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改革

2011-04-15许勇平

科教新时代 2011年4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理实一体化改革措施

【摘要】本文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从课题的选用、教学组织中如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提高了实训环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理实一体化;改革措施

【Abstract】This paper,"Mechanical Design" course teaching reform,the "Machine Design"course design from the choice of topics, teaching organizations how to design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and other aspects of teaching the theory among some reform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segm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Curriculum design; "Mechanical Design "; management real integration; refor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4-0003-0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高职机械类、近机类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训环节,是学生首次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熟悉和掌握常用机械零件、传动装置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步骤,学会查找资料和运用有关技术信息,培养创造性思维,增强自身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校实行2加1教学模式改革,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在校学习时间被大幅压缩。为了解决在《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中内容的广泛性与授课学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我们按照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课以“应用为目的”,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压缩总学时,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课程设计作为针对《机械设计基础》所学专业内容进行的一项综合实训环节,设计内容、要求只能提升不能降低,而集中设计时间却从传统的2周压缩到1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改革势在必行。

2、高职学生主体情况的要求。

高校扩招后,高职学生整体基础下降,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同时还面临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的问题。

二、改革措施

(一)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明确设计目的。

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结束后才进行课程设计,并在课程设计开始时才布置设计任务,就会产生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中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不会应用。况且一周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课程设计。因此必须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开学初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机械设计基础》开始就接触课程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理解课程设计。把设计分解成带传动、齿轮传动、轴传动和轴承等设计模块,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让教学中带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轴的设计、轴承的选择等与相应的课程设计课题中的理论计算、结构设计结合起来。由于学习目的明确,学生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集中课程设计时,课程设计的理论计算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只需将所作过的资料按实际数据进行修改、整理,完

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而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方案优化和计算机绘图,使学生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

(二)根据学生不同基础水平,让设计课题多样化,层次化。

1、设计题目应多样化,具有灵活性。

课程设计经久不衰的经典选题是各类减速器设计,“齿轮减速器”由于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装置,与课程性质相一致,能够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较好地达到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同时在难易程度和设计工作量方面应变性较强,便于根据需要灵活掌握而作为典型课题长期采用。但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出发,课程设计以工程应用机械装置为设计任务,应强调实用性。教师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中只需给出工作机的工作要求.而如何实现工作机功能的方案则由学生自己优化确定。教师只起引导作用。题目、方案应多样化,如让学生尝试混凝土搅拌机改良设计,带式运输机卷筒设计等项目。开拓设计思路,强调优化过程。

2、设计题目难易程度与学生基础相适应。

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匹配,我们确定了内容不同、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以“齿轮减速器”设计课题为例: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一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或 “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三)充分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开展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为了配合《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我们组建了满足一体化教学的多功能理实一体化教室,配置有多媒体,可以对全班进行授课;拥有连接Internet的通用计算机8台,既可以查询资料,还可以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装备有钻床等小型机床4台,创意组合式钢轴系结构30套,机构组合创新实验台10套,各种两级减速器5台,单级减速器10台,轴系拆装部件12套,常用传动机构实物及其模型50余套,提供学生拆装、认识设备和机构;同时还配备有常用手册、图册、计算工具、作图工具等进行常规的设计,满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要求。

1、利用《机械设计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室,把课程设计融合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

开放理实一体化教室,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来安排学习,通过对减速器为代表的设备进行拆装,使学生实际了解减速器的结构以及各零件的作用,结构特点及装配关系;了解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加深对轴系部件结构的认识。便于学生在设计中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结构和尺寸,提高设计能力。

2、注重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

当下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十分普及.企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在机械领域经常用到的绘图软件有AUTOCAD、CAXA、PRO/E、UG等。我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推荐使用AUTOCAD和UG软件,平面的图形可以用AUTOCAD绘制,立体的图形可以用UG绘制。学生通过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强化AUTOCAD和UG的使用能力,增强识图能力。

(四)、重视答辩环节,强调师生交流,提升实训效果。

充分重视答辩环节,促进学生反思和提高。学生在完成设计后,如果仅仅把设计资料交给教师评阅,往往只关心成绩,而忽略自己的设计存在的问题,不知如何改进。为了避免盲目抄袭,考查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对设计的各个环节的认识程度,最大限度地提升课程设计的效果,我们在评阅设计时强化了答辩环节,答辩时请相关教师和企业人员参与,在答辩过程中对每位学生作有针对性的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不正确的予以纠正,令其及时修改。因此答辩也是一个质疑和答疑的过程。

实践表明,上述改革措施较好地适应了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课程设计的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室,把课程设计贯穿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体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原则,有利于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郝增林,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优化《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5期

2、许勇平,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科技信息》2010年14期

3、孙斌,论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考试周刊》2010年16期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基础理实一体化改革措施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导入方法研究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