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图书馆“信息黑洞”

2011-04-13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黑洞资料图书馆

蓝 强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重庆 402160)

引言

进入网络时代,人类信息积累和知识生产也随之呈现加速发展状态。信息和知识的增长愈来愈快,过去每隔10至15年人类知识翻一番,如今3至5年就要翻一番。人类的文化与历史在于媒介记忆。图书馆正是人类的媒介记忆,是人类智慧成果的积累和历史延续,图书馆对于人类的文明传承与文化传播作用无法一言概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图书馆界对于自己的责任或使命的一种系统的说明。”然而,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智慧成果却无法完整有效的存留下来,究其原因,图书馆为了达到便于管理的目的,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在日常的管理加工中,由于技术、人为等原因,不少资料被闲置,被过度保护,是以图书馆存在“信息黑洞”,即信息的消亡与无法适用,在大力倡导“知识自由”、“信息公平”的时代,“信息黑洞”却在肆意吞噬着信息资源。

1 图书馆“信息黑洞”表征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Michael Bugeja等人在研究6种传播学专业期刊后发现,这些期刊所刊登的学术论文中,其网络脚注在论文发表短短一年后,竟然有近一半都无法链接到原始的文件档案,就像被吸入黑洞一般消失了。宇宙黑洞凭借巨大空间和强大吸力吞噬、消化,包括光在内的一切物质,而“信息黑洞”却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在数字化时代繁盛浮华的表面悄悄地吞噬、消解人类的记忆、知识和历史。而图书馆的“信息黑洞”也一样,正在无声无息的吞噬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作为读者,希望能够在图书管理系统中查到都能在图书馆获取,但是事实却往往出现偏差。很多时候管理系统中有的资料却杳无踪影;同时,在需查阅一些年代较远的资料的时候,却被告知资料无法使用或是无权查阅;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资料却往往被摆在了最不显眼的书架、角落,充斥着眼球的却是一些休闲文化作品;在图书管理系统的新书加工进程中明明有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加工完毕后却没有见到相关书籍上架,也无借阅记录;“专家阅览室”、“珍贵文献阅览室”占据了不少图书馆空间,但利用率却低得可怜;“电子阅览室 (大多数时候被戏称为网吧)”、“休闲茶座”等休闲场所在图书馆频频露面,而书库、办公场所却越来越小……

图书馆的资源是给广大读者群体准备的,应该是时刻准备着为读者提供服务,而种种原因却导致图书馆形成了“信息黑洞”,造成大量的资源消亡或是极低利用率,图书馆的“信息黑洞”现象已经成为图书馆的重大隐患。

2 图书馆“信息黑洞”成因

2.1 “休闲”占主导,“学术”退居二线

读者信息需求的满足应该建立在知识、学术引导基础上,而不是在“休闲”和一味增加表面的借阅量上。馆内文化休闲品使用量的增加所催生的文化休闲类图书的大采购,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是对有限教学资源的浪费(文化休闲品,学生可以从网络获取,图书馆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挤占学术文献空间的同时,也将越来越多的信息挤进了“信息黑洞”。

2.2 重复购买,追求新版本

馆内资源的重复购买。首先,图书资料复本量过大。一是限制了同等条件下的资料种类,即信息的纳入量受到限制;二是过多的复本,在给读者造成“缺书感”的同时,也间接导致了图书整体利用率的下降。其次是庞杂的数据库。近年来,花费在数据库上的财力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感到力有不支,各种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在内容上有很大程度的重复,在浪费了财力的同时也浪费了读者的精力。

2.3 过度宣扬“数字化”

近年来,各高校、省、市图书馆都在积极建设数字图书馆“项目”,然而很多图书馆所达到的仅仅是书目数据的 “网络化”、“数字化”,“重电子轻服务”。由于建设进度与资源一致性的关系,图书馆的部分资源却未能加入到数字化体系中。在对数字化的极度宣扬中,很多读者形成了“网上有,馆内才有”的认识,图书馆的部分未公开资源也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信息黑洞”。

2.4 管理问题

2.4.1 图书监管问题

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如图书的内部挪用,或是在加工过程中“丢失”,都是“信息黑洞”。即使现在有图书加工跟踪手段,这种情况也不能避免。因为在图书的加工过程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或是部分其它员工擅自挪用了资料,甚至在正式加工之前就被 “报损”的方式落入了某些人手中,而且这种“优先”权至今仍在很多图书馆存在,充分暴露图书馆管理不善导致的“黑洞”。

2.4.2 部门沟通不足

部门间的沟通不足,表现在图书馆的各个部门间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习,部分工作人员将个人感情附加在工作中,甚至造成图书馆部门之间相互不甚往来的现象。图书馆的全馆交流时间不足,在“交流”的时候更多的是馆领导的个人发挥时间,馆员较多的只是聆听,或草草了事,根本达不到交流的效果,也就造成了信息闭塞,每个图书馆员都应当努力成为图书馆“万事通”。

2.4.3 监督不力

业务外包过程中监督不严,造成资料著录标准不一,影响资源使用。当前,图书馆在处理新资料的过程中多是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业务外包确实能提高图书馆的效率,但在业务交接与著录标准的统一上没有达成一致,承包商追求高效率,使得图书资料的“信息失踪”或是“信息不全”,造成信息的隐没,也是当前图书馆普遍存在的图书著录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这种“重服务轻加工”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2.4.4 证件式准入制度

