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休闲渔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2011-04-14张小文李新平

陕西水利 2011年2期
关键词:渔场渔业西安

张小文 李新平

(1.西安市统计局 陕西 西安 710007;2.西安市水务局 陕西 西安 710007)

休闲渔业是以水产养殖、垂钓为核心,集餐饮、旅游、观光、健身、度假、购物等娱乐休闲方式于一体,有机融合一、三产业的一种新型产业。其较强的休闲娱乐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镇消费群体不断创新娱乐形式、延长休闲时间和增加消费资金,使渔业产业链得到了有效延伸,水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成为众多城乡投资者看好的朝阳产业。随着西安市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交通出行的便利,特别是城乡居民节假日等休闲时间的增长,休闲渔业这一利于身心健康,有益于强化亲情、友谊的消费方式成为时尚,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十一五”时期,西安市相关部门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充分开发利用西安依山傍水的资源优势,立足于以城带乡,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使西安渔业由传统的水产养殖业成功转型为都市休闲渔业。“十一五”前四年,全市渔业累计实现总产值3.9亿元,比“十五”增长9%;年均增长12.7%,扭转了“十五”下降的趋势,比“九五”提高5.4个百分点。

1 西安市发展休闲渔业的特色

(1)“两带一圈”显现区位优势。

西安南依秦岭,北傍渭水,“八水绕长安”闻名古今,50多座大小水库、湖泊镶嵌其间,四季分明的气候、年均604mm的降水和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十一五”时期,随着环山路的通车和绕城高速的贯通,民用车辆每年以18.9%的高速增长,为发展休闲渔业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短短的几年时间,快速形成了以长安区东大、滦镇休闲渔业群为中心,沿环山路向蓝田、户县、周至东西延伸的,包括秦岭北麓山区20多条峪沟在内的休闲渔业优势带;穿境而过的渭河两岸分布着临潼、灞桥、未央近百个场(户)和4500多亩养殖垂钓池塘,形成了渭河休闲渔业优势带;沿绕城高速两边坐落着灞桥、雁塔、长安、未央上百个场(户),形成70多公里长的休闲渔业优势圈。这“两带一圈”,彰显着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地理区位优势,显现出渔业休闲时间长久、贴近自然、利于表现个性、有益身心健康的产业特色,迅速成为城乡居民喜闻乐见,广泛参与性强的休闲度假场所。特别是近几年,每逢节假日到城郊大大小小渔场休闲消费的人群趋之若鹜,年接待顾客人数持续增加,“两带一圈”成为西安一小时经济圈的一支生力军。“十一五”时期,西安市休闲渔业成长较快的县区为临潼区、长安区、灞桥区,其中,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长分别为33.4%、14.8%和8.7%,临潼区、长安区水产品产量占全市比重为15.8%、17.4%,分别比“十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

(2)“一场一渔”显现品种特色。

《西安渔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休闲渔业要“发展一村一品,实现一场一渔”。“十一五”时期,各级渔业管理部门积极指导,大力扶持养殖户引进、养殖名特优新品种,使水产养殖呈现出品种多元化,面积规模化的特色,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动力,形成了长安区东大、滦镇沣河两岸以罗非鱼为代表的热水鱼养殖区;秦岭北麓一区三县以鳟、鲑、鲟鱼类为主体的山区冷水鱼养殖区;现代农业开发区、未央区、临潼区渭河沿岸形成以草、鲂鱼、鲤、鲢等鱼类为代表的常规鱼、观赏鱼养殖区;以灞桥区水流渔场为代表的名优鱼类养殖区;其他水产品品种,如鲂鱼、泥鳅、鲇鱼等30多个名优新品种都在西安落地生根。这些名特优新品种的成功引进和养殖,不但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增添了休闲消费情趣,还成为休闲渔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十一五”时期,西安从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入手,把为企业排忧解难,培育特色品牌作为主要措施来抓,使企业规模明显提升,效益快速增长,打造出了一批领头羊企业,带动示范作用不断显现。到2009年底,养殖面积在50亩以上的企业比2005年增加300多个;总资产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420个;“西安特种渔场”经过不断改进提升,发挥地热水特长,增加了游泳、泡热水澡等洗浴服务内容,一举成为全市首家“休闲渔业创新企业”,全省休闲渔业的龙头企业。吕氏鳟鱼馆突破虹鳟鱼繁育关后,连续多年增加投资冷水鱼养殖,发展了四家连锁企业,成为闻名省内外的休闲渔业领头羊。陕西汉宝公司在渭河岸边建起了清水庄园,引进各种观赏鱼,饭菜品种不断创新,成为“全国农业百强企业”,被誉为现代渔业的标志企业。龙头企业集养殖、垂钓、健身、娱乐、度假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带来的突出效益,为全市众多渔场和“农家乐”起到了示范作用,许多渔场增添了更多的娱乐项目、“农家乐”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增加了活鱼养殖、垂钓等项目,使游客餐桌上饭菜品种更加丰盛、营养,娱乐项目多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养殖户和“农家乐”户收益明显增加。

