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语文教育的个性化最优化

2011-04-15乔本师

科教新时代 2011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个性优化

乔本师

【摘要】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良好的个性是目前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对此,语文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个性化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该成果试图从个性与语文,个性化语文教育、语文教学素质化的途径以及凸显学生个性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个性等方面探讨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语文教育优化策略。

【关键词】个性;语文教育;优化;策略

【Abstract】Personalized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core of quality education, develop good character is the urgent task of education. In this regard, the role of language education is self-evident.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language education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The results of trying to personality and language, personal language edu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and highlights the quality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individual students, teachers play discussed in terms of personality help students form good personality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language education.

【Key words】Personality; language educ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4-0005-03

一、个性与语文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讲,个性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同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一起综合构成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各种能力,又给人的其他各种素质打上印记,使它们具有个性特色。从教育学意义上讲,个性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者在教学中必须从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入手,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学科教育的触发点,因材施教,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在各种艺术门类里,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个性的作品才是美的。同样,在各科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才更具魅力。个性化教育研究已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课题。

人的个性只有长期在一种优质文化熏陶与感染下才可能在内心深处唤起自发的不断追求崇高与挑战生命的个性张扬。因此语文教育,作为各门学科中的基础学科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独特优越条件。当然,语文教育不可能承担起培养一代新人的全部任务,但是对健全学生个性产生的影响却是深刻而持久的。“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规范办学背景下,语文教育个性化是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个性化语文教育策略

个性化语文教育,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个文本或语文专题探究者或解读者,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阅读课文以及相关材料,达到对文本的个性的准确的理解。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的责任,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个性化语文教育策略应指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个性与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力求创设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平等的学习机会,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个性化教学优化策略研究是推行语文教育素质化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个性化语文教育,必须有教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师,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情感修养,健全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尤其是在教育观念上坚守“以人为本”的前瞻意识,由应试转轨到素质教育,由盯着少数尖子生的精英教育转轨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由看重考试成绩的评价转轨到考查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个性化教育,也是最大限度地展示语文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教学情感、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的过程。

1、编写读本策略。学习语文,首要的是在课内学习教科书,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丰富学生的表象和词汇,这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储存知识,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但受课时限制,课文数量不能多,只凭一套教科书培养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奏效的,还必须

加强课外学习,进一步扩大视野,增加积累。学生阅读“读本”与学习教科书,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丰富人文内涵。不同的是,对教科书,一般要精读,训练比较系统,力度也较大;对“读本”主要是运用从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灵活性比较大,更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现行教材均已配读本,但体现的是编者意志,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语文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既有延续性,又有其跳跃性:小学“读本”应当贴近学生生动活泼的生活,初中的要引导学生走向绚丽多彩的社会,高中由重在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从切身生活到周边社会,再进展到人类优秀文化,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生命线。”(陈钟梁《语文教学改革-----必要的乌托邦》)“读本”的编写可以采用教师编写、指导学生自己选编和推荐阅读书目相结合的办法,上海建平中学学生自编教材的教学实践以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自主探索策略。自主探索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我们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幼儿,当他自己要走路的时候,你要抱他走,他会反抗,甚至着地以后要跑回去把那段路重走一遍。本来,我们教育的责任是诱发这种潜能,发展这种潜能,引导其向一个又一个高层次演进;可惜,我们不让幼儿自己走路,总嫌他走得慢,做的是弱化、抑制、扼杀这种潜能的工作。近年来,参照西方的教育经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课程”这样一些新课程,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天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与人切磋交流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到探索、发现、创造、成功的乐趣。其实质就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形式。以专题研讨的形式,鼓励自主探索这既是个性的自主发展,又体现出教育的人文关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特级师吴泓自2001年就在高中进行“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常态化”教改实验(专题报道见《人民教育》2010.22),10年坚守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继续完善的语文课程形态。

3、媒体塑造策略。新的传播媒体产生了大量的可以被语文学科教育所利用的新型资源,如定期向学生播放“读书时间”、“电视散文”等电视节目,还可以把名著拍成的电影、电视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与原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深入理解名著的精彩之处,等等。这类新型的教学资源能够拓展学生的读书视野,使学生更快、更新地了解阅读信息,接受视听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此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化差异,便于在班级授课下进行分层教学,便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录音、录像、幻灯等放过一遍,不懂可以重放;学生自学、复习、补课都可以放;在速度上完全可以按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控制。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使课堂教学既能照顾到“学困生”,同时还能进行培优教学。

