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设问,实现有效教学

2011-04-15王艳

科教新时代 2011年4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课堂教学

王艳

【摘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关键词】课堂设问;有效教学

【Abstract】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the invention, the starting point is a question. Beast than man, and that will not ask. A wise man asked a clever, asked a stupid fool.

【Key words】Class asked the question; effectiv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38.3【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4-0018-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而有效的设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那么,该如何进行设问呢?

一、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通过启发、诱导等手段,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如在中国古代史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最终被“汉化”的问题,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前,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如何?与中原地区文化形态相比,是进步还是落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他们把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强加给中原地区人民而遭到反对好,还是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以得到中原地区汉族人民的接纳好?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被“汉化”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等等。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可以认识到这样一条历史规律: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二、设计坡度,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历史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如果对这些现象提出具有坡度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使学生拾级而上,就能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可以首先提出中共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提出了什么样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有哪些不同点?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这样,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想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设疑导思,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能激发人们去思考、分析,从而获得新的思维成果。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获得真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认为司马迁被处以车裂之刑,是因为商鞅刻薄,严刑受恩所致,司马迁的观点对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认为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的要求,必然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反对,并不是其人品所为。通过这样的提问,对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求异设问,变中求新,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可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一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唐云波老师在讲《文艺复兴》一课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回味文艺复兴”,设置了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对“文艺复兴”最深刻的感受。同时她给出一个示例,即“示例:老师对文艺写好后学生交流并诵读,老师即兴点评。唐老师这一问题有思维深度与广度,能引起学生挑战思维的兴趣,而且必然斟词酌句才能说好,经过一番思考与争论,有这样一样精彩的评价出来:“名为文艺,实为思想”、“每个人都是神,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就是神”、“真爱的释放,真情的流露,真心的表达,真理的肯定”、“坚信科学,反对迷信!人,世间最伟大的产物”、“用人的智慧来瓦解愚昧,用人的灵魂来解脱束缚,用人的力量来开启从光明射向黑暗的灵光!”

五、面向全体、及时评价,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同学,充分发挥课堂民主,调动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责任感,同时便于教师全面发现学生中的问题。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差异,因此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问题的合理分配,容易的问题,让一般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可让优秀学生回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露脸的机会,都能享受到参与和成功的快乐。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答后,教师应该对学生思考的结果表示尊重和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要进行及时评价,正确分析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和误答得原因,分析个别学生的对答与全班大多数同学理解的异同等等。.如果学生的回答比较准确或比较接近,教师不妨直接采纳或给予肯定,增强其信心和成就感;如果回答不够准确或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不妨将问题重复一遍或换种问法、换个角度耐心点拨,引导。如果学生实在回答不出,教师也要为他搭好台阶,如“你先坐下,再好好想想”或“请个同学帮帮忙”等等,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和信心,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达到提问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运用有效设问激活历史课堂教学,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和谐的、高效的、创新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

2、《走进高中新课改》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第1版

3、《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新历史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