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通过自动化建设提升读者服务工作之探讨
2011-04-13谢洁华
谢洁华
(越秀区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80)
在网络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取得很大的进步,利用自动化建设成果提升读者服务、拓展图书馆业务是公共图书馆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笔者针对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在提升读者服务方面所起作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创新服务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1 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
1.1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只是完成常规业务,未能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在现有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的基础上,图书馆仅仅利用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图书采访、分编、典藏、流通、检索等基本业务,没有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向更深、更广、更新的读者服务方向发展,使部分公共图书馆的业务仅以文献资源的流通、读者活动的开展、资源的单向传送为主,没有利用现有的自动化设备提升读者服务,没有把信息化服务真正开展起来。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也只是“借借还还”的概念,没有把图书馆定位于一个信息资源中心。
1.2 数字资源建设只是增加馆藏,未能更好地整合与利用。目前,各公共图书馆都建有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库,但这些资源只是提供给本馆的读者阅读,同时,各馆资源的增加量与读者阅读需求的不断增长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只靠一个馆的资源很难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读者数量一直偏少并且裹足不前,久而久之,使得数字资源的建设仅仅体现在馆藏的增加,而不是各馆之间更好的整合与利用。
1.3 网站只是图书馆宣传窗口,未能作为读者服务平台。近年来,广州地区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建有自己的网站,网站的首页往往都是安排了本馆活动信息、馆藏资源、开放时间、读者须知等以宣传图书馆为主的栏目,但网上咨询、视频资源、文献传递等个性化的服务就不很明显,没有完全把网站作为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平台,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站为读者提供信息化服务。
2 自动化建设未能更好地提升读者服务的原因
2.1 现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图书馆业务发展造成影响。目前,广州地区各公共图书馆已应用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图书馆业务管理,鉴于各图书馆采用的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不是同一套管理系统,只能适应各自的业务管理,各馆各自为政,拥有的资源与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图书馆的群体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读者服务处在一种分割状态,这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极大限制。
另外,广州地区各公共图书馆现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采用C/S体系架构,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业务的拓展。如建设“一卡通”中心、短信服务、移动图书馆、通借通还、分馆服务等业务的开展,在现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拓展业务只能通过向软件开发公司购买接口,这就大大增加了图书馆的业务成本。
2.2 数字资源建设分散,未形成共建共享的优势。近年,广州地区各公共图书馆都非常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各自通过各种形式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资源库。通过购买数字资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馆藏;有的对馆藏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了地方特色资源库;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对专题网站链接,编写一些文摘,下载一些特色资源,形成各种专题数据库。但由于各公共馆的数字资源库都是分散建立,没有统一技术标准,致使用户检索界面、检索专业词汇和整个管理系统等方面差异增大,而且很多的数字资源库和电子出版物结构无法兼容,使得各图书馆之间难以共享资源。
2.3 网站建设与现代服务理念不相适应。图书馆网站建设以新闻信息发布、馆藏资源罗列为主,参考咨询服务和文献传递等个性化网上服务不明显,网站的栏目设置和内容安排等与图书馆的现代服务理念不相适应。这是由于各图书馆对参考咨询服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差异较大,大部分图书馆仅仅将该项服务作为一种传统业务的延伸,并没有将其视为网络环境下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模式。广州地区各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基本停留在解答常规业务的层面,如开放时间、馆舍位置、活动信息、流通业务等基础性问题,文献远程传递及更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2.4 复合型馆员比较欠缺。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对馆员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馆员在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外语知识及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资源利用和管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但目前图书馆馆员以图书馆专业者居多,复合型馆员则比较欠缺,这一现状使得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受到制约。
3 应用现代化技术提升读者服务工作的策略
3.1 升级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创新读者服务模式。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广州地区实施“通借通还”馆,鉴于目前广州图书馆与各区县公共图书馆不是使用同一套业务管理系统,这就很难体现图书馆的群体优势,因此,广州图书馆提出统一本地区各区县公共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要求,在统一的业务平台上进行文献的通借通还。
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一套面向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的系统,最终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的集群管理,优化全市文献资源布局,使图书馆建设全面实现自动化、协作化、网络化、数字化。其建设目标一是建立各级图书馆统一的自动化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图书采访、分编、典藏、流通、检索等业务管理系统现代化,并通过网络拓展各馆的服务,实现集中管理,共享文献资源;二是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市图书馆与各级图书馆之间借阅“一卡通”和“通借通还”;三是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市图书馆的统筹下,重点在有条件的区级图书馆建立总分馆服务网络,再带动各级图书馆的建设和业务水平,实现系统的建设目标;四是建立图书馆联合目录,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够可持续发展,可与数字图书馆相结合;五是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以技术统领、业务协作、资源共享为特征开展运作。
3.2 通过对图书馆网站的改版,开拓信息服务新领域。随着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及读者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对网站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网站除了介绍常规业务及最新活动外,还应将信息服务及文献推荐服务作为网站的建设方向。
各公共图书馆可针对原网站存在的不足及信息服务发展的需求,提出适合本馆的改版方案。如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的网站改版方案就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和信息服务的创新性。网站改版的主要内容是:以读者需求和感受为中心设置网站栏目,凸显读者关注度高的内容;整合资源,实现统一检索;注重特色资源——越秀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体现一个地区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在首页增设了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建设的“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等信息服务。
3.3 建设掌上图书馆,实现图书馆服务新跨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移动技术的普及,公共图书馆可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扩展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与模式,延伸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图书馆事业的新跨越。掌上图书馆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短信服务;二是手机阅读服务。
短信服务有着主动性强、覆盖面广、使用简便、可靠性强、服务时间灵活、双向性强等优点。实施短信服务可以加快图书流通速度,提高馆藏利用率,能够及时、主动地把图书馆服务推送给读者;能够解决电子邮件信息交流的时滞性和电话沟通的不方便。现阶段的短信服务包括馆内活动通告、书刊到期提示、续借服务、借阅查询、馆藏书目查询、读者卡到期查询、馆情查询、预约图书到馆提示等功能。
手机阅读服务具有随身性、移动性、实时性、便捷性等优点,成为人们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掌握信息的工具,手机也逐步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如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建设的“移动越图”手机网站,通过手机网站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文献推荐服务、手机阅读服务等功能,包括文化速递、服务指南、文献推荐、地方文献数据库、经典阅读、越图期刊、捐赠流芳、本馆动态等栏目。其中,通过手机网站提供地方文献资源是全国首创。
[1] 张肖回.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述评[J].图书馆建设,2009(10).
[2] 秦素娥等.厦图网站改版记[J].网络财富,2009(2).
[3] 陈艺.掌上图书馆服务——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9).
[4] 许异兴.联合参考咨询网建设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
[5] 朱学武.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图书馆学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