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42例观察

2011-04-13张继荣

山东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髋内松质骨拉力

张继荣,赵 卫,曾 勇,张 全,杨 彬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贵州兴义 562400)

股骨粗隆下骨折非手术治疗并发症较高。2003年 6月~2009月 9月,我院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患者 42例,男 32例、女 10例,年龄 23~78岁、平均 52岁;左侧骨折 25例,右侧骨折 17例;均为闭合性损伤。致伤原因:跌落伤 16例,车祸伤 20例,撞击伤 6例。按 Seinshermer分型:ⅡA型 3例、Ⅱ B型 4例、Ⅱ C型 8例,ⅢA型 8例、ⅢB型 3例,Ⅳ型 5例,Ⅴ型 11例。手术时间为伤后 3~8d、平均 5 d。

方法:入院后均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常规术前检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高龄患者伴有内科疾病者,请内科医生会诊,并作相应的治疗。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仰卧位,患侧髋部垫高,取股骨大粗隆及其远端外侧切口,暴露股骨大粗隆及骨折端,对大的骨折块可先行复位,用钢丝或拉力螺钉固定,使大部分骨折尽可能变成远、近两部分骨折进行复位,待骨折端复位满意后,将长度合适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紧贴大转子与股骨干外侧,在钢板近端固定孔中先钻入 2~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逐一钻孔,作钢板近端螺钉孔向股骨颈方向钻孔,分别拧入 3枚长度合适的松质骨拉力螺钉,确保最后 1枚螺钉通过股骨矩,然后分别行远近端钢板螺钉置入。固定牢固后,冲洗伤口,置引流管引流,关闭伤口。术后 3 d开始股四头肌锻炼,并逐渐进行髋、膝关节主动与被动屈伸功能锻炼。2~3月复查 X线一次,骨折临床愈合后,患肢逐渐下地负重行走。

结果:所有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诊 7~26个月,X线检查显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 6~12个月,未出现髋内翻、内固定失败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讨论:股骨粗隆下骨折是常见的下肢骨折,多为不稳定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治愈率为 36%~50%,仅用于无法手术治疗的骨折,且其愈合时间长、并发症较多。而手术治疗能使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能使患者早期活动,便于护理,缩短卧床时间,可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大大降低了病死率及病残率。

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属于钉—板内固定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根据股骨近端外侧形状设计,其近端呈勺状,与股骨大粗隆相匹配,能有效地控制固定大粗隆部骨折块。②具有足够的内固定强度,有 3个呈三角分布的松质骨螺钉孔,3枚松质骨螺钉可朝不同方向向股骨颈内侧拧入固定,对骨折近端有较强固定,具有较强的抗股骨颈旋转作用和抗弯能力,可满足非负重下肢体活动的需要。③螺钉与钢板分开,连接灵活,操作简单。④钢板近端还有 2~3个备用孔,可配合拉力螺钉对小粗隆骨折块进行固定,使内侧得以建立骨完整性。

对股骨粗隆下骨折应重视股骨近端内侧结构的完整。术中需对内侧的骨折块复位固定,对复位后骨折端内侧缺损者应取自体髂骨植骨,并充分填塞缺损处间隙,防止应力集中于钢板及螺钉,出现螺钉松动、钢板疲劳断裂等内固定失败,导致肢体短缩、畸形和髋内翻的发生。术后应根据骨折的类型,骨质疏松情况及内固定的稳定程度来综合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本文患者随访 7~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螺钉松动、脱出,钢板无折弯、断裂等并发症,仅 2例因断端粉碎严重,患者下地负重过早出现轻度髋内翻。因此我们认为,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猜你喜欢

髋内松质骨拉力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警惕先天性髋内翻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分析
自不量力
骨小梁仿生微结构的解析与构建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犬股骨髁种植体挤压植入动物模型的建立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髋内翻28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