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济南水网,打造现代水利

2011-04-14唐光凤朱晓燕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1年5期
关键词:水网供水水库

张 杰 茅 樵 唐光凤 朱晓燕

(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济南 250014)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按属性分有资源水、灾害水、生态水,按地域分有客水、地表水、地下水,按用途分有生产水、生活水、生态水,如何实现水的转换、控制、利用,水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基本情况

济南市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依次为南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山前平原区、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区,海拔高程在8~975m之间。

防洪除涝。受地形地势影响,河流呈单侧梳支状,支流为南北向,干流为东西向,支流一般从右侧南岸汇入。干流有黄河、小清河、徒骇河、德惠新河4条,黄河主要支流有北大沙河、玉符河等。小清河主要支流有巨野河、绣江河等,徒骇河主要支流有大寺河、土马河等,德惠新河主要支流有商中河、商东河等。湖泊主要有大明湖、白云湖、芽庄湖等。水库有卧虎山、锦绣川等10座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175座,塘坝851座,上述河流、湖泊、水库、塘坝构筑起基本防洪除涝体系。

城市供水。城市供水水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水、黄河水3种。地下水供水水源地主要有城区、东郊、西郊、济西、高新5处,由于地下水水源地取水对市区泉群喷涌影响较大,大部已限采。地表水水源地主要有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3座水库,黄河水有玉清湖、鹊山2座引黄水库。水源地总日供水量84万m3,其中,玉清湖水库向玉清水厂日供水38万m3,鹊山水库向鹊华水厂日供水22万m3,卧虎山、锦绣川水库分别向南郊和分水岭水厂日供水5万m3,狼猫山水库向雪山水厂日供水2万m3,另外,工矿企业自备井日供水约12万m3。基本形成了南有卧虎山、锦绣川,北有鹊山,西有玉清湖,东有狼猫山水库,以黄河水、地表水为主,以地下水为辅,多水源联合供水的格局,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农村饮水。章丘市县城水源采用地下水,通过圣井水厂和贺套水厂供水,日供水能力分别为7和5万m3;商河县实行统一供水,水源以黄河水为主,地下水为备用水源,主要通过清源水厂供水,日供水能力3万m3,鑫源水厂为备用水源,日供水能力1万m3;平阴县城供水采用前寨水源地的地下水,日供水能力2万m3;济阳县城供水以地下水为主,利用沟阳水源地和太平水源地,日供水能力分别1.4、0.5万m3。农村饮水水源为山泉、水库、机井等,供水模式以规模化供水和联片、联村集中供水为主,南部山区个别村庄采用单村供水。北部天桥、济阳、商河和历城区、章丘市沿黄地区多引用黄河水,初步建立起全市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已建饮水工程年供水能力9.96亿m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95%,入户率为83%。

农田灌溉。灌区主要有井灌区、引黄灌区、引河灌区、水库灌区4种。南部山丘区以井灌区、水库灌区为主,中部山前平原区以井灌区、引河灌区为主,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区以引黄、引河灌区为主。大型引黄灌区有田山、邢家渡、胡家岸、陈孟圈4个,中型灌区有28个。全市总灌溉面积39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7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52万亩。

水生态环境。市区、南部山区多为季节性山洪河流,仅汛期下雨时有水,秋、冬、春季干涸,北部平原区河流受灌溉尾水影响常年有水,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为42.6%,污水处理率为85%,水土流失治理率为70%。市区泉群自2003年9月6日复涌,持续喷涌8年,护城河至大明湖实现全线通航。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单一性。防洪除涝基本是以流域为单元,水库、塘坝拦蓄、河道排泄;农业灌溉是以灌区为单元,以河流、水库、井为水源,渠道输水入田;城乡供水是一个水源地对一个水厂,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供水保障率不高。

二是工程不配套。经过多年努力,骨干工程已基本建成,大中型水库的大坝、溢洪道、放水洞、大型引黄灌区的引水闸、泵站、干渠、部分河流的重点段得到初步治理,但是与之相关的配套工程不健全、不完善,影响其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是各工程之间缺乏联系。受自然地势影响,各流域、各灌区、各水源地之间没有连通,不能相互调节控制水流。

3 水网的总体布局

以流域区域为单元,以河流渠道为输水载体,以水库湖泊为调蓄中枢,建设连通工程和控制性枢纽工程,完善配套工程,按照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要求,构筑互联互通、相互调节、相互补充的水网工程体系。建成蓄泄统筹的防洪除涝水网,加大雨洪资源利用,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建成长江水、黄河水、地表水、地下水多水源保障的城乡供水水网,提高供水保证率,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建成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网,改善水体质量,提升对城乡生态环境改善的保障能力。

骨干构架为 “六横连八纵、一环绕泉城”。“六横”是指贯穿全市东西的黄河、小清河、徒骇河、德惠新河4条大型河流和南水北调输水干渠、东联供水工程。“八纵”是指北大沙河、玉符河、巨野河、绣江河、大寺河、商中河6条中型河流和田山、邢家渡引黄输水干渠。“一环绕泉城”是指围绕主城区的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杜张4座山区水库和玉清湖、鹊山、东湖3座平原水库。

