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眶上微骨窗入路切除鞍区肿瘤39例报告
2011-04-13
(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安阳455000)
鞍区肿瘤由于部位重要,常累及下丘脑、垂体柄、垂体及视神经等结构,手术难以显露,肿瘤全切除较困难。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眶上微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39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鞍区肿瘤39例,男25例、女性14例,年龄31~67岁,病程2个月~6 a;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14例,头痛10例,呕吐8例,精神萎靡7例。
手术方法:全麻前先行腰大池穿刺置管引流,引流管暂时夹闭,待切开硬脑膜后再开放引流。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Mayfield-Kees三钉头架固定。于额骨颧突处用高速气钻磨一直径约0.5cm骨孔,用铣刀紧贴眶上缘铣开约3.5cm×2.5cm骨窗,骨窗2/3位于额部,1/3位于颞部。术中可根据需要调整体位,以满足病变暴露的需要。开颅后在显微镜下解剖颈动脉池、视交叉池等脑底诸池,探查颈内动脉外侧、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视交叉前、终板间隙和视神经外侧,分离肿瘤时要从这些间隙肿瘤推移突出或明显处。先切开肿瘤行囊内取瘤,随着瘤体的缩小,电凝供应肿瘤的血管,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面即蛛网膜下腔与肿瘤表面仔细分离。最后切除或反复电灼受累硬膜,磨除受累骨质,修补颅底。术毕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
结果:本组鞍区肿瘤显露良好,Simpson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24例,Ⅲ级切除1例。术后病理报告为垂体腺瘤14例,脑膜瘤4例,颅咽管瘤5例。术后随访6个月~5 a,平均3.8a),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无肿瘤症状性复发。
讨论:临床上通常用单侧或双侧眶上入路或翼点入路切除鞍上脑膜瘤,但额下入路尤其是双侧额下入路,骨窗大、牵拉额叶明显甚至造成下丘脑损伤。微骨孔开颅切口小、骨窗小,既可达到常规开颅的显露效果,并能缩短手术及脑组织暴露时间,有利于伤口愈合。我们采用经眶上微骨窗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在脑牵拉很轻的情况下,肿瘤均获得良好显露,手术创伤小。手术中被分的颞肌蒂部与设计的菱形小骨瓣外下方相连,开颅时不丢失骨质,可达到满意的固定和复位,无须骨性重建,术后外貌恢复理想。
鞍区肿瘤患者术后主要死于严重并发症。为避免并发症发生,术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分离肿瘤时,应循肿瘤的表面进行,因周围正常神经结构与肿瘤间都有明确的边界,但对与肿瘤粘连紧密的漏斗、垂体柄、灰结节和内侧隆起等结构应在高倍镜下仔细辨认,清楚分离。②除注意减少下丘脑和垂体柄本身的损伤外,还应特别注意供应保护这些结构的穿通动脉,对维持下丘脑内重要神经核团的功能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