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是推动科学研究及成果应用的平台
2011-04-14张小阳
张小阳
(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郑州 450044)
标准化工作是推动科学研究及成果应用的平台
张小阳
(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郑州 450044)
本文以《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的起草、科研和修订过程为例,讨论了标准化工作与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具体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技术人员要站在行业的高度,紧盯国内外科技发展方向和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促进科技成果的标准化应用。
标准化;科学研究;科技成果;经济发展;平台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2007)于2008年1月1日开始颁布执行,是水利行业唯一一部推荐参加国标委2010年度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的标准。从标准的1995版起草工作开始,结合标准的应用、科学研究、行业管理直到2007版的修订完成,谈谈标准化工作和科学研究及成果应用的相互关系。
1 行业需求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近代防腐蚀技术虽然发展已经100多年了,但在水利行业金属结构上的技术应用时间并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水工金属结构的防腐蚀措施仅是简单的涂刷防锈漆,防护涂层寿命很低,致使水工金属结构需要年年岁修,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后,随着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枢纽金属结构的制作安装,才开始大量采用金属喷涂等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设计涂层防护寿命为15年,但在不到7年的时间内,闸门开始出现大面积锈蚀,管理单位不得不花费2000万元巨资重新进行防腐维护。
实际上,从国内试验性应用研究和国外技术研究报告上看,此项技术的防护寿命达到15年是没有问题的,根本的原因是行业没有统一技术标准,从设计、施工到验收各个环节无法统一把关,造成质量下降、无法验收和提前失效,这些成了困扰行业的一大问题。当时,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以下简称质检中心)专业人员忙于各个工程的技术咨询、返修指导和质量鉴定,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对整个水利行业来说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整个行业出现的问题。
因防腐施工质量问题造成工程无法验收的例子很多,因此水利行业非常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标准。
1992年,水利部国科司及时批准了起草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的任务,在原水利部机械局的主持下,通过质检中心近两年的调研、经验总结和起草工作,并吸收了其他行业相关的先进技术标准,于1995年颁布执行了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1995)。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初步提供了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验收等环节的所需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并且随着标准贯彻实施,大大促进了防腐蚀施工设备、检测仪器的技术进步和应用,电弧喷枪、高压无气喷涂机及自动环保喷砂设备等逐渐在水工金属结构的防腐处理上得到应用,自动或半自动磁性涂层测厚仪、电脑涂层测厚仪及划格器等检测仪器的使用也成了控制施工质量的必备手段,使得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施工质量达到了基本可控的状态。
2 技术标准是行业管理的目标和依据
由于防腐蚀施工属于有害工种且较为艰苦,使得从业人员多以农民工为主,技术水平和标准意识较差。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体制,加强行业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SL105-1995)颁布执行,水利部于1997年制定了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工作暂行管理办法》,2005年又根据国家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管理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
根据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主要从业人员需经过技术培训和标准宣贯,经过考试合格取得相应资质持证上岗;施工单位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具有指导施工的相关标准、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检验仪器必须进行计量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具备上述条件,施工单位可自愿申请取得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施工专业能力证书”。通过技术标准和计量管理要求的宣贯,使得施工单位重视质检员和操作工的培训工作,为水利水电行业培训了合格防腐质检员1000多名、操作工4000多名,为防腐蚀施工提供了大量人才,极大的推进了标准化和计量工作深入开展,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寿命也从早期的2~5年提高到现在的10~20年。
3 科学研究是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撑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金属结构防腐蚀专业出现了一些新材料、新工艺,95版的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适应的地方,如其他行业成熟的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需要引进,喷涂稀土铝等新材料时出现了较多的工程失效案例等,迫切需要对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更新。
作为标准的主要参编单位,首先,质检中心对标准执行七年来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修订要点。
在2002年底申请并得到了科技部批准的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项目—— “材料 (制品)淡水腐蚀试验站网及数据库”的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应用于规范的修订。检测中心针对水利工程金属结构防腐蚀特点提出了设计方案及研究路线,在有代表性的三门峡水库和新疆 “635”水库投放了各种水利工程常用的金属材料 (碳钢、不锈钢、不锈钢和碳钢耦合)、金属涂层 (锌涂层、铝涂层、Ac铝涂层及其他金属涂层)、涂层材料 (环氧类、氯化橡胶类、聚氨酯类等)及复合涂层系统试板,进行了为期4年的现场挂片试验,并结合室内加速试验比对,取得了大量翔实的腐蚀数据,为标准修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该科研项目成果通过了以师昌绪院士、柯伟院士为组长的项目验收,并获得了2008年度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昆仑奖”科技类一等奖。
2007年版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在修订时,充分吸收了项目研究成果,主要修订内容和创新点有:增加了等效防腐概念;对金属结构不锈钢和碳钢焊接件防腐进行了规定;在淡水环境中金属涂层的选择不再推荐采用铝及铝涂层;根据试验成果和三峡部分闸门失效的例子,水下涂层配套不再选用聚氨酯面漆,增加了氟碳面漆;根据工程实际保护效果还增加了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等。
科研成果给标准修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标准吸收了先进技术和检验方法,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大量采用,发行近两万册,被水利部唯一推荐参加评选2010年度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4 标准化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平台
从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的任务批复、科研项目申报、研究方案制订,到标准的修订及成果应用,无一不是以标准化工作为平台。
标准化工作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之后,在2007年,质检中心完成的 “水工金属结构标准体系的研究”项目,通过对水工金属结构领域标准现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水工金属结构产业结构的需求、发展方向和速度,参照国际相关领域标准的发展方向,提出该领域标准体系发展的具体要求,指导未来一定时期内促进水工金属结构发展的标准项目、科技项目和技术优先发展计划,同样说明了标准化工作是促进水工金属领域内较先进技术快速得到应用的又一典型例子。
5 结 语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是对社会所积累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成果予以法规化,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标准化是以制订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标准化工作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应用的重要平台;当然,也有许多先进科研成果首先进行推广应用,进而总结归纳上升到标准层面,实现较大范围推广应用;两种途径均表明标准化工作是社会生产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对社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当代社会建立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及发展生产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1]张小阳,王占华,张志修.材料及防护涂层在淡水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研究[J].腐蚀与防护,2006,(5):240~243
[2]胡木生,张伟平.水工金属结构标准规划研究.科研报告.2007
T-652
C
1008-1305(2011)01-0001-03
10.3969/j.issn.1008-1305.2011.01.001
张小阳(1968年-),男,河南商丘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利部SL10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主要起草人,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项目—— “材料 (制品)淡水腐蚀试验站网及数据库”项目负责人。
公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