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1-04-14张莹
张 莹
(子洲县水利队工作 陕西 子洲 718400)
1 基本情况
子洲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榆林市南缘。1944年从绥德、米脂、清涧、横山等县划地建县,为纪念革命烈士李子洲而命名。全县总面积2042km2,总耕地面积137万亩,总人口31.2万,其中农业人口27.88万。全县辖10镇8乡,550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员会。
子洲县地跨暖温带与中温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势西高东低,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之一。全县海拔最高1045m,最低863m。境内95%为山区,5%为川区。日照充足,光能较强。年均气温9.1℃,年均无霜期145d,降水变率较大,旱涝频繁。年均降水量428.1mm,春夏季多行偏南风,秋冬季春盛行偏北风。县内大理河、淮宁河从中部及南部穿境而过,沿岸形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川道地区,素有“米粮川”之称。子洲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属国定贫困县。200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4.5万亩,其中马铃薯26.5万亩,大豆21.4万亩,占到农作物总播面积的64.3%,薯、豆两大主导优势进一步凸显;黄芪、蓖麻、小杂果、小杂粮四大特色产业基本形成。
2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子洲县人民同心协力、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子洲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点新建水源工程,加大对原水利设施的配套改造,新建了一批拦河截浅和提水灌溉工程,工程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以来,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50km2,新建加固淤地坝330余座,建设生产道路140km,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数10.7万人,连续10年荣获省政府颁发的“水利振兴杯”,使黄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子洲县农业生产、农民增收、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奠定了雄厚基础,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该县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长期处在“靠天吃饭”的困境中。
3 农田水利发展滞后成因分析
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子洲县小型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农田水利建设任务艰巨
子洲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地区,无大江大河过境,水利基础设施较薄弱,大部分为坡耕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且绝大部分水利设施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标准低,配套不齐全,加上年久失修,工程老化严重,灌溉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大多半以上的耕地仍“靠天吃饭”;淤地坝淤塞严重,病险较多,其功能和效益大为降低;渠道破损淤塞严重,渠系建筑物不配套等问题比较常见,原有水利设施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机电排灌站除少数能带病运行外,多数泵站因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不能正常运行。
3.2 投入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瓶颈”
当前,农田水利设施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地方政府和群众是主要受益者和投入主体。子洲县为老区贫困县,地方政府财力较弱,缺乏持续、稳定、足额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能力。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思想观念比较守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依赖国家投资,自发性和主动性不高。
3.3 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子洲县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重建轻管、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依然严重。加之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技术水平与能力还不能适应水利发展的要求,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工程得不到良好的管理和维护。
3.4 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子洲县区内本来生态环境恶劣,由于各种利益驱使和执法困难,使得农田水利出现一边在建设一边在破坏的现象。
3.5 “一事一议”政策难以落实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剩余劳动力逐年减少,劳动力相对不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劳动力难组织,“一事一议”难落实。
4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子洲县委、县政府提出未来十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资源开发利用为突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发展壮大薯豆羊主导产业,抓好抓实油气盐工业项目,做精做强“黄芪、蓖麻、蔬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促使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榆林市南六县前列,这就要求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
(1)健全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有效避免自燃灾害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子洲县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农田水利设施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步加剧,农田水利建设任务更加艰巨。
(2)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在人口不断增长、土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农田的有效灌溉和有效排涝,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耕地产出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子洲县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质量。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子洲县地处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较为恶劣,通过建坝淤地、蓄水种树,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而且还增加了绿地面积,有效避免土壤荒漠化,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局地气候,实现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小型农田水利发展对策与措施
综合分析子洲县现有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的发展观,为确保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5.1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作组织建设和组织领导
县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每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与各乡镇目标考核挂钩,将该项工作列入各乡镇年终主要目标之一进行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5.2 创新农田水利投入机制,整合涉农资金
针对水利欠账较多情况,子洲县要捆绑资金,加大投资力度。①努力争取上级水利建设资金扶助;②融合社会资金;③整合以工代赈、农业开发、退耕还林、扶贫开发以及新农村建设资金;④充分利用防洪保安资金。要形成国家、集体、个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投入格局,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3 全面规划,统筹协调,促使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国家规定,凡是没有进入规划的项目,国家一律不予立项。因此,子洲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兼顾,抓点带面,扩展规模,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5.4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水利队伍,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
要通过培训、进修、项目交流与合作等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水利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要重视发挥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努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解决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5.5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农田水利建设氛围
应充分利用会议和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手段,大力宣传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农民投资投劳,为农田水利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拥护农田水利建设。
5.6 深化体制改革转换运行机制
根据子洲县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经营走上以存量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轨道。积极组建“用水者协会”进行管理的模式和体制,发挥农民自建、自管、自用的优势作用。
5.7 加强项目监督
加强项目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责任落实按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农村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全面实行“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同时严格把好“四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巩固一处受益一处。
6 结语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多种举措,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有利于改善该县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缩短地区差距夯实基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产生积极影响。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