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生儿DDH筛查工作的质量控制
2011-04-1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
北京市自2009年6月1日开始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筛查工作,至今接近2 a。当时是作为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启动的,现在DDH筛查已经和先天性心脏病、苯丙酮酸尿症、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共5种疾病一起作为新生儿免费筛查项目常态化运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受市民欢迎,也基本实现了DDH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这是我国小儿骨科医生期盼多年的愿望。北京市开展新生儿DDH筛查工作以来,在筛查质量控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体会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北京市新生儿DDH筛查工作主要采用临床检查筛查法,即社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的筛查员对婴幼儿进行初筛,对可疑阳性病例,筛查员填写转诊单,转往指定的两家医院即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确诊,两家医院的医生对可疑阳性病例予以鉴别诊断和诊断,主要辅助检查方法为6个月以内的孩子做Graf静态超声检查,6个月以上的孩子做X线检查。确诊病例给予相应的治疗。转诊病例填写转诊单,并将最后一联返回到社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存档。实践证明,北京市采用的临床检查筛查法比较符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也比较符合我国国情。但是,在上述筛查工作流程当中,有多个环节需要加强质量控制。
1 筛查员的培训和再培训(或者称为继续培训)
筛查工作启动之前,对所有的筛查员均进行了集中培训,主要为理论授课和筛查检查手法的传授。但是当时受条件限制,未能对筛查员进行考核认证。鉴于此,之后每年又进行了筛查员的现场培训,现场培训包括理论授课、手法讲解和示范、现场讨论和考核。现场培训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即新的筛查员的培训。筛查员主要为乡镇和社区医院的儿童保健医生,但是,这支队伍不够稳定,每年都有调出的和调入的人员,所以,新的筛查员的培训非常必要,再培训是有效地解决手段。
2 严格控制筛查的时间关口,避免漏筛
北京市DDH的筛查时间段为生后3~7 d、42 d、3个月、5个月、9个月、1岁和1岁半,共7次。这些时间段基本上和儿童预防接种时间段相吻合,能够在进行预防接种的同时,将DDH筛查一并进行,减少了家长请假负担,筛查员还能够很好的控制筛查对象,防止丢失。在这些时间段里,以生后3~7 d入户新生儿访视和42 d预防接种最为重要,因为这两个时间段能够实现DDH的早期筛查目的。尽管有上述周密和充足的筛查时间段,但是,我们还是发生了1例漏诊病例,因此,需要筛查员严格控制筛查时间关口,做到在每一个筛查时段,对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进行DDH筛查。
3 进行DDH筛查评估评分系统的研究,提高筛查转诊的阳性率
临床检查筛查法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高危因素和临床检查。但是,筛查员有时会感到纠结,到底够多少指标的孩子需要转诊,哪些孩子不需要转诊。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主要是临床检查筛查法缺少一个客观的可操作的评估评分系统。比如说,现在转诊的主要理由为臀部和下肢皮纹的不对称,实际上这个体征并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需要和其他高危因素和临床体征相结合,综合判断,这也需要一个评估评分系统。遗憾的是目前的确缺少这样一个客观有效地评估评分系统,有待于相关科研人员研究制定。
4 静态和动态超声检查的推广
北京市现在对6个月以下的孩子主要采用Graf静态超声检查,还没有开展Harcke动态超声检查技术。对髋关节稳定性的辅助检查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对超声影像学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培训,以提高DDH筛查工作的质量。另外,还存在超声影像学人员数量不足、孩子等待检查预约时间较长的问题,因此,超声检查的培训和推广也有待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