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市图书馆如何构建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以黔南州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为例
2011-04-13李纪英
李纪英
(黔南州图书馆,贵州 都匀 558000)
网络环境下随着各级各类数字图书馆的风起云涌,建设自己得天独厚的特色数据库成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尤其是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新时代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地方文献作为记录地方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符号化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它根植于民族区域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是民族地区长期文化积淀的历史产物。地方文献的这种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悠久性及生产、发行、传播方面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注定了它会成为地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首选信息资源[1]。因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可以使地市公共图书馆获得自己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为自己在数字空间谋得一席之地,而且还使本地区地方民族文化宝藏在数据库建设中得到抢救、整理和挖掘;而尤其重要的是还为本地区文化资源的展现开设了数字化的展示之窗,海内外用户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从各地的地方文献中获得最可靠、最具体、最真实的地方经济、文化印象,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地方文献数据源是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库资源,没有充足的数据源作保证,数据库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各地是否科学构建了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本文分析了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的构建途径。
1 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构成方式
地方文献数据源是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数据来源,构建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就是通过对记录有地方民族文化知识和历史信息的各种载体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统一汇集、贮存管理和开发利用,形成一个有组织机构管理、有协作网络合作、有统一目标建设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优势的数据源保障体系[2]。
1.1 构建权威性的组织机构,科学驱动保障体系
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由地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机构、地方文献民间收藏者以及非物质文化管理机构构成,由于这些构成成员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必须构建一个权威性的管理中心,对它们进行组织协调,使它们能够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为保障体系得以协调运作提供科学组织构成及运作原理。
黔南州图书馆为构建黔南水族水书数据源保障体系,分别向黔南州文化局、黔南州民宗委及黔南州水书办等相关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呈交申请报告,申请成立了一个由黔南州文化局、黔南州民宗委领导,黔南州水书办、黔南州图书馆、专业数据库开发公司以及相关水书收藏机构及民间收藏者组成的水书数字化联盟,为水书数据源保障体系构建起了一个强大保障体系。
1.2 协同发展保障体系
1.2.1 地方文献网络联盟是能够产生协作过程的区域集聚式特殊系统
地方文献网络联盟应具有特定的契约型的资源共建共享目标,一方面,联盟成员需要提供共建承诺义务,为本地区聚集起大而全的地方文献数据源做贡献,使区域地方文献在数量上能形成规模,为地方文献数据库质量上档次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联盟成员也可获取互惠互利数据源收益,充实和扩展自己的文献资源。区域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是网络联盟发展的目标和最终表现形式,也是区域地方文献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黔南州图书馆致力于把版权补偿金制度引入水书数据源保障体系建设,目的就是要在水书的数字化管理中建立起维系利益平衡的机制,使参与水书数据库建设的各方可根据贡献大小享有相应比例的版权补偿金,这将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水书数据源保障体系的创建工作。
1.2.2 地方文献网络联盟包括三个层次结构
地方文献网络联盟的层次结构:①中心圈层。处于中心圈层的是作为各地文献中心的地市公共图书馆,主要担任联盟组织机构的常务,负责联盟各项具体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管理,其中包括制定联盟运行的章程、准则、规定成员在联盟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探讨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活力与动力,建立联盟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体系与绩效评价体系等。对地方文献实行数字化管理,既是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也是地方文化遗产事业长效发展的必然选择。黔南州图书馆为了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本地区地方民族文献,积极向黔南州科技局申报的《黔南地方民族文献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获黔南州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由于历史、信息等种种原因,黔南州图书馆无法将本地区地方文献收集齐全,于是改变观念,以“不求拥有,但求查有”的新思路,通过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对本地区地方文献真正意义上的集中管理,同时也为本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积极努力。②中间圈层。处于中间圈层的是数据源的主要提供者,是构建数据源保障体系的主体结构,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各地方文献收藏机构。包括县图书馆、档案馆、史志办、党史办、政协文史委、地方博物馆、地方纪念馆、地方高校以及地方企事业单位资料室等。二是地方文献民间收藏者。各地区基层往往活跃着一批扎根民间、潜心钻研地方民族文化的知识分子,他们多年致力于挖掘、搜集、整理本地区地方文献,手中掌握着一大批相关资料,形成了一定的私人特色藏书规模,其中有许多是图书馆“踏破铁鞋无处觅”的珍贵资料。三是非物质文化管理机构--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地方文献数据源建设不能仅仅限于有载体形态的数据,还应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数据源。③外围圈层。处于外围圈层的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文化局、民委等。主要协调中间圈层各成员与中心圈层之间的相互合作,促成其在协商基础上订立共建承诺、创建共享机制。
