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县白于山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及管理经验探讨
2011-04-14曹琼
曹 琼
(横山县水利水电工作队 陕西 横山 719100)
农村供水工作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群众身心健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笔者从1993年起就一直参与横山县农村饮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及建设工作,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供相似地区参考之用。
1 横山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现状
横山县位于榆林市中西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地处鄂尔多斯草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全县辖10镇8乡358个行政村,总面积4333km2,总人口33.4万人。地貌以无定河、芦河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平均海拔1250m,年均气温8.6℃,降水量399mm,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县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
横山县地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腹地,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及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榆林市已发现的各类矿产资源,横山样样都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多种重要资源组合匹配一身。水资源比较丰富,有无定河、芦河、大理河、黑木头河等大小河流115条,年径流量5.85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7277万m3。但由于过境河多,且水量时空分配不均,开发利用较难,区内人畜饮水较困难。特别是县城西南部的白于山区,属于白于山系东段向东北方向延伸部分,涉及石湾、魏家楼、双城、高镇等9个乡镇、137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1800km2,总人口15多万人,占全县人口一半多,饮水不安全人口达9万人。该区为黄土沟壑区,境内梁峁密布,沟壑纵横,人居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极为。有不少群众饮水要在3km~5km以上地方人担畜驮,不但劳动强度大,且每逢旱季,河水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只能饮用沟道和池塘中的积水,饮用很不卫生,导致各种疾病高发,不但制约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为了解决白于山区群众饮水困难,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横山县就开始采取打井建站、兴建水窖等措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先后建成各类集中供水工程60余处,解决了5.4万人、1.2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为该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横山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及管理的主要经验作法
2.1 深化认识,积极探索供水发展思路
多年来,横山县一直对白于山区进行重点扶贫支持开发,虽然农业人口达到了温饱线,但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当地农民仍处于贫困之中。究其原因,是因为白于山区干旱和缺水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种植难、养殖难,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达成了共识,将解决吃水用水难问题作为改善生活条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来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乡、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认真编制了《横山县白于山区饮水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保证有章可循。
2.2 科学规划,分类实施供水工程
白于山区山大沟深,属于半干旱地区,地表、地下水资源紧缺,天然降水不足,且地下水开采难度大,地表多为高氟水,降水时间集中,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使该区建设人饮工程难度大。为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横山县水利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有效实施。
根据地貌特征和自然环境等客观条件,坚持宜井则井、宜站则站、宜窖则窖,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如塔湾镇小豆湾村人口居住分散、水质差、水源条件不便,群众吃水非常困难,大骨节、痢疾等地方病发病率较高。横山县水利局抢抓实施甘露工程的机遇,投资50万元,建成500眼高标准水窖,解决了5个村民小组300户1200人的饮水困难。陈大梁村原来群众吃水要到4km以外的山沟驮水,且水质差,含氟量高。县水利局借助防氟改水的时机,投资30万元,建成泵站2处,解决了3个村民小组42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2.3 政策扶持,多方筹资解决饮水困难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最重要的是投资问题。横山县水利局一是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自筹资金建设饮水工程。二是实行县上拿一点、镇上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积极引导群众建设人饮工程。石湾镇地处油区,乡区财政、群众收入比较好,县水利局在乡上补助、群众自筹的基础上,补助管道建设人饮工程,有效地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使该区80%以上的农户吃上自来水。三是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实施人饮工程。相继实施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农村饮水项目,共利用资金400万元,特别是防氟改水工程,为白于山区争取到中央国债资金533.8万元,有力地推动了白于山区人饮工程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坚持统一规划,部门协作,整合资金的要求,将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捆在一起,统一由水利部门实施,使资金得到整合使用,形成较强的投资规模。五是加大县财政的投资力度。从199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白于山区饮水工程1000多万元,大大加快了工程实施进度。
2.4 强化管理,确保质量
在工程建设中,横山县水利局按照宁要一处高标准、不要十处低水平的要求,狠抓工程建设质量。
(1)严把工程设计关。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现场勘测,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确保每项工程能够切合实际,充分发挥效益。
(2)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制定了《横山县人饮工程建设管理细则》,谁负责、谁签字,落实工程质量终身制,使每项工程有人干、有人监督、有人管。在工队选择上严格把关,层层筛选,确保具有丰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的工队进行承建。
(3)严格把关,对工程质量不合格、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工程坚决返工重建,并建档立卡,逐个登记。
2.5 落实责任,长久利用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建设中重建设、轻管护的问题,一直是水利部门常讨论、易忽视、最难解决的问题。针对此,横山县专门制定了人饮工程管护办法,在工程建设开工前与乡村签订工程施工协议,在工程竣工后签订固定资金交付使用明细表和工程管护责任,制定管理制度、办法。对工程管护责任没有落实、落得不实的工程坚决不予开工建设,真正达到一次建成、长久使用,充分发挥效益的目的。
3 白于山区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横山县白于山区人饮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缓解改善了白于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供水网络没有形成,有些地方漏洞还很大。因为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加之水源条件限制,使得集中供水网络难以形成,部分地方因为群众居住迁移变化较大等原因,造成供水网络集中化的漏洞。
(2)后续投入不够,使得工程破损严重。农村供水工程因为公益性强、投资大,在建设时均为国家一次投入,大规模建设。而在后续管护中,因为筹资跟不上,使得工程破损后无法及时维护。
(3)水源不足,工程性缺水问题仍严峻。
(4)资金筹措困难,部分地方吃水用水难问题还不能及时解决。白于山区群众较为贫困,群众自筹资金较为困难,而供水工程规划中又要求必须要群众投资。加上工程管线较长,投资较大,这就加重了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的难度。
4 加快白于山区供水工程的建设
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对改善农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要求,白于山区供水工程建设就显得更加迫切。因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加快供水工程建设步伐:
(1)紧紧抓住当前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机遇,加快前期工作,促使白于山区饮水解困被纳入项目建设中。
(2)要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利用区内水资源,扩大供水规模和覆盖面。
(3)要提高中央和省市投资补助标准,减少地方配套比例。白于山区农村群众较为贫困,收入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没有能力进行资金配套。
(4)要创新机制,狠抓管理,促使饮水工程长效运营。对由国家投资为主修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实现水务部门专业化管理。对于村组供水工程可以实行协会管理,对于水窖可以由用水户进行管理。
(5)合理制定农村供水水价,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千家万户的农村群众,水价必须公开、公正、合理。为此,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分工程对成本水价进行了测算,并报县物价部门审批核定。
(6)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保证供水安全。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在划定水源保护区的基础上,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污水;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设置排污口;在保护区内衣作物种植时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同时加强饮用水常规监测和化验,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5 结语
横山县白于山区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使得农村群众吃水较为困难,只有统筹规划,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加大投资、加强管理,做到以水养水,才能有效地保证该区域群众的吃水问题。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