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37例疗效观察
2011-04-13马建文曹志强
马建文,曹志强,张 渊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西宁 810000)
2006年 5月 ~2009年 7月,我院采用颈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患者 37例,男 21例、女 16例,年龄 45~62岁、平均 52岁,病程 0.8~16年、平均 8.2年;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肩颈部疼痛,行走不稳,四肢麻木、无力等;体格检查:肢体肌力下降,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阳性,病变累及 1个间隙者 19例、累及 2个间隙者 14例、累及 2个以上者 4例。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颈丛麻醉,取右颈前斜切口,胸锁乳突肌前缘间隙入路,沿血管鞘和内脏鞘之间进入椎体前,C臂透视确定病变间隙,切除病变节段的椎间盘,如为 2个或 2个以上间隙突出,先切除相邻的上下椎间盘及终板,以两侧颈长肌内侧缘为界,咬除大部分椎体直达椎体后缘,用小角度刮匙刮除残余椎间盘及骨赘,彻底减压,取自体髂骨修成合适形状,嵌入骨槽内,安放颈前路锁定钢板,钢板中置钉固定植骨块,所有患者于术后 1、3、6、12个月拍片复查,其神经功能依据JOA标准进行评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随访 3~18个月、平均 10.6个月。术后 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脊髓、大血管、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无钢板螺钉松动、脱钉、断钉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神经症状、脊髓功能明显改善者 24例,优良率 91.9%。术前 JOA评分为(9.1±5.1)分,术后 1年 JOA评分为(21.2±3.7)分,治疗前后 JOA评分比较 P<0.05。
讨论:颈椎退变起源于中年早期,约 95%患者有神经根痛等临床表现。颈曲是反映颈椎退变的重要指标,对颈椎病的治疗应以恢复颈曲为重要目标。虽然有人认为外科手术并非最佳的治疗方案,但是颈椎病一经确诊就应早期手术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颈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应用于临床。颈椎前路钢板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性和张力负荷作用,其功能为当颈椎伸展时起张力带作用,当颈椎屈曲时起到支持钢板的作用,使得颈椎生理屈度和高度得以维持,椎间高度的维持既扩大了椎间孔,又恢复了周围软组织的张力,使病变节段后纵韧带在内固定支持的纵向力作用下向椎体内收,减轻了颈部活动时韧带的皱褶,进一步达到减压目的,从而避免了由于椎间高度丢失或椎间隙塌陷造成的继发性神经损害,降低了再次手术率。颈前路锁定钢板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锁定装置是通过 1枚锁紧螺钉锁定 1对松质骨螺钉,使钢板、螺钉、椎体和植骨块牢固地联成一体,不仅为椎间提供暂时的稳定,还可保持对线并在融合过程中脊柱的稳定。本研究结果表明,切除病变椎间盘、刮除终板中央 20%的皮质后行椎间植骨,椎骨融合率为 100%,近期疗效优良率达到 91.9%。
因此,颈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颈髓减压彻底,内固定可靠,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稳定的条件,植骨融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