其中,黄河与北大沙河、玉符河及田山、邢家渡引黄输水干渠、玉清湖、鹊山水库连通;小清河与巨野河、绣江河、玉符河、南水北调输水干渠连通;徒骇河与大寺河、商中河连通;德惠新河与商中河、徒骇河连通;南水北调输水干渠与玉清湖、东湖水库、小清河连通;东联供水工程与鹊山、杜张、东湖、狼猫山水库连通,“六横、八纵”构成网格状布局。卧虎山与锦绣川水库之间通过河道连通,卧虎山、玉清湖、鹊山、杜张、狼猫山、东湖水库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七库”构成环状结构。

4 重点工程体系

4.2 防洪除涝水网

防洪除涝水网以完善现有防洪体系为主,以流域为单元,水库、塘坝为调蓄节点,湖泊为蓄滞洪区,河流为排泄载体,实现河湖库塘连通、蓄调滞泄统筹,全面提高防洪除涝和雨洪水利用能力。

按照"上蓄、中疏、下排"的蓄泄统筹的原则,南部山区搞好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兴建谷坊、塘坝,拦蓄洪水;支流河道扩挖、疏浚,增加排水能力;新建截流坝,对现有水库、塘坝除险加固,适当地区建设蓄滞洪区,滞蓄洪水;构建起以水库、河道、湖泊和蓄滞洪区为架构达标的防洪工程体系,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山丘区重点实施河道堤岸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病险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平原区重点抓好河道清淤和涝洼地治理。加快城市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扩挖河道、拆除棚改等阻水建筑物,搞好城市水土保持,采用透水路面、集雨入渗技术,补充地下水。同时考虑雨洪水资源利用,建立以水库、河道拦蓄为重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形成上游有水库,下游有闸坝,层层拦蓄,首尾相连,有效增加蓄水量、水面面积和入渗量。

4.3 城乡供水水网

城乡供水水网立足现有灌排体系,以区域为单元,河道水库塘坝调蓄,渠道管道输送,河库塘渠连通、多水源统筹,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按照基本形成的工程格局,供水水网有城市供水、农村饮水和农田灌溉三部分组成。

4.2.1 城市供水

城市供水工程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应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十二五”期间将打造实力济南、魅力济南、宜居济南,建设 “一城三区”,这对城市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使用地下水、地表水、黄河水、长江水、非常规水,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保证城市供水安全,保持正常降水年份泉群喷涌,逐步实现优水优用,分质供水。以黄河、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为轴线,玉清湖、鹊山、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东湖6个水库、东郊、西郊、济西、高新、长孝5个水源地为节点,建设南水北调济平干渠至玉清湖、玉清湖至卧虎山水库、玉清湖至鹊华水厂、东湖水库至东联供水、东联供水至黄台电厂、杜张至狼猫山水库等支线,形成覆盖中心城区的带状水网。

4.2.2 农村饮水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行与城乡供水同水同质,提高自来水入村率和入户率,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沿黄平原区建设平原水库,山丘区搞好机井、水库、塘坝和集雨水窖建设,城市近郊搞好管网延伸改造。建立双水源、多水源供水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供水保障程度。

4.2.3 农田灌溉

加快大型灌区和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末级渠系改造工程步伐,积极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建设现代农田灌排体系。山丘区抓好旱作农业、雨水集蓄利用、井灌区、水库灌区建设,兴建一批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山前、沿黄平原地区抓好田间工程和机井建设,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管等技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通过集中连片配套改造,形成规模,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彻底改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4.3 水系生态水网

生态水网以现有的河道、湖泊、湿地为基础,修复、治理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区自然生态系统,全面提高水系生态的水平,突出泉城特色,维持泉水正常喷涌。

南部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山前平原区实施河道治理,恢复河道生态基流,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区河道清淤疏浚、综合治理,提高整体形象。利用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玉清湖向市区河道补水,保障其生态用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 制度建设

5.1 3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以统筹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构建富有“泉城”特色的现代水利为目标,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节约为重点,以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入河排污口管理等为手段,以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为保障,建立健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控制指标体系,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三条红线”管理,设置严格的地下水位警戒线、工程可供水量警戒线、水功能区纳污警戒线,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5.2 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设立水利建设基金,加强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工程占用补偿费等水利规费的征缴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金额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鼓励符合条件的县 (市)区政府融资平台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5.3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确定城市居民生活基本用水量和基本水价,工业和服务业用水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水价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农业灌溉逐步推行终端水价与用水计量收费,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生态水价执行农业用水价格。

5.4 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强化 “四制”管理。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加大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兴建农田水利工程,鼓励用水户对工程维护、用水管理、水费收缴等进行自主管理,逐步建立国有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与用水户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6 保障措施

6.1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前期工作

坚持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相配套,及时修订完善水网总体规划及次级水网、各专业规划,同时各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衔接。要强化水利规划法律地位,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发挥规划的调控与硬约束功能。

6.2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依法行政

抓好现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障水事秩序规范运行。

修订完善水资源、河道管理等规范性文件,不断深化行政审批管理,推行集中受理制度,坚持开展违法案件查处,维护和谐水事秩序,严格执法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综合执法的综合优势,严格行政管理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6.3 健全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队伍服务能力。

恢复乡镇水利站,建立小流域管理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6.4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构建全市大水网,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水利支撑的重大举措,水网规划是今后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工程建设资金、建设用地、移民迁占等重大问题,落实规划,抓好建设管理,建立绩效考评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猜你喜欢

水网供水水库
漳河有一水库群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出山店水库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
出山店水库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山西召开大水网决战暨小水网启动工作推进会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