4、宽松管理策略。宽松的环境是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外因,有了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自由阅读,自主学习,才会形成良好个性。从管理的角度看,宽松的环境应建立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而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大多是过程管理,各环节管理过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实行目标管理关键是确立“合格+特长”、“优秀+特长”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特殊发展。有语文特长,有特别兴趣(指阅读、写作、演讲、书法等方面),在强化个性评价的同时,变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学生读得再难听,也要让他读——只有坚持读下去,才能提高水平;学生哪怕问得再浅薄,也不能讥笑——只有今天的浅薄,才有明天的渊博……要允许学生失败,允许学生重来,允许学生怀疑,允许学生反驳。教师要真正讲究民主,努力营造宽松的语文评价机制。

5、张扬教师个性策略。当然,个性化教学策略,还应包括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实现教学设计个别化与多样化的统一,发展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如:若是善于抒情的,就发展以情感强烈为特色的情感性教学风格;如果擅长推理的,就发展以严密逻辑性为特色的理智型教学风格;二者兼而有之的,就发展以情感与理智相结合为特色的综合型教学艺术风格。这些是专家学者们早有定论的。

三、实践效果与推广价值

当前的教改中,不少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过分强调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热衷于构建什么模式,甚至强行推广一种固定的模式,致使鲜活的教学艺术变成了一种标准化流程,语文课多已变成了追求分数,排列名次的工具,教师和学生只能被左右着成为分数和知识的奴隶,经受着索然无味的机械式重复训练。语文教学有的是功利化、时效化、模式化、口号化、唯独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化。学校简直成了“心灵的屠宰场”。今天我们倡导个性化语文教育,就是倡导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凸显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丰富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个性化、风格化。从这个意义上看,探讨个性化语文教育就有了现实针对性和发展探索性。

1、师生共同发展,成绩斐然。

实践证明,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个性与活力,将教师对教材的个性理解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相融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有意识地追求语文教育艺术化,激发了师生两个发展内驱力。曾被学生视为“失宠的不受欢迎的名媒正娶的大太太”的语文,有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天地,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彰显,近年来我校学生多次在中央或地方电视台知识竞赛类和语言类栏目中获奖,在省市读写大赛、作文大赛中,更是大面积获奖。2000年5月和2001年4月,分别组织学生参加市第一、二届中学生读写竞赛,多名学生获奖,本人也两次获得指导教师一等奖,2003年8月获2003年度“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江苏省优秀指导奖,2008年组织、指导学生参加首届“高考杯”读写大赛,3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笔者本人也走上了专业化发展之路,多次受到上级行政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级,本人多年获校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称号和绩效津贴一等奖,2006年11月被授予市“高三教学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立体评教获优秀等级,同年被授予“市中学百名教学能手”称号,2009年荣立是教育系统三等功;2000年、2002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年度人事考核优秀并受市教委嘉奖;2010年被评为市高层次人才培养“333工程”骨干教师。

2、以教参为“参”,重建文章理解模式。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灵气和悟性。教师的讲解不过是把学生的理解系统深入化,而其中的分寸必须依赖学生的实际和教师接近学生的最小距离。同时学生异彩纷呈的个性,又赋予语文课堂以生动和丰富。教师必须以教参为“参”,力求让学生明白,答案就是他们不成熟的概括,向来语文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接近于答案的答案。这样教师就和学生一样,平等地成为理解文章的主人翁,而不是提问与被提问的被动关系。同时也使学生如老师一样放开束缚,对文章的理解因个体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文章理解模式。

3、以自学为“主”,突出主体认知过程。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出为学生自能读书服务的宗旨。这样一种“导”与“学的”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达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认知水平,才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4、以“养习”为“桥”,走向最佳教学境界。

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既不能急功近利指望一蹴而就,也不能一曝十寒,浅尝辄止。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给圈点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习材料中汲取精华,做摘抄、搞类编,积累语言材料,并随时列提纲、写提要,叙体会、抒感想、议追求、论人生,并及时反馈加以指导。一句话,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起到“引路、搭梯、扶膀”的作用,使学生进入角色,把握“戏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启蒙、导疑、导练,达到“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的境界。

语文充满智慧和人生真谛,教会我们如何生存,她的魅力早已超出书本而进入无形的生活空间。汉语言文学首先是“人学”,个性化语文教育优化策略,就是不仅要教会学生主宰语文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创造语文,把语文纳入其生活的全部。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3、魏本亚,《语文新课程实践方略》 中国文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方青稚,《谈语文教学现代化的特征》《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1期

5、陈钟梁,《语文教学改革——必要的乌托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第6期A版

6、赵谦翔,《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语文》2002年第3期

7、史爱荣、孙宏碧主编,《教育个性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8、刘树仁,《个性化教育手段探析》《教育探索》2002年第4期

9、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华夏出版社 1988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 《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 1964年版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个性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语言表达重“个性”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