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阳光透进课堂
——也谈创设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情境

2011-04-13胡晶

化学教与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创设化学情境

胡晶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苏金坛213200)

让阳光透进课堂
——也谈创设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情境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苏金坛213200)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课堂情境的内涵,并对课堂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情境;必要性;原则;途径;注意点

什么是情境?汉语辞典解为:情,情感、情思、情性;境,景、物、场所。联系起来,情境即是感情形成的场景氛围。而所谓课堂情境则为师生凭借相应的课堂教学环境、条件、方式和媒体,在共同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师生互动——细节生成——氛围濡染——交融升华”的教学场景诗画。

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包括以人为本,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师生互动,加强教学的人文性和体验性,构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都离不开创设课堂情境。为了更新观念和创新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教研、教改的整体层次,更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十分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

一、中学化学创设课堂情境的必要性

课堂情境是教学的高品位、高层次、高境界。其功能包括:(1)课堂情境有利于把素质教育具体化、形象化;(2)课堂情境有利于推动课改的落实与深化;(3)课堂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具体来说,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又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具有情境性。适宜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引发学生情感的产生和正增长。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从而有效地改善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可以从生动的应用活动中深刻的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并学会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和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增强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

二、中学化学创设课堂情境的可行性

“教学情境”是“教师、教材、学生”等诸多教学因素中可变性最大的一个因素,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证。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这样的情境呢?

1.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因此,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本着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原则,即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自觉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途径

(1)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本身的魅力来创设情境

化学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原理或规律的过程。通过实验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实验现象和事实等感性认识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经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模型化等,以形成化学概念和原理、定律,从而达到对化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例如讲到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后,教师可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吗?”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会答“可以!”教师可再引导:“如果可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得出初步结论是如发生反应,会有红色的铜析出。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演示出这一实验,结果会发现金属钠浮在溶液表面不断游动,最后溶液中生成蓝色沉淀。这一现象与初步估计的相矛盾。此时的学生充满疑惑,教师只需略加点拨,指出运用上述结论时,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应除外。

又如上原电池这节课时,可用以音乐贺卡、铜纽扣、铁钉、西红柿为原料的实验作为课的开场,学生容易被教师通过实验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呈现出的实验现象吸引,同时也激发对产生现象原因的探究兴趣。

要知道,化学给学生所带来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实验。因此,我们要善于尽可能多地利用实验本身的魅力来创设真实的情境,“以情感人”!(此处的“情”指的是情境)。

(2)要善于从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结合点来创设情境

生活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所学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等。现在不管是新教材的要求,还是高考中的考点,社会生活和化学间的联系都是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的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上《酸碱中和滴定》这节课的开始,我就先展示了两张图片给学生,分别问他们图上的花是什么?他们很快就告诉我一个是百合花一个是康乃馨。我不慌不忙的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花语是什么吗?”学生都笑着摇摇头,我说:“百合花代表着百年好合,康乃馨代表着无私的母爱。这两种花不仅花语不同,而且各自的喜好也不一样。百合花喜欢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而康乃馨则更喜欢偏碱性的土壤。”说罢,我拿出事先准备的一烧杯泥土,“同学们,这是在我们教室楼下的花圃里挖来的一点泥土,请问,你们有什么方法能告诉我们这花圃里的泥土是适合百合花还是更适合康乃馨呢?”紧接着同学们讨论后告诉我用pH试纸测试泥土的浸出液的酸碱性,从而得出结论适合百合还是康乃馨。趁着同学们兴趣高涨,我又拿出一个试剂瓶:“同学们都很厉害,那能不能再帮我一个忙?我这儿有一瓶丢失了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还能用刚测试土壤酸碱性的方法来为这瓶溶液贴上标签呢?”同学们讨论后说:“不行。”我然后就告诉同学们:“今天啊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酸碱中和滴定,来试着为这瓶溶液贴上合适的标签。”这样,我们就真正做到了从社会生活走进化学,又用化学知识来指导社会生活。

(3)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情境

我国古代教育家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创设的情境,是思维的引发剂,应使人困惑;或令人兴奋;或引人入胜;或引人深思。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在学生知识疑惑处在学生求知兴奋处、在学生意见分歧处、在学生思维创新处来创设情境。例如《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情境创设:

[提出任务]为了弄清楚原电池的原理,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把铜丝(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观察铜丝(片)表面有没有气泡产生;如果没有,试试把铜丝(片)与锌片接触。

[问题情境]

