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汤治疗隐匿性肾炎 50例
2011-04-13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中医科天津300300
张 蕾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中医科(天津 300300)
隐匿性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由于临床表现轻微或毫无症状而得名。隐匿性肾炎病人,在临床上多无明显的症状,但表现为持续性轻度蛋白尿和或复发性或持续性血尿,故又称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2003年至 2010年,笔者应用自拟益肾汤加减治疗隐匿性肾炎 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0例,男 33例,女 17例,平均年龄33.4± 7.5岁;对照组 40例 ,男 19例 ,女 21例 ,平均年龄 38.5±6.1岁。两组病程均为 3个月至 1年。全组 90例中均表现为①间断或持续性镜下血尿;②有或无轻度蛋白尿,尿蛋白定量 <2g/d;③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肾功能正常。两组之间患者年龄、病程、症状相似,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益肾汤加减:何首乌30g,山药 20g,炒杜仲、生地、芡实各 15g,续断、菟丝子、甘草各 10g。若邪热扰肾型症见:肉眼血尿,尿色赤和或有微沫,心烦口渴,大便干,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祛邪清热,凉血止血。上方加白茅根 30g,金银花20g,小蓟、连翘各 15g,栀子、淡竹叶各 10g。湿热蕴结型症见:肉眼血尿,尿色赤和或有微沫,口苦不渴,舌红,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上方加黄柏、车前子、豆蔻、佩兰、茜草各 10g,茯苓 15g,生地炭20g,去生地。气虚血瘀型症见:肉眼血尿,尿色淡红和或有微沫,尿中可夹有血块,神疲乏力,偶有腰部刺痛,舌淡黯,苔白,脉涩。治宜补气,化瘀止血。上方加黄芪、益母草各 30g,党参 20g,丹参 15g,三七 3g(冲服)。阴虚内热型症见:肉眼血尿,尿色鲜红和或有微沫,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上方加天花粉、仙鹤草、鹿衔草各15g,山茱萸、知母各 10g。气阴两虚型症见:肉眼血尿时轻时重,尿色淡红和或有微沫,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或弱。治宜补气养阴。上方加黄芪30g,太子参 20g,三七 3g(冲服)。上述药方用 500mL水,文火煎取 200mL,分两次于饭后 30min服用,每日1剂,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对照组:采用中成药雷公藤多甙片 10mg~20mg,3次/d,口服,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两组接受治疗均为 2个月。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87年制定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完全缓解:离心尿镜检红细胞完全消失;显效:离心尿镜检红细胞>3个/HP;有效:离心镜检红细胞少许,或较治疗前减少 50%;无效:离心尿镜检红细胞减少不明显或反增加者。
治疗结果 治疗组 50例,完全缓解 15例,显效20例,有效 10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90%;对照组40例,完全缓解 4例,显效 6例,有效 6例,无效 24例,总有效率 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隐匿性肾炎因其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得名,大部分患者是在偶尔体检中发现的,虽然其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如果不加以重视亦可造成肾功能损害乃至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中医学将本病纳入“尿血”范畴。认为津血不能自行,全赖心气的推动、脾气的统帅和肾气的固摄,方能循行于经脉,散布于全身。其病机与阴虚内热、血络受伤,气阴两虚、血不归经,邪热扰肾、迫血妄行有关[1]。若心火亢盛下移于小肠或脾肾亏虚,统摄无力,则水谷精微与血液注泄于下[2];或因素体亏虚复感湿热外邪,湿热蕴结下焦,灼伤血络;或劳伤于肾,肾失封藏;或久病伤阴导致阴虚火旺,虚火内炽,灼津伤阴,络破而出血,至后期,又常兼有瘀血滞留,血不循经而外溢,以致阴血精微长期流泄不止。隐匿性肾炎的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为链球菌、其他球菌、某些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免疫反应致肾脏损害,根据肾活体组织检查,病理改变可有系膜细胞增生,膜增生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类型。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只能防治感染 ,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 ,禁用损肾药物 ,以延缓肾功能恶化。
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尿血证治》中提出:“病者小便出血,多因心肾气结所致,…。”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中指出:“尿血,溺病也,其原由于肾虚。”自拟益肾汤中诸药补肾益肾之功效。笔者在隐匿性肾炎的临床治疗中,以补肾益肾为基础,针对患者夹有湿、热、虚、瘀不同症型,予以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1]聂莉芳.血尿的诊断与中医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9.
[2]朱成英,莫燕新.六味地黄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 ,2010,31(12):1589-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