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奶牛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2011-04-13于春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济南250022
于春英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济南 250022)
加拿大奶牛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于春英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济南 250022)
应加拿大亚达公司的邀请,笔者一行3人于2010年6月16~25日赴加拿大对奶业生产进行考察学习。在加期间,参观了亚达基因公司、多伦多的CLGA(加拿大畜牧基因协会)、多伦多的DHI(奶牛性能测定)实验室,多伦多的CDN(加拿大奶业网络协会)、加拿大荷斯坦奶牛协会以及部分奶牛养殖场,与有关专家学者和政府主管同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现场参观学习,笔者对加拿大奶牛的遗传改良体系及奶业生产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到了很多奶牛改良育种和奶业生产方面的宝贵经验。
1 考察单位的基本情况
1.1 加拿大亚达基因公司总部 亚达基因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所有的种公牛站,1965年开始运营,目前已有400多名员工,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巴西、英国、德国和波兰设有分公司,生产冻精销往世界84个国家。亚达艾格威2009年落户中国,在天津建立了艾格威种牛站。亚达基因公司种公牛站加拿大冻精生产基地,共有奶种公牛150头,每天有50头奶公牛采精,每头种公牛每周采精2次,每采1次精液分装冻精2500~3000支,公司有完善的冻精生产设备和性控冻精分离实验室。
1.2 奶牛性能测定(DHI)中心 奶牛性能测定(DHI)中心下设CLGA(加拿大畜牧基因协会),DHI(性能测实验室),CDN(加拿大奶业网络协会)3个部门。中心主要工作是对送检的奶样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进行奶样的采集、化验、分析、做出检测报告,将奶牛的配种、受孕、分娩、干奶、淘汰等信息进行整理,同时将测定的所有数据及牛场信息一起与荷斯坦奶牛协会注册登记的谱系、外貌评估数据以及人工授精中心的奶牛配种情况等一并储存于加拿大奶牛网页中,用于进行公牛评定。最终将数据反馈给养殖场,有针对性地对奶牛性能改良进行指导。
1.3 加拿大荷斯坦奶牛协会 加拿大荷斯坦奶牛协会是由政府、乳品加工场和奶牛养殖户共同组成的民间组织。其经济性质是自负盈亏,主要收入来自奶牛品种登记。加拿大荷斯坦奶牛协会主要有以下功能:(1)将加入荷斯坦奶牛协会的奶牛场进行注册登记、收取会费,奶牛场的奶牛统一编号,逐一记入奶牛谱系卡,同时将奶牛图片复制到奶牛谱系卡上。(2)对会员奶牛场中饲养管理较好的高产奶牛逐头进行体型外貌的线性评估,计算出这些奶牛的育种值,两部分数据汇总后通过电脑网络输送到性能测定中心的数据库保存。
1.4 加拿大农业食品安全署 加拿大农业食品安全署负责整个加拿大的农业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植物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奶业在内的所有农业投入品监管、产地检查、动植物和食品及其包装检疫、药残监控、加工设施检查和标签检查,按产业真正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性管理,产品可追溯。
2 加拿大奶牛育种状况
加拿大奶牛育种由过去的追求高产、高干物质产量实现了向“平衡育种”的跨越。在加拿大奶牛育种遗传评估体系中,不仅考虑了奶牛的生产性能,还考虑了奶牛的长寿性状,主要包括:生产、体型、寿命、产犊难易性、排乳速度、泌乳性情和繁殖性能等性状指标。
2.1 种公牛的选育和后测体系 加拿大于1955年开始实施牛奶记录系统,并在随后将体型外貌作为奶牛育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50多年中,由于牛奶记录系统的实施和体型外貌评估的不断完善,加拿大牛群的遗传素质不断提高。据统计,加拿大牛群数和奶牛头数尽管增加不多,但是其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每年却可分别提高1%和3%。奶牛育种体系可以分为:牛群登记,选种选配,牛奶记录,体型外貌鉴定和公牛培育5个部分。(1)牛群登记:牛群的登记加拿大荷斯坦协会负责。据统计,加拿大约有60%~80%的牛群已参加注册登记。牧场主在其母犊出生后将其花片、名字及父母的相关资料寄给奶牛协会,奶牛协会将资料记录在案,并发给登记证书。(2)选种选配:牛群的选种选配一般由牧场主自行决定。他们在当地奶协分会的指导下,根据加拿大奶协每年公布的公牛资料,结合自己牛群情况,决定配种公牛。配种结束后,配种员留下自己的工号、公牛名字、登记号、精液冷冻时间,精子活力等相关资料。(3)牛奶记录:加拿大非常重视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他们对奶样的采集和分析的要求很严格。