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畜共患蜱媒性疾病的防治

2011-04-13姜秀华山东省菏泽市动物防疫监督所274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3期
关键词:人畜性疾病

姜秀华 (山东省菏泽市动物防疫监督所 274000)



人畜共患蜱媒性疾病的防治

姜秀华 (山东省菏泽市动物防疫监督所 274000)

本文介绍了新型人畜共患蜱媒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这种疾病。

1 人畜共患蜱媒性疾病流行病学

1.1 发病特点 美国、斯洛维尼亚、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及韩国等均有此病发生,据国外报道,该病与莱姆病的地区分布相似。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6~8月为发病高峰,不同国家因气候不同而略有差别,多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月份。发病人群以40~70岁居多,发病地区集中在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带。

1.2 传播途径 (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2)动物宿主持续感染,是病原体维持自然循环的基本条件。国外报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储存宿主包括白足鼠等野鼠类以及其他动物。在欧洲,红鹿、牛、山羊均可持续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3)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导致传播。国外曾有屠宰场工人因接触鹿血经伤口感染该病的报道。2006年,我国安徽省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时,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和医护人员9人发病。

1.3 主要病理变化 多脏器周围血管淋巴组织炎症浸润、坏死性肝炎、脾及淋巴结单核吞噬系统增生等,主要与免疫损伤有关。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中性粒细胞后,可影响宿主细胞基因转录、细胞凋亡,细胞因子产生紊乱、吞噬功能缺陷,进而造成免疫病理损伤。

2 人畜共患蜱媒性疾病临床表现

2.1 潜伏期 一般为7~14d(平均9d)。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体格检查可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少数病人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少数病人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如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老年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及进行激素治疗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危重。

2.2 临床主要特征 (1)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2)自觉症状:被蜱虫叮咬者有瘙痒或疼痛感(3)蜱麻痹:由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4)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5)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有的伴有神经症状。

3 诊断

早发现是关键,诊断时要密切注意发烧者血小板是否减少,延误治疗会引起并发症。据了解,该病很容易出现误诊。若延误治疗,患者可出现机会性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直接影响病情和预后。诊断应与其他病区别,以免误诊。2009年商城已出现因蜱虫而死亡的病例,但许多医生仍不认识此病,诊断为感冒、脑炎、精神病等,延误了治疗。

4 治疗

4.1 蜱虫螫伤治疗 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对伤口周围注射0.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4.2 治疗方案 本病治疗方案以抗生素为主,应尽早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并发症。四环素类对该病有效,磺胺类药物可刺激病原体生长,应禁用。通常首选强力霉素,治疗疗程不少于7d。强力霉素口服成人用量为0.1g/次,2次/d,首次服用剂量加倍;8岁以上儿童用量为首剂4mg/kg,之后,每次2mg/kg,2次/d。一般退热后再用3d,待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各种酶学指标基本正常,症状完全改善方可停药。对强力霉素过敏或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者,选用利福平,成人450~600mg,儿童10mg/kg,1次/d,口服。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多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流食或半流食,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5 预防

5.1 做好公众卫生工作和疫区民众防护教育 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结合垦荒,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蜱。进入有蜱地区工作要穿五紧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DEET),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将蜱虫摘除或是用手指将其捏碎。

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叮咬。尽量不养宠物,养的话应定期对宠物驱杀体内外寄生虫,经常用威露士稀释后给宠物泡澡消毒防虫,且少与其有亲密接触,尽量少带宠物到人员集中地区,以防止与其他动物交叉传染与被传染。

5.2 加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 加强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人畜共患蜱媒性疾病的能力,规范其治疗行为,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能力,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流行。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及时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逐步提高对该病的实验室检测能力,掌握实验室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5.3 隔离及防护 对于一般病例,按照虫媒传染病进行常规防护。在治疗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病人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做好病人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环境和物品的无害化处理。

6 紧急情况下的注意事项

6.1 蜱虫叮咬时的注意事项 如发现被蜱虫钻入皮肤,切勿自行取出,应及时去医院。经医生在伤口周围消毒后打麻醉药,在伤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镊子轻轻夹出。蜱虫头有倒勾,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被蜱虫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它吹走,否则其毒素伤害会更大。

6.2 应急措施 疫区疾病控制中心一定要迅速如实上报疫情,不可瞒报,以防止疫情扩散。发现首个病例后应及时对疫地进行调查监测,掌握了其传播区域和传播途径,制定一系列防控措施,如对基层特别是县乡村医护人员开展培训,免费下发无形体病防治手册,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控意识。出现暴发疫情时,应采取灭杀蜱、鼠和环境清理等措施,降低环境中蜱和鼠的密度。对病人、病畜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应进行消毒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对病人、畜实施隔离。

(2010–12–21)

S855.9+9

B

1007-1733(2011)03-0015-02

猜你喜欢

人畜性疾病
人畜共患病对从业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方法探析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对基层动物防疫员感染人畜共患病的调查与思考
浅谈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中西医结合联合TDP照射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68例
谨防人畜共患猪流感
PARthanatos在神经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
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