2 发展休闲渔业的显著效益

(1)促进了渔业的健康发展。

“十一五”时期,在休闲渔业迅猛持续发展的促进下,西安渔业呈现健康发展态势。一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各类鱼塘得到了改造、改良和扩大,原先的土池子得到了翻新加固,成了节能减排的水泥池塘;投喂饲料由人工撒料全部变为投饵机喂食,实现了机械化;纳米材料微控管道输氧先进的增氧设备开始替代的机械增氧设备,低碳化养殖成为发展目标;渔场的内外道路硬化率不断提高,环境不断优化。二是不断引进优良新品种,特色化、品牌化效应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西安市引进了乌鳢、彭泽鲫、乌克兰鳞鲤、吉富罗非鱼、鲨鱼、鲟鱼等诸多良种,比“十五”增加了10种,为企业发展增加了后劲。三是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虽然全市绝大多数养鱼场都带有垂钓、餐饮的项目,但每个场(户)发展各有侧重,使渔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增强了整体发展的原动力。西安鱼苗繁殖场形成以孵化各种鱼苗为主体,以养殖、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型企业;东兴渔场以水产养殖为核心,成为餐饮、度假同时发展的服务经营型企业。四是投资规模快速扩大。由于对西安休闲渔业前景看好,“十一五”时期投资者纷至沓来,大手笔大投入改变了以往靠原始积累缓慢发展的情况。在高起点上,快速打造出了以大峪“虹鳟一条沟”为代表的山区发展休闲渔业示范创业基地;在长安东大打造出以特种渔场为代表的平原休闲渔业示范园;在北郊扶持出多鳞铲颌鱼原种场为代表的庄园度假式科技示范场所。到“十一五”末,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开始资本技术输出向外扩展。五是生态保护、生态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对濒危鱼类保护和生态养殖是渔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因其投入时期长,见效慢,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十一五”时期,西安市通过发展休闲渔业,形成了“以鱼养鱼”的生态保护的良性机制,用养殖非保护性鱼类的收益来发展保护性鱼类养殖,培育发展了7家正规的濒危鱼类保护企业,成功繁育大鲵1万尾,受保护的水生生物资源量明显增加。2009年底,全市承担供水任务的水库全部实行生态养殖,对净化水质,优化生态环境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安全感得到增强。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周边的鸟类品种及数量日渐增多,虽然鹭鸭鹤以鱼类为食,但从大生态的角度看这也表明了渔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优化有着积极作用。

(2)产业链得以延伸,增岗增收效应突出。

由于休闲渔业集养殖、娱乐、餐饮、住宿、观光、旅游、健身于一体,因此较易扩展外延,延伸产业链,对增加就业岗位作用非同小可。“十五”以前,西安休闲渔业萌芽阶段,渔业从业人员不到500人。“十一五”之初,各渔场增添了餐饮、住宿、健身、娱乐项目后,就业岗位增加了三倍多。新增就业岗位多用来吸收当地农民和附近大学生就业,当地农民就业不离乡,减少了消耗成本,增加了实际收入。2009年底,从50家规模以上企业调查数据看,西安渔业就业人数比“十五”增长了3倍多。随着行业、企业效益的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农业其他行业,年平均水平达18000元,年均增长42%。

(3)促进了城乡交流,提升了发展水平。

休闲渔业,这一具有独特优势的新兴产业在沟通城乡交流上搭起了一个大平台、架起了一座大桥梁。在这里,乡村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享受美食、感受山水和纯朴风情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消费空间。同时,人们通过消费释放掉大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用享受自然和享受人生的感悟置换掉城市生活带来的疲倦和烦躁。初步统计,西安全市渔场接待垂钓者2009年达350万人次,比“十五”末增长两倍多;到渔场就餐品鲜的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有泡温泉、游泳等健身项目的渔场,每逢节假日都是人头攒动,全年无淡季。在这里,城市给乡村送去了现代经营理念,先进经营方式,企业在管理上向标准化、规模化看齐,服务水平不断上档次。“十一五”时期,清水庄园打造了西安休闲渔业企业管理服务的星级酒店水平,东大、大峪诸多渔场转型后很快提升为省市示范企业,西安鱼苗繁殖场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实验基地,西安休闲渔业正在向现代化、科技化迈进。

3 休闲渔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及方向

(1)目前规模依然偏小,有待进一步做大。这一点从作为休闲渔业核心的水产品养殖产值、面积变化可以看出。“十一五”时期,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基本维持在0.7%上下,属于近20年来发展较慢的产业。面积下降较快是影响规模扩大的因素之一,2009年全市池塘养殖面积1.52万亩,比“十五”和“九五”末分别减少36.1%和54.6%。因此,规模偏小与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对休闲渔业的消费需求矛盾表现突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日渐严重,一些渔场鱼类产量仅能勉强满足垂钓需求,节假日脱销情况时有发生。

(2)拓宽投融资渠道。由于从事水产养殖业风险较大,收益速度远低于其他产业,投向渔业或休闲渔业资金总量仍然很小,金融企业不愿为其放贷,产业保险得不到落实,而靠自有资金积累扩大再生产速度太慢。因此,建议政府专项资金适当倾斜,加大宣传引进民间资金。

(3)规范行业管理。“十一五”时期,全市休闲渔业企业虽然快速增多,但仍处于单打独斗,缺乏经济合作组织和规范行业管理的状态。因此,使整个行业发展远景规划不明,标准不清。因此,各级政府应对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导和引领,避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做好科技人才的储备。经营理念落后,缺乏科技人才,企业的创新程度就低,成为持续发展的瓶颈。所以科技人才的储备至关重要,做好相应的人才储备是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渔场渔业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关于加强远洋鱿钓渔船作业管理的通知》公布
埃及超大规模养鱼场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连续三年保持50%增长,入驻通威、新希望养殖基地,这家渔机企业将打造未来无人渔场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