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之我见
2011-04-13王天华
王天华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6)
与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一样,高职院校图书馆同样是院校的信息中心,其文献资源的结构、数量、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都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笔者将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1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起步较晚,主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成立和发展,最长的也不过二十几年。其中有些院校是由原来的职业大学转型而来,有些院校则是由大专与中专合并发展而成,还有一部分是本科院校新建的二级学院等。笔者经过长期考察和了解,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大多数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存在“五偏”,即经费投入偏少、信息资源基础偏弱、文献资源更新速度偏慢、资源的利用率偏低、电子资源比重偏少等问题。
1.1 经费投入偏少
由于高职院校起步较晚,不管其前身是哪类学院,升格为高职后对学院的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硬件的要求。据了解,不少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的长期无采购经费,有的学校即使有投入也少的可怜,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放在了说起来重要,办起来次要的位置。
1.2 信息资源基础偏弱
如上所述,由于许多新建高职院校由技校、中专等层次较低的学校整合而成,因此这些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也相对薄弱,信息资源的原始积累有限,藏书量一般在十几万到几十万册之间,有的还不足十万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监测指标》的规定,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平均图书应为55—75册,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图书馆指标要求中更明确提出工科、农林院校图书馆至少应达到生均图书60册、生均年进书量2册的指标。据笔者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不完全了解,目前有相当一批高职院校评估前图书馆信息资源累积总量连生均30册都达不到,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所占得比例更是少的可怜,远远达不到生均60册这一指标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薄弱的现象难以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3 资源利用率偏低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一般由教务部门管理,加上起点较低、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对馆藏资源建设一直缺乏长远的规划。即使后来成为独立的教辅部门,由于缺乏经验,也不能及时依据高职院校的性质、任务以及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馆藏资源体系,更不用说突出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和计划性的原则进行馆藏资源建设了。这样就导致了一些高职图书馆馆藏图书不但数量少,而且相当一部分图书与本院所开设的专业关联度较低,出现了图书上架后多年无人问津的现象,形成了读者需要的图书馆没有或者很少,图书馆所拥有的和能够提供的,读者又不需要或者不十分需要的尴尬局面。以上各种原因导致高职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质量不高,出现了流通率低的现象。馆藏资源难以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课外阅读、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这些主要教学活动的信息需求,严重影响图书馆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的发挥,影响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
1.4 文献资源更新速度偏慢
高职院校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专业设置与整合前原有的中专教育、大专教育以及技校教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原来的学校由于资金的原因有的长期没有新的馆藏补充,因此,原有的部分专业文献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另外,近几年来高职教育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以及各地经济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的调整,也使一些高职的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体系与教学要求变得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科技文献爆炸性增长,从而加速了图书馆原有科技文献的老化,对高职图书馆馆藏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1.5 电子资源比重偏少
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网络信息资源凭借其容量大、多媒体、传递便捷和资源共享等优势得到迅速发展,信息资源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印本、电子、网络三位一体的信息资源结构已经形成。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目前尚未完全摆脱信息资源结构单一的被动局面,在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印刷型文献几乎仍然是一统天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不合理将影响读者面向未来的发展。
2 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建议
2.1 争取经费投入,改善信息资源建设“四偏”问题
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认真学习“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关文件,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原则,认真查找高职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不足,经常向院领导汇报图书馆在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本馆图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取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积极争取图书购置经费,最大限度地增加馆藏资源。在改善馆藏结构时既要考虑高职教育除了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共同的特征,还应具有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应用性、地方性、行业性和灵活性特色,也要兼顾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专业人才的特点。另外,在采购图书时要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特色,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着重信息资源在教学、实习等方面的针对性,围绕院校专业与课程建设,从全院一盘棋的思路出发,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我相信,只要高职院校图书馆能抓住契机,迎难而上,锲而不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四偏”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改观。
2.2 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访决策
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和要求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程序。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各学科、各专业专家学者的特长,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图书情报委员会,图书情报委员会是在学校领导下,推动图书馆建设的咨询和协调机构,委员会的委员由本校专家学者、专业带头人组成,他们不但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而且具有专业发展的前瞻性,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合理地搞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经济有效地使用信息资源购置经费,更好地控制信息资源的学科结构,提高信息资源采访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必须充分重视、切实发挥图书情报委员会和专家组成员的作用。同时,图书馆采访人员要经常深入各系、部、教研室和学生班级,了解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动态,及时提出采购计划并作采购决策。
2.3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
由于多种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具有专业背景的馆员数量不多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具有危机意识,根据自己的馆情,采用诸如招聘引进具有图书情报、计算机技术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安排人员外出脱产进修、依托周边高校进行短期培训、鼓励馆员在职读研或在职进修、自学等。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着力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特别是有战斗力的文献资源建设队伍。
2.4 进一步加大印刷型纸质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
印刷型纸质文献具有携带方便,阅读条件限制少等优点,是电子文献无法取代的。今后,印刷型文献仍然会得到大力发展,文献信息资源仍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继续做好印刷型图书的采访工作是高职院校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由采编部门、教学一线的专家教授、服务于一线的图书馆馆员共同参与,根据自己学院的具体办学特点、学科特色和发展目标,来确定图书馆图书的收藏重点和一般性收藏范围。在资金分配上一般要保证印刷型文献的比例不低于总经费的百分之七十。
2.5 适当采集电子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分为两部分:一是包括纸质文献、磁带、光盘和软件在内的电子文献,二是网络信息资源。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指出: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意收藏本校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随着电子文献的日益普及,其作为信息资源主要载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数据库建设、网络资源存取和磁盘、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的收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在现有资金规模条件下,注意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集,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重组,建立图书馆虚拟知识库,在本馆无力引进数据库和电子文献时,可利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共享电子资源。要合理配置,有步骤、有计划地扩大高质量的电子文献采集,避免盲目性。同时,要大力向读者宣传推介电子信息资源,提高电子信息资源利用率,借助电子文献改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总量不足的缺陷。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应根据本院校、本系统和本地区的社会需求以及本馆技术力量、经济条件,选择适合的电子资源,系统地将馆藏资源中的特色文献制作成独具特色的文献数据库或专题数据库提供网上利用。
5 结语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为教学服务、科研服务以及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基础工作,馆藏文献资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就是科学的原则指导下采集各类适应读者现实和潜在需要的图书资料,为高校图书馆整体的业务奠定基础。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既要保持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又要有专业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本着节俭的原则,力争使所采访的图书文献物超所值。我们要象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威先生所说的那样“图书馆应以最少的费用为最多的读者提供最佳读物”,精心打造重点学科馆藏和特色馆藏,为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加快资源建设,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1] 张敏.新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期刊采访的影响及采访策略研究[J].暨南学报,2007(3).
[2] 邓青.高校图书馆现行采访模式的弊端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
[3] 严扬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2007(3).
[4] 曹子珏.我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