思考实验1.推测铜丝(片)表面生成的是什么气体?设计实验验证。

思考实验2.什么情况下铜丝(片)表面才会有氢气生成?设计实验验证。

思考实验3.为什么溶液中的氢离子会在铜丝(片)表面变成氢气?设计实验验证。

思考实验4.哪个是正极?哪个是负极?设计实验验证。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这是学生所熟知的,可现在铜丝(片)上却有氢气产生,这不是矛盾吗?这一下就把同学们的认知兴趣激发起来了。通过一系列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实验探究,在经历跟科学家类似的研究过程之后最终认识、理解原电池原理。

(4)要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创设情境

马卡连柯曾经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在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学语言是主要媒体。教师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情感,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易把学生带入探索情境中去。如催化剂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个十分难懂的概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给学生讲述:一个人要隔着一条河从甲地到乙地,共有两种走法:一种是先沿着河岸到很远处过桥,路远费时(比喻反应本身会进行但速度慢);另一种走法是在甲地坐船到乙地,路近速度快(比喻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途径使速度加快),而化学反应使用催化剂就像人坐船从甲地到乙地,路近速度快。这里的船相当于反应的催化剂,它加快了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参与了这一过程(比喻催化剂本身参与了反应),但船本身在人上船与下船后,质量和性质不变。对于负催化剂则可以反其意而用之。生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将学生迅速带入乐学的情境之中,学生也就乐于参与了。

(5)要善于从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驱动探究来创设情境

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前提,而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问题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问题从情境中来。学生通过自己对某一情境的观察、分析、综合,经过归纳、抽象、思维,联想质疑,才能提出有价值的、尚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并在问题驱动下展开探究。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驱动探究来创设情境。例如:我在介绍碳酸氢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时,设置了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胃酸主要成份是什么?Al(OH)3和NaHCO3,都能中和胃酸吗?原理如何?联想一下:“何为胃溃疡?当患者溃疡或者一般胃酸过多的胃病患者是否都可以服用含Al(OH)3和NaHCO3的胃药?”这样的设计,既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习了Al(OH)3和NaHCO3的性质,还通过启发学生联想到NaHCO3与盐酸反应时有气体产生,会增加溃疡的不适感,以此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的方法。

(6)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11%是通过听觉获得。而在“注意比率”的研究发现,通过视觉的注意集中比率为81.7%,听觉只达到54.6%。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创造一些声像具备的画面,配以声音的刺激,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氯气的生产原理”这一节教学中,教材中提到“氯碱工业”但没做深入的介绍。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可以看到非常丰富的工业应用,既开拓视野又了解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还可以观察到在电解池中直观、形象的电极反应。从而较快地理解和掌握物质在不同电极发生的变化,为以后的学习电解反应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可以运用有关实物模型创设情境,如矿物样本、有机物分子模型等。运用三维虚拟技术创设情境,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晶体的空间结构。也可以借助戏剧文学创设教学情境,如介绍Ca的反应有:于谦的《石灰吟》,杜甫的《客从》。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途径,就可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

3.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注意事项

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创设的情境除具有真实性外,还应该具有适时性、全程性、发展性等特点。

(1)情境的适时性

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一般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一问题开始前进行,以利于学生对本节课堂教学内容或某一问题的学习;有时也可能在课堂教学结束或某一问题结束后进行,以便于学生对本节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总结或以便于引出一个新的问题。总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时机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适时进行。

(2)情境的全程性

情境的全程性一方面指某一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切忌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只是为了“贴创设情境的标签”,而后的教学内容、过程与前面所创设的情境无关的“戴高帽”现象。另一方面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的不断进行要不断创设新的情境。

(3)情境的发展性

情境的发展性一方面指创设的某一情境涵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部或大部分,能随着课堂教学内容发展而发展,能够引发后面多个问题的自然提出,使整堂课的设计显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另一方面指创设的某一情境要能够随着课堂教学内容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

化学情境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并优化的过程,我们应当多加反思。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的“教人发现真理”。中学化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落实、研究和探索更多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1]余文森.论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J].教育探究,2006,(3):7-8

[2]赵玉泉.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学,2007,(9):22-23

[3]陈克福.浅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J].教研论坛,2010,(4):32-33

[4]吴甸起.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J].青年教师,2007,(6):24

[5]马小彬.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及案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6):36

1008-0546(2011)07-0041-03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07.019

猜你喜欢

创设化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护患情境会话
奇妙的化学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