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图书馆分类编目外包的发展状况思考

2011-04-13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书商供货商编目

王 巍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所谓图书分类编目业务外包,是指图书馆和图书供货商之间,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数据传输,异地(或到本馆)帮助图书馆完成其图书分类、图书编目、图书加工任务的一项业务活动。具体说来,就是图书馆和图书供货商之间,通过协议、通过网上数据传输,根据图书馆的具体要求,将其所订购的图书,由图书供货商做成标准的“马克”数据,然后打包发送给图书馆,再由图书馆编目人员审校生成“种次号”(或“著者号”)后,再发送给图书供货商,由其完成其它业务加工任务的一项业务活动。目前我国各高校为了节省经费、人力物力等因素,也正积极探索这一业务。

1 我国高校分类编目外包产生及存在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给高校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高校图书馆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评估要求图书经费需占学校总经费的5%,每名学生平均图书100册,平均每年进书量4册,书目数据与实物相符。为了达到评估要求,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采编部每年要订购4万册纸质图书,是以前的4倍。在工作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必然会给编目工作造成巨大压力。不增加人员难以及时将文献提供给读者,而增加人员不可避免地带来编制、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编目业务外包十分必要。

2 目前我国高校分类编目外包中存在的问题

2.1 书商雇员的素质问题

图书馆图书采购大多采用招标形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书商迫于竞争压力都提供图书的分类编目业务服务。就目前笔者所了解和接触过的几家书商来看,其所雇分类编目人员大多是临时从社会上招聘来的,没有经过必须的专业培训,有的只是简单培训一下(图书的什么信息放在什么字段),就立刻投入满负荷的分类编目工作。有的书商所聘用的编目人员连《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都没有。或有分类法的也几乎不用,分类编目只是按套录数据或图书CIP数据照搬照录。有的书商所雇用的人员很不稳定,换人频繁。在笔者所接触的书商中,其中一家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换了三批人员,人员素质远不如图书馆员。人员素质的低下,造成分类编目数据质量的下降。

2.2 分类编目数据质量问题

书商往往同时承包了多家图书馆的分类编目业务,其雇员不可能完全了解各个图书馆的分类差别,一条数据供多家图书馆使用。因此,各图书馆的具体分类要求不可能真正得到兑现。为了尽快地完成任务,书商往往采取急功近利的方法,把数量作为衡量雇员业绩的惟一尺度,采用计件工资形式,导致雇员单纯追求数量,不考虑质量。

2.3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

分类编目外包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书商到馆加工,一种是馆外远程加工。不论哪种方式,都要把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对外放开,书商的雇员误操作或不良操作都将对书目数据造成损坏。这种损坏具有隐蔽性,而且不易发现。个别馆采用分库操作,即书商的雇员著录的数据放人一个临时库。一批书做完了验收后才与图书馆书目大库合并,这样虽然避免了书商的雇员对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的损坏(书商的雇员只对本批书目数据负责,对图书馆的书目数据无责),但在数据合并过程中常出差错。如字段宽度不一、数据格式不对、查重不准等,远不如把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直接放开来得方便。远程加工对图书馆来说虽然省去了不少麻烦(不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人员管理等),但网络的开放性所导致的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及黑客程序随时可能发生,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图书馆管理系统瘫痪。

2.4 书目数据后续维护问题

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需要持续性的建设与维护。现在的外包情况是每个图书馆面对多家书商,只在加工期内行使监督权利,数据只是抽查而没逐条审校,做完一批书结完书款后合同终止。对当时没有发现、后来发现的数据问题书商不承担责任。随着书商的更替,后续数据维护、更正责任只能由图书馆承担。

3 我国高校分类编目外包发展的最佳模式

3.1 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图书馆新书积压、新书滞后的现象,标本兼治

新书积压、新书滞后,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图书分类、图书编目业务外包,由供货商负责将其在网上所订购的图书在异地进行图书分类、图书编目、图书加工后,就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图书加工周期,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图书馆新书积压、新书滞后的现象,从而达到标本兼治,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师生对新书资料的需求。

3.2 能充分利用社会资金,降低图书馆的运作成本

从本质上讲,图书分类编目业务外包,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种经营战略和管理的一种新理念。它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图书馆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较大幅度地降低图书馆的运营成本。据统计,我国每种书的原始分编成本在7元左右。图书分类编目业务外包后,这些费用就由图书供货商来承担,从而为高校图书馆节省大量的图书加工成本,使高校图书馆有限的经费实现最大的效益。

3.3 能够弥补高校图书馆分编加工人员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

新书积压、新书编不出来、新书与读者见面时间过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采编部分类编目和加工人员太少等因素造成的。图书分类编目业务外包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极大地缓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不足。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将图书分类编目业务外包,由图书供货商来完成,可以减轻采编部的工作量,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新书的利用率。

网络传输模式,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图书分类编目业务外包的一种行之有效编书模式。但它并不是完善无缺的。我们在进行这种模式编书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当图书供货商将其所订购的图书做成标准“马克”数据打包发送过来,编目人员审校生成“种次号”时,对图书的分类难于界定。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其一,编目人员审校生成“种次号”时,看到的只是书目数据,见不到图书实体,对图书分类的对与错,只能根据内容简介,难于界定。其二,有的图书供货商的编目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没有受过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做成的“马克”数据并不标准,需要修改的款目很多。其三,编目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容易丢失,需要相互进行多次传输才能成功。所谓异地突击模式,就是供货商(或专门的图书加工公司)根据高校图书馆的要求,派出专门的专业编目人员和图书加工人员,来到本馆,帮助高校图书馆完成其图书分类、图书编目、图书加工的一种编书模式。异地突击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能一次性地帮助高校图书馆解决新书积压问题,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同时,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分类编目人员可以现场监督、指导,业务遗留问题较少。最大缺点就是,高校图书馆前期准备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要开辟专门的加工场地,准备多台电脑供其使用。

综上所述,高校的分类编目外包业务的产生和发展是符合我国高校图书资源的整合状况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网络传输这一信息化的工具来解决高校分类编目外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相信通过这一模式的实践应用,高校图书馆的分类编目外包业务一定可以发展得更好。

[1] 石继平.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及其策略[J].图书馆杂志,2004(4).

[2] 张力,孙佾琳.对我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现状的质疑与反思[J].图书馆建设,2008(7).

[3] 饶恩军.浅谈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实现[J].情报工作,2004(6).

猜你喜欢

书商供货商编目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销售管理及供货商选择
书商的广告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芯科成功收购全球ZigBee模块 领先供货商TELEGESIS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探讨
鞍钢成为LNG储罐用9%镍钢国产化供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