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镇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011-04-14赵艳波孙冬海
赵艳波 孙冬海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 150090)
1 前言
乌苏镇灌区位于乌苏里江下游左岸,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北部抚远县、建三江管局境内,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浓江河围成的狭长地带,行政上隶属于抚远县抓吉、浓江、浓桥、通江、别拉洪、寒葱沟等乡镇及建三江管局前哨农场。乌苏镇灌区总规模范围为:北临黑龙江通乌堤防、抚远山,南接别拉洪河下游涝区五十干及头道河子总干,西起抚远山边缘及同抚公路,东至乌苏里江、三江自然保护区及别拉洪河。灌区总面积204.39万亩,其中抚远县属面积118.16万亩,建三江管局前哨农场面积86.2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03.47万亩,其中抚远县属面积58.42万亩,建三江管局前哨农场面积45.05万亩。乌苏镇灌区近期工程总面积63.21万亩,大部分在抚远县境内 (含前哨农场面积2.9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0.90万亩 (含前哨农场面积1.32万亩)。
2 流域概况
2.1 河流水系
灌区设计采用乌苏里江江水作为灌溉水源。乌苏里江为我国东部国境界河、黑龙江中游我国侧第二大支流,有两个源头,东源为俄罗斯境内的锡霍赫特岭山脉西麓;西源为兴凯湖,上游山区径流经兴凯湖调节后入松阿察河。两支流汇合后由南向北汇入黑龙江,河道全长890.0km,流域总面积18.7万km2,其中:俄方境内12.55万km2,占总面积67.1%,我国一侧面积6.15万km2,占总面积32.9%。汇入乌苏里江的大小支流共有174条,主要支流我国侧有穆棱河、挠力河、别拉洪河,俄方境内有伊曼河、比金河、霍金河。上游从河源到穆棱河口,中游为穆棱河口至挠力河口,下游为挠力河口至黑龙江汇合口。
乌苏里江上游江面宽40m左右,中游300~1000m,下游1000~2000m,在松阿察汇入口处以下为中俄边境河流 (包括松阿察河),河床宽阔,坡降很小,水流缓慢,河道弯曲。乌苏里江干流界河全长492km,松阿察河界河全长209km。乌苏里江在松阿察河汇入后水流变缓,河道弯曲成网状,我国侧沿江地区除虎头镇、饶河镇、东安镇为完达山脉靠近江岸外,其余岸段基本为低洼沼泽湿地及宽阔平原,而乌苏里江俄方一侧基本为山地。由于中俄两侧集水面积不均以及地形因素,水量分布不均,俄方一侧支流水量较丰富,占乌苏里江水量比重很大,我方一侧支流集水面积较小,水量比重较小。
2.2 水利工程现状
乌苏镇灌区的北侧为黑龙江通江水道,东侧为乌苏里江,1992年 《抚远县通乌地区防洪工程初步设计》由松辽委批复实施,1993年动工,历经8年于2000年全部竣工,工程的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因此本灌区防外洪达到20年一遇标准。
本灌区排水工程分属三个涝区,灌区北部为吉江北涝区,西南部属浓江鸭绿河中下游涝区,东南部归属别拉洪河涝区。吉江北涝区设计标准为五年一遇,骨干沟道已按设计标准实施。现状为排水干沟3 条,长 30.8km,排水支沟 14 条,长32.27km,截流沟4条,长10.63km。
浓江鸭绿河流域中下游涝区排涝标准已达到5年一遇,涉及到本灌区近期工程的排干共5条,分别为创业排干、建设排干、浓一干,浓二干,浓三干,共长62.3km。
别拉洪河涝区为五年一遇,涉及到本灌区近期工程的排水沟道有9条,按照批复标准,已建设的有后小河总干、五十六干及一分干,总长26.7km。
3 灌区建设的必要性
三江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连片,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气候适宜,雨、热、光同季,水土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增产潜力很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粮食主产区集中连片建设高产稳产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国家 “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工程之一。
3.1 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保证粮食安全的需要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粮食生产优势尤其突出,是我国难得的增产潜力巨大的区域。一是土地利用潜力。三江平原土地肥沃,平坦连片,在全国十分难得。二是地表水利用潜力大,水资源量极为丰富。据预测,如果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合科研攻关等各项综合措施,三江平原地区还有增产优质商品水稻的潜力。乌苏镇灌区是三江平原地区中的灌区之一,其区内水土资源平衡,粮食增产潜力大,机械化程度较高,若实施灌区近期工程建设,可使灌区水田灌溉面积达到30.90万亩,粮食总产量可达34.24万t,可增产粮食27.04万元,提供商品粮25.59万t,商品率达到95%,并且乌苏里江水质好,灌溉期水温高,由江水灌溉生产出的水稻产量高、质量优良,因此乌苏镇灌区建设后会成为优质的商品粮基地,故应加大灌区投资力度,新建水源及骨干工程,以满足国家对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要求。
3.2 是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乌苏镇灌区是我国的边境地区,当地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目前人均纯收入仅为4200元,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因此要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向土地要效益,提高粮食产量。在目前人增地不增的情况下,要增加粮食产量,扩大灌溉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是最有效的途径。由于种植业中水稻产业效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纯收入远高于其它大田作物,再加上近年中央提出的 “三农政策”,农民种稻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当地农民讲 “要想富,种稻是条路”。水稻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作物,旱涝保收,是农民奔小康的基本出路之一。
因此只有通过灌区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民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才能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更快增长。本区现状年生产粮食只有7.19万t,可实现收益17801.94万元,改为水田后,年产粮食可达到34.24万t,实现收益54780.00万元,使人均收入由现在的3500元提高到8061元。可见灌区的建设不仅对区内农民脱贫致富、增强实力、繁荣本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落实了中央提出的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精神,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具体表现。