在对读者的管理中,图书馆都将读者作为潜在的资源破坏者来看待,将绝大多数的资源信息丢失都扣在了读者的头上。诚然,盗书、开天窗等行为确有存在,然而,绝大多数的读者不在此列,图书馆应作的应该是教导而不是严防,门禁、一卡通以及诸多的准入限制是对图书馆资源的一种封闭,作为图书馆,应该以最宽广的胸怀来接待读者,限制愈多,对于失去借阅资格的读者而言,图书馆就是一个“信息黑洞”,徒然望馆兴叹。

2.4.5 决策失误

图书馆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信息黑洞。“信息资源独裁”现象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关责任人将用户等级化、资源等级化的结果,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形成了另一种“信息黑洞”,即一旦将某些资料归为“专家级”、“珍贵级”后,相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无异于人为开启了“信息黑洞”。

2.5 资源负荷问题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负荷问题造成的“信息黑洞”。图书馆的资源负荷不足,造成有效的资源不能被访问和利用,也是一大弊端。同时,部分大学实行断网等手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利用全部时间去作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断网可以是分内容的,即如图书馆资源和其它的一些学习资源是可以对学生开放的,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是一个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的职责。

2.6 设备老化与技术更新

技术的更新意味着图书馆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服务于用户,但部分老化的光盘库、磁带、缩微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的无法适用,形成信息失效。在图书馆的发展进程中,对于旧资料的管理一般是直接剔除而不是转移出来,这也是形成图书馆“信息黑洞”的原因之一。图书馆中的“信息孤岛”,即没有处理的不能提供读者适用的资源。这种情况多见于对赠送类资料以及购买后没有持续财力支持加工的资料,形成了图书馆中的“信息孤岛”。

2.7 图书馆“创收”行为

图书馆的创收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被读者所默认,然而图书馆的创收也是造成图书馆内“信息黑洞”的原因之一。用原本该免费为读者服务的资源来创造财富,这本身就不合情理。同时,为了加大创收力度,图书馆将越来越多的资料划为珍贵资料,也将更多的空间用于建设电子阅览室甚至有偿休闲室,自然而然的扩大了“信息黑洞”,也形成了“信息黑洞”与“创收”之间的恶性循环。

3 问题与思考

图书馆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传承和无保留的贡献,即图书馆面向读者的人文关怀,不管用户的身份,都能使用所有资源,能获得与他人等同的服务质量。图书馆的种种原因造成的“信息黑洞”,从某种意义上讲,都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有相当的连系。而消除图书馆的“信息黑洞”,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切勿盲目升级

新的技术、设备对于图书馆这样的服务机构也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大多数图书馆在对待新事物的态度上都趋向于随大流,在图书馆界也形成了一种攀比风气。然而,一种革新的催生是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的。一是行业已不堪重负,被迫革新;二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自然蜕变。纵观近年来的数字化热潮,很多图书馆都是跟风而上,既耗损了自己的财力,原有的服务也没有跟上,导致“信息黑洞”越来越大,所以,图书馆切勿盲目升级。

3.2 取消读者准入限制

在实行借阅卡管理的同时,允许用户在图书馆申请个人账号,通过个人账号也可以进入图书馆获取相关资料,而不必在路过图书馆时因无借阅卡而折返,真正为读者提供缺席保障。图书馆应当给予读者以最大的方便来激发读者的求知欲,让读者能够获得最多最优质的服务一直是图书馆的荣耀与职责。

3.3 杜绝图书馆非合理“创收”

纵观当前图书馆的发展态势,众学者踊跃探讨着信息公平、信息均等,然而在大多数的图书馆里,依然是珍贵资料室、专家阅览室房门紧闭,口头上的开放对解开“信息黑洞”没有一点效果,如某学者所言:“实在论范式和价值论范式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努力给出关于图书馆(学)的终极认识,未能回答‘如何处理和协调人与文献信息的关系’,这一图书馆学研究的真正旨趣”。同时,图书馆的“以文补文”如果用于资料的购置也是情有可原,然而,图书馆的创收所得大部分是作为内部人员的补贴方式消耗殆尽,所以应当建立收入消费明细表,既然取之于读者,就应当用之于读者。

3.4 开放“全部”资源,避免“信息资源独裁”

这里所提的全部开放,并非是指将珍贵资料任凭读者借阅,而是用复印扫描的方式提供电子版的参考资料,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在仅动用原始文献一次的基础上实现资料的相对完整保存,避免了资料因年代久远而损毁,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式,当然,这也需要有相当的经验和责任心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

小结

目前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但是,由于“信息黑洞”的存在,我们所拥有的精神财富正在被一步步的吞噬,而我们却没有察觉。图书馆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宝库,“信息黑洞”依然庞大,在以新的技术手段弥补我们所犯过失的同时,相信更为细致、负责的心态才是应对“信息黑洞”的良方。

[1] 范并思.核心价值:图书馆学的挑战[J].图书与情报,2007(3):2-5.

[2] Michael Bugeja and Daniela V.Dimitrove,Reconsider theSource Implications of Vanishing Online Citations in Communication Journals,Journalism& MassCommunication Educator.2007:212.

[3] 邵鹏.媒介失忆:数字技术光环下的"信息黑洞"[J].新闻记者,2009(1):77-80.

[4] 袁志秀.《面对自由的信息资源保障机制》[J].图书馆,2005(1):53-56

[5] 朱国萍.解读面向大众的图书馆关怀[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63-65.

[6] 傅荣贤.对图书馆学研究中两个基本范式的反思[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179):42-46.

[7] 陈涓.县级图书馆开展“以文补文”活动反思[J].图书馆,2008(1):112-113.

猜你喜欢

黑洞资料图书馆
HAYDON黑洞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5500万光年之外的“黑洞”,是如何被拍到的
黑洞什么样,有图有真相
图书馆
去图书馆
黑洞思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