1.3 制定统一发展目标,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组织,必须要共同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作为强有力的纽带将各成员牢固地维系在一起,这个强劲的纽带就是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库建设,使地方文献网络联盟形成一个区域集聚式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虚拟信息空间被固化,为数据源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内动力。
2 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的构成途径
长期以来地方文献工作之所以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的散沙状态,无法进行统一管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2009年文化部《地市级图书馆评估标准》为地市图书馆统一管理本地区地方文献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由于地市级图书馆与区域内各地方文献收藏者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虽然图书馆手中握有地方文献呈缴令,它只能起到零星收集一部分地方文献进入图书馆馆藏的作用,并没有授权图书馆统一管理区域内地方文献。而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则有可能使地市图书馆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下承担起构建本地区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的重任,并有效解决统一管理区域内地方文献所必须面对的资金保障、管理机构以及文献汇聚等棘手难题。
2.1 通过数据库建设的科研立项,构筑发展数据源所需的经费保障体系
截止到2009年大多数尤其是边远地区地市图书馆因为经费困难,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仍处于空白状态。地市图书馆应抓住机遇把评估定级标准要求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作为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发展区域地方文化宝藏的一个科研项目申请科研立项,科研立项的成功可为构建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争取到必要的经费支持,因为数据库建设需要充足的文献数据源作为物质基础。
黔南州图书馆在制作地方文献数据库时发现,仅凭一馆之力既无建设数据库所需的充足数据源又无建设数据库所需的必要经费。但通过《黔南地方民族文献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这一科研项目的立项,可以向科技局、文化局、民宗委以及政协文史委等相关部门申请保护发展地方民族文化专项资金,从而有效解决了建设数据库的资金困难,同时也获得了构建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所需的经费保障。
2.2 通过数据库建设课题小组成员的确定,建立数据源保障体系权威性的协调管理中心
黔南州图书馆的《黔南地方民族文献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研究》科研项目课题组成员的确定,初步形成了黔南民族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协调管理机构。由于数据源保障体系是一个松散联盟,因此设立权威性协调管理中心是构建数据源保障体系的前提条件。通过课题小组的组建,可以有效确立管理中心的人员组成,确定管理中心的管理权限,建立管理中心的管理机制。
2.3 通过数据库建设课题研究项目载体,把分散的地方文献数据汇聚
黔南州图书馆在多年的地方文献收集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即使有呈缴令也基本上是靠人情关系,收集到的文献零零散散、残缺不全,不完整、不系统。此外,由于地方文献所有权的分散性图书馆对于整个地区的地方文献收藏状况心中无数,无法为来查阅的读者提供查询线索。事实上地方文献作为一种区域内收藏者众多的特殊文献,它的所有权注定具有分散性,地市图书馆要实现对区域内地方文献的统一管理,必须尊重这种文献所有权分散的现状,转变观念,将民族文献工作的重心由重“收集”转变为重“管理”。因为只有在文献所有权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通过科研项目提供一个为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工作平台,才能调动各文献拥有者呈缴出自己的文献资源为共同奋斗目标。
黔南州图书馆通过全面普查创建的《黔南州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不仅可以方便读者系统了解黔南州地方文献的收存状况,迅捷查询到所需文献的收存地点,而且该数据库还可以作为纽带把各收存单位联系起来,带动各方力量共同肩负起保护地方文化的重任,同时也能增加图书馆网站的亮点,增强图书馆网站的吸引力。
由于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特色文献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为了使本地区优秀地方文献能够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作为珍贵素材走进外界文学艺术大家的视野,黔南州图书馆着手探索二次文献创作新形式,推出《黔南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动漫摘要》,以动漫形式追求地区特色文献的个性和立体的表达,以期为本地区优秀地方文献与外界文学艺术大家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以信息时代的新型服务方式拓展图书馆“为书找人,为人找书”的传统文献信息服务,在寻觅与传递中为地区文化精品的诞生做出图书馆的积极努力。
黔南州图书馆在数字化新时代以 “不求拥有,只求查有”新理念,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建设黔南民族文献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研究科研项目上,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首次探索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建立区域民族文献网络联盟的新思路,努力探索能够有效实现区域地方文献统一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这一科研项目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实现黔南地方民族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同时也牢固建立起了黔南地方民族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
总之,地市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契机,把区域内地方文献汇集起来将其数字化,构建起地方文献数据源保障体系,使之成为各地区呈献给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地方文化数字资源。
[1] 张艳鸣等.地方文献集群对数据库建设的路径和价值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9(3):149-152.
[2] 范亚芳,郭太敏.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8-11.
[3] 刘莉.地方性高校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