3.3 灌溉农业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步骤
本区经过九十年代初的防洪治涝的初步治理,排涝工程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并正在发挥一定的抗灾效益,而灌溉事业刚刚开始,井灌水稻规模不大,效益有限。因此,开辟新的水源,发展地表水灌溉就成为本区发展的新课题。
灌溉农业可以说是最有生产力的现代化农业,其中水利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产业,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的绿色产品不能没有灌溉,排水只能解决稳产,灌溉才能优质高产,加之现在水稻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如工厂化育秧、旱育稀植、钵育摆栽等先进种稻技术的推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高涨,可以说现在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一个质量效益生态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建设新阶段,为其服务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必须不失时机的由单纯防洪排涝逐步转移到既除害又兴利、排灌工程同步建设的新阶段,灌区建设既是是实现水利现 (代化的重要步骤。
3.4 是实施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乌苏镇灌区水土资源丰富,乌苏里江水量足,水质好,无污染。区内可灌溉的土地肥沃,透水性弱,保水性强,非常适宜水田开发。而地表水是发展绿色水稻的优质水源,因其水温高,无污染且有机质含量高,灌溉的稻米品质好,产量高,好销售,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比井灌稻米都有其明显的优势,从远景考虑迫切要求对本区进行统一规划布置,充分利用过境地表水资源发展灌溉,使丰富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以促进区内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乌苏镇灌区无论是从商品粮基地建设角度出发,还是发展当地经济、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水资源统一管理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抚远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效益,因此建设本灌区工程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4 灌区建设的可行性
4.1 丰富的资源优势
乌苏镇灌区发展灌溉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灌区紧靠乌苏里江,地表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水温高,无污染,用江水灌溉的水稻米质优良,为纯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力强;二是区内有可供开发水稻种植业的土地资源,可灌溉百余万亩的农田,区内大部分土质为白浆土,土壤保水性好,透水性差,适宜种植水稻;三是区内气候适宜,雨、热、光同季,为发展地表水灌溉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四是生态环境好,区内水环境质量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大地植被和大气质量好,生态调节能力强,适宜生产市场畅销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因此在建设灌区后,可使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证灌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4.2 一定的水利工程基础
抚远县通乌堤防的兴建,使本区防御乌苏里江洪水可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因此,本灌区外洪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本灌区涉及的吉江北涝区、浓江鸭绿河中下游涝区按5年一遇标准已实施完成,别拉洪河下游涝区也开挖了部分沟道,基本解决了排水出路问题。
4.3 一定的优势和工作基础
灌区位于乌苏里江沿岸,区内乡镇之间及农场各连队之间均有公路相通,建筑材料和设备物资运输较为便利,可保证工程建设运输要求。
灌区内各乡镇及农场要求迫切,群众种稻积极性很高,干群认识统一,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上有了可靠的保证。
基本实现了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作业。灌区内土地集中连片,具有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先决条件,并且近几年也装备了具有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农机。灌区续建、扩建后,这一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4.4 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6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新农村建设将全面启动,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使农村基础设施有一个大的改善。有利的政策给灌区新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支撑条件。因此,建设乌苏镇灌区,条件有利、恰逢其时,有支撑、有保障,环境好、动力足。
总之,该地区水土资源丰富,农业开发潜力较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项目的建设实施,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为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也为我省乃至抚远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乌苏镇灌区位于乌苏里江下游,地表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若实施灌区近期工程建设,可使灌区水田灌溉面积达到30.90万亩,粮食总产量可达34.24万t,可增产粮食27.04万元,提供商品粮25.59万吨,商品率达到95%。实现收益54780.00万元,使人均收入由现在的3500元提高到8061元。因此灌区的实施建设,无论是从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角度,还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乌苏镇灌区工程建设是必要的也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