采样员每天早上或晚上到自己负责的牧场连续采样2次,具体时间不定,每隔4个月本区的采样员轮换1次。此外,他们还有专门的人员抽查采样员的工作。采样员使用流量计测定奶量后,将奶样放在含有防腐剂的小瓶中,当天或第2天用冷藏车送到奶牛测试中心进行分析。采样员在采样的同时,随即核对20%的牛号,以防有误,并将相关资料传至牛奶测试中心。测试中心收到样品后立即测定牛奶中蛋白质、脂肪和体细胞数,并将结果通知牧场主和加拿大农业部。农场主可根据反馈信息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加拿大农业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将结果传给奶协用以公布。(4)体型外貌鉴定:加拿大目前采用9分制线性外貌鉴定方法。荷斯坦协会雇佣17位国家级外貌评定员,采用手提式计算机对奶牛各部位进行评分,最后成绩有计算机自动计算。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公正与正确,外貌评定员在全国进行巡回鉴定,9个月循环1次。奶协每隔6个月将数据交给圭尔夫大学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结果由奶协出版公布。原则上,他们只对头胎牛进行鉴定,但如果农场主需要,也可对2胎以上的成母牛进行评定,评定结果由奶协汇总。(5)种公牛的选育:为保证后备公牛的遗传质量,养殖者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配,因此后备公牛的培育工作十分重要。每年,加拿大要对500头青年公牛进行后裔测定。但最终仅选留30~50个优秀验证公牛,选择强度达5%~10%。测定青年公牛的女儿分布在加拿大,美国,欧洲和澳洲等地,测定的性状多达50余个,并通过动物模型对测定结果进行遗传评价。为保证后裔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加拿大奶协要求参加后裔测定的公牛的女儿数至少为40~50头,并分布于25~30个牛群。
2.2 加拿大奶牛育种体系及组织管理 在加拿大所有的奶牛遗传评估的计算和公布是由加拿大奶业网(Canadian dairy network, CDN)负责。CDN为全国性非盈利组织。由遗传评定理事会负责管理,该理事会的主要成员组织为各地品种协会,牛奶记录机构,人工授精中心和加拿大乳业农场主协会。各成员组织通过有偿服务的付费结构提供每年所需的所有资金。该理事会下设有顾问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两个部门。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研究奶牛育种新手段及部分数据的处理,主要成员为各有关农业大学。顾问委员会由加拿大荷斯坦协会,其主要工作是牛群登记,牛奶记录,外貌鉴定和公牛培育,并协助牧场进行选种选配。
加拿大奶业网对各种品种的种公牛提供遗传评估,参加评估的品种有荷斯坦(Holstein)、爱尔夏(Ayrshire)、娟珊牛(Jersey)、瑞士褐牛(Brown Swiss )、更赛牛(Guernsey)、加拿大牛(Canadienne)和短角乳牛(Milking Shorthorn)。每个品种的所有奶牛要接受全部系列特征的遗传评价,包括生产,体型和功能性状。每头公牛要有足够的后裔分布于不同的牛群中,接受官方遗传评价,有自身生产性能数据的母牛也接受官方遗传指数评价,这些资料将公布在品种协会以及其他业内机构提供的官方文件上。在加拿大境外验证的种公牛,则由国际公牛组织进行遗传评价。对于这些国外种公牛和国外种母牛,加拿大奶业网依据品种和原产国,就多个性状公布评价。青年公牛和母牛则利用其系谱预测其遗传指数评价,反映每个性状的遗传潜力。
3 加拿大奶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3.1 加拿大奶业发展概况 到2010年底加拿大存养奶牛约108万头,其中93%是荷斯坦奶牛,其平均产奶量为9500kg,最高可达到14000kg。奶牛养殖场18670个,每个牛场平均饲养奶牛100头左右,其养殖规模大多在50~300头之间,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奶牛场很少。加拿大奶牛因其产奶量高,奶质好,出口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拿大约有20万头奶牛接受测定,2009年,加拿大生产冷冻精液1200万多支,每剂30-100加元,国内销售占30%,70%出口,主要出口到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在出口冻精中,70.9%出口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60.3%的出口到中国。在出口精液中,荷斯坦牛占93%。
