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素符号的教学与创新策略

2011-04-13刘卫玲

化学教与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元素符号记忆化学

刘卫玲

(江西省九江市第十一中学江西九江3320001)

元素符号是一种最简单、最基础的化学用语,可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元素符号内容属于无意义识记材料,学习中既枯燥又乏味,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记不住,学习效率不高,很难掌握到位。可是,由于它是一切化学用语的基础所在,所以就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元素符号不过关,那么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不可能过关。而化学用语掌握得好与坏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可见,元素符号的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

学习元素符号的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于保持,也就是说学生记元素符号速度很快忘记得也快。所以教师在对元素符号进行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与记忆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记忆习惯十分重要。经心理学研究证明有效且适合于学习与记忆元素符号这种简单知识的策略或方法如下。

一、复述策略

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例如,学生为了记住外语单词,必须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念单词。要背诵一首古诗,也必须多次重复。同理,学生要记住元素符号也要经过这一过程,也必须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念各种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也可以采用不念只写的方法,还可以采用边念边写的方法。这种重复的目的就是记住元素符号。当然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不至于太枯燥,我们教师可以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记住的27种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位于前20的元素整合在一起然后编写成五言诗:

氢(H)氦(He)锂(Li)铍(Be)硼(B),

碳(C)氮(N)氧(O)氟(F)氖(Ne),

钠(Na)镁(Mg)铝(Al)硅(Si)磷(P),

硫(S)氯(Cl)氩(Ar)钾(K)钙(Ca),

金(Au)银(Ag)铜(Cu)铁(Fe)锌(Zn),

锰(Mn)钡(Ba)铂(Pt)汞(Hg)碘(I)。

前面20种元素符号中锂(Li)、铍(Be)、硼(B)只记住顺序即可,而其它27种元素符号和名称都是要记住的,但上述元素中的后10种顺序可以颠倒,金(Au)银(Ag)铜(Cu)铁(Fe)锌(Zn)的编排顺序与“五金(金银铜铁锡”)谐音。

复述要达到提高记忆效率的目的,还要采用复述与结果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盖茨(A·T·Gates)在1917年的实验表明,重复与结果检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比单纯重复的方法,在即时记忆与延时记忆的效果上明显要好。通俗地讲,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回家背再到学校来听写就是这样一种复述与结果检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复述是一定要学生来完成,但结果检验不一定要教师完成,因为所有的结果检验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话,可能占用的教学学时数过长,所以教师除了可以采用在课堂上听写的方法外,还可以抽样背诵(抽背)、小组长检查、同桌互查等多种方法来对复述的结果进行检验。但不管是哪种检验方法,把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找出来并及时解决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二、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记忆术是典型的精加工技术。例如在元素符号的检验过程中学生把铝(Al)与氯(Cl)混淆、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区别开它们并永久性保持,铝字的右边是双口,它与大写字母A有形似之处,或者根据原子序数铝在氯的前面,正好A在C之前,这样两者就不会混淆了;又如,学生把钠(Na)与氖(Ne)混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元素符号与拼音中的音似相结合,钠的拼音(na)正好与其元素称号一致。这样学生永远也不会再把Na写成Ne了。还有学生把元素名称中“钙“写错,我这样把钙介绍给学生:“有钱的乞丐、抱着金饭碗去要饭的人”,这个观念与钙建立了联系,学生就能把钙字写对。又如学生把“汞”错写成“贡”,汞在常温下为液态,“水”在常温下也是液态,这个观念与汞建立了联系以后,也不会把汞写成贡了。因为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是不可分开的,而且也是课标要求的,所以元素名称也是元素符号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组织策略

组织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比如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那么我们在进行元素符号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组织策略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27种元素按首字母相同的原则分类强化:

铝(Al)氩(Ar)金(Au)银(Ag),

碳(C)氯(Cl)钙(Ca)铜(Cu),

镁(Mg)锰(Mn),

氮(N)氖(Ne)钠(Na),

氢(H)氦(He)汞(Hg)……

我们还可以将所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与生活实际联系来保持有效记忆,比如: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家庭中首饰常含有的元素:金(Au)银(Ag)铂(Pt);钻石(C);宝石(Al、O);水晶(Si、O);珍珠(C、O、Ca);家庭生活中常用到的水管(Fe)、导线(Cu)、体温计(Hg)、不锈钢厨具(Fe、C、Mn等):炒菜用的加碘食盐中所含有的元素有:钠(Na)氯(Cl)碘(I);常用的牙膏中有含氟(F);常用的保健品中含钙(Ca)、铁(Fe)、锌(Zn)、磷(P)等等。所有这些组织策略都是为了学生保持长久记忆服务的。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发现,用不同的组织策略来巩固元素符号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元素符号变为生活中有趣的化学知识。

四、创新策略

前面所述的三种元素符号的教学策略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元素符号的较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进行元素符号的学习后立刻又接着学习化学式。学生消化元素符号的时间太短,不利于元素符号的掌握,也就不利于化学式的学习,同时也就必然影响到化学方程式及离子符号的掌握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近几年的元素符号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安排上的创新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具体的创新安排如下:

从绪言课开始让学生接受元素符号,因为绪言课中教材中就有提到元素问题。然后在接下来的第一单元中每天让学生记3~5种元素符号(告诉学生书写时要求“一大二小”)并及时检验记忆效果,在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学完后,我及时把元素符号的教学内容提过来,除元素的概念先不讲以外,元素符号的书写、意义此时都可以讲。尽管元素符号的意义讲解时好像学生不理解,实际上没有关系,几个原子或一个原子的说法或者宏观意义还是微观意义等到学完元素概念后第四单元再学,学生也很难理解。因为这部分内容本身就是抽象难理解的但又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只有让学生边掌握边理解,甚至是先掌握后理解。把元素符号的教学内容放到第一单元后学习有明显的好处:第一,学生刚接触化学,兴趣非常浓、学习热情很高,记忆元素符号当然也更有效果;第二,人教版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每一课时都有实验,加上元素符号这一没有实验的教学内容时学生不会明显地感觉枯燥,相反还会觉得有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对元素符号的掌握;第三,第一单元学完后进行形成性单元测验时可以对元素符号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检验也有利于学生对元素符号的掌握;而且在接下来的二、三单元教学和测验中还可以对元素符号的内容进行强化和检验,到第四单元学元素及元素符号时学生早就非常熟练了,当然对化学式的掌握也就轻松多了。

几年的实践效果非常不错,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刚开始把元素符号介绍给学生时一定要强调规范书写,什么叫“一大二小”,书写时应怎样写才算遵守了这种规则?否则学生容易出现书写不规范的问题。

不管是教学策略还是创新策略,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智慧地安排和设计教学环节。让我们共同努力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刘雄雄.浅谈元素符号之教学[J].甘肃教育,2006,(8)

猜你喜欢

元素符号记忆化学
优化初中化学元素符号教学“三策略”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韵律记忆对元素符号的三重表征认知研究
闯关!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