目前,相亲节目的话题,比节目本身更吸引观众的关注。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婚恋节目的男女嘉宾或出于本意,或在节目组的授意下各出奇招、言行出位,有的晒存款,有“希望坐在宝马里哭”的,有明确表态要有豪宅“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态”的,还有甚至闹出了“艳照”的。以各种方式宣扬拜金主义,哗众取宠。
毫无疑问,我国电视台相亲节目俨然已成为个性张扬、搏位出名的平台,宣扬的不是多种价值观而是“把无耻当可爱、把隐私当噱头”这种低俗价值观放大的公共空间。
因此有学者认为,“婚恋节目再如此办下去,严重影响年轻人的择偶观,而且影响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电视台在制造各种相亲节目“话题人物”的同时,更有甚者趁热打铁,将“炒作”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安徽卫视于2010年5月底透露,已经签下在《非诚勿扰》中因“宁可在宝马车中哭泣”拜金言论而备受争议的马诺,她将主持《周日我最大》全新推出的相亲单元《缘来是你》。节目制片人透露,与马诺的合约将持续到今年10月份,费用没有传闻的百万元之巨,但接近二线女星身价。卫视混战主要争夺的是收视率的份额。网友在人民网《传媒沙龙》节目中留言,“如果以这样的方式争夺收视率,令人反感。”⑤
电视相亲节目“反三俗”对策
广电总局2010年6月12日通报,中国广电总局先后下发管理通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通知要求,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不能由演员、模特、节目主持人、“富二代”、“成功人士”等身份的嘉宾占据荧屏;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⑥而《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也积极响应,批判了《非诚勿扰》这档节目曾经传播的不正确的价值观,婚恋观,所以江苏卫视当时表示,那段时间没有再录制新节目,而pps,pplive等也已经删除了《非诚勿扰》那段视频。
面对社会的激烈反应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压线”,各大电视台应深刻反省自身问题:一个东西迅速超跃那些本来应该经历成长的一个过程,成熟的越快,死亡的就越快。“一窝蜂”推出相亲节目必然导致节目的粗制滥造,话题肤浅哗众取宠,这无疑是加速它的“死亡”。
应该承认当今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一种社会的极大进步。集体主义、助人为乐、安贫乐道可以不再是社会唯一的正确的价值观。但把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当作社会唯一正确价值观却是极大的倒退。电视相亲节目中这种把肉麻当有趣,把无耻当做叛逆,把搞怪作为时尚来博得出位,来吸引大家的眼球的价值取向,对于青年观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是说这种搞怪、叛逆、无耻,甚至是肉麻,大家比着出位,比着看谁说的话最出格,这种向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来挑战的偏向也应受到中国电视媒体的自觉抵制,以维护媒体的“公器品格”。
注释: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758141.htm
②来源《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作者:东北财经大学宁鸿2008年12月《理论界》
③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4月20日
④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4月20日
⑤引自《传媒学者揭秘电视相亲节目乱相》来源:人民网,转载地址:http://news.sohu.com/20100604/n272568715.shtml)
⑥据新华社2010nian6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