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穿刺部位PICC并发症比较

2011-04-13

山东医药 2011年22期
关键词:肘部静脉炎内皮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目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临床应用越来越广。但其存在一系列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PICC穿刺置管位置多样,不同穿刺置管部位PICC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有差异尚不明确。2008年11月~2010年5月,我们比较了不同穿刺部位PICC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80例接受PICC化疗患者,男113例,女67例。年龄35~56岁。随机分为肘下组、肘部组、肘上组各60例。分别从肘下静脉、肘部静脉、肘上静脉处穿刺行PICC化疗半年。统计比较各组PICC后导管感染、深静脉血栓、导管异位、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肘下组发生导管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1例、导管异位2例、静脉炎2例,肘部组分别为4、7、7、8例,肘上组各为1例。肘部组深静脉血栓、导管异位 、静脉炎发生率较其他组升高(P均<0.05)。

讨论:导管置入后反复摩擦、活动,不但易引起静脉炎,而且易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局部发生急性炎症时,体内大量的炎性因子可增加内皮对炎症介质敏感性,促进白细胞黏附,增加血管通透性以及降低内皮表面抗栓性,诱发血栓形成。另外,导管置入反复活动、摩擦,导致局部血管内皮损伤与排斥反应,产生血液浓缩,血小板聚集导致高凝状态,可能在中心导管上形成微小血栓。患者置管侧肢体屈曲,外展旋转导管随肢体运动加大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导管随肢体屈曲而改变位置,也是导管异位的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肘部组深静脉血栓、导管异位、静脉炎并发症较其他两组高,其原因是肘部组导管与皮肤之间的摩擦较其他组多。故笔者认为临床上在置PICC导管时,应选择肘上、肘下部位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特别是肘上贵要静脉为佳。

猜你喜欢

肘部静脉炎内皮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一肘部练习(中级篇)
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治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