3.2 加拿大奶牛养殖业的特点 (1)生产经营管理。加拿大的奶牛饲养多采用以家庭牧场为主的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模式。牧场一般占地面积在1000~4000亩,饲养奶牛多数在50~300头之间,一般由家庭成员经营,机械化程度很高,不仅有各种农业机械和汽车、拖拉机等,还有成套的农作物和牧草播种机、割草机、捆草机等。(2)种养结合。加拿大的奶牛饲养真正做到了种养结合,有农场才有牧场。种植的牧草品种主要是紫花苜蓿和黑麦草,田生饲料,粪肥还田,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3)生产水平高。加拿大牧场具有“三高”特点。即专业化程度高、劳动生产效率高、牧场主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高。加拿大奶牛科技研发主要是由鉴定奶牛血统的各品种协会、奶牛繁育中心、奶牛记录委员会和加拿大乳品网络等非营利性民间机构,对牛群进行系谱管理和长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给农场主提出建议报告,指导奶牛改良和基因评价,从而实现了奶牛产奶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4)交易方式公开。加拿大奶牛交易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奶牛交易时奶牛的品种、年龄、性别、体重、胎次等实行电脑管理,网上传输,并进行现场展示,由拍卖师报价,现场公开拍卖。(5)服务体系健全。加拿大的奶牛社会化服务体系非常健全,工作扎实有效,得到农场主的高度认可。奶牛协会各相关部门是非营利性组织,经费来自于牛,服务于牛,自收自支,监督引导奶牛业发展。政府很少参与,在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中,奶牛协会行业组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 体会与建议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笔者深深的体会到我国奶牛饲养管理与遗传改良水平与加拿大的差距,加拿大的奶业发展之所以奶牛改良育种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其拥有天然的牧草、优越的环境和健全奶牛遗传改良体系,更重要的是加拿大奶牛从业者有严谨踏实、认真求实、科学务实的做事理念,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国行业主管部门、科技人员以及每个奶牛管理者的学习和借鉴。结合当前畜产品安全、奶业管理、奶牛饲养和奶牛遗传改良现状,笔者认为应积极推进以下工作:
4.1 进一步加强牛奶的食品安全监管 中国奶业发展要走适度规模家庭牧场试发展模式,取消奶贩子和所有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从种植到养殖到餐桌”全程化管理和产品可追溯。以适度家庭化牧场为主,形成合作社、联合体、规模牧场、牛场规模适中,新建奶牛场必须有与之饲养规模相配套的土地,保障粗饲料的供应。必须有消纳粪污的土地,实现田生饲料,粪肥还田。对奶业存在的一些隐患,要防患于未然。只有乳品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地喝上国产牛奶,我国的奶牛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4.2 进一步加强奶牛行业的管理 加强行业协会和相关组织建设,健全协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监督、指导、自律的职能和引导作用。使每一个奶牛场(户)都成为协会的一员,接受协会的服务、监督和指导。特别要学习加拿大协会组织踏实、务实的做事理念和工作作风。撑起中国奶业的一片蓝天,真正服务于奶业的发展,建设成为政府满意养殖场(户)认可的行业协会。
4.3 进一步加强奶牛育种和繁育体系建设 相比加拿大我国的奶牛育种工作起步并不晚,近年来虽然有所重视,但距离仍然相差甚远,这值得我们行业部门的深思。我国目前奶牛存栏约1000万头,但产奶量低,乳品质量差,年产奶量平均为5000kg仅为加拿大的一半。因此,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成功经验,用现代畜牧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来指导和研究我省的牛奶生产,建立比较先进的奶牛繁育体系,实施奶牛全国统一编号,推行奶牛性能测定(DHI),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扶持4~5个在全国有实力,市场信誉高的种公牛站。强化后裔测定,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改良提高我国奶牛的生产性能,加强现有奶牛的改良和选育,逐步提高其生产性能。
4.4 进一步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养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加拿大、美国和欧洲先进的饲养管理经验。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奶牛育种上,而且还表现在奶牛的饲养和管理理念上。我们在奶牛饲养管理上,要实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推行全混合日粮(TMR)、奶牛良种繁育技术、疫病防控等技术来实现产量的提升。奶牛场的核心是转化率,最终产品是牛奶。只有提高奶量,才能提高效益。才能在生产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加拿大奶牛饲喂全部为紫花苜蓿、黑麦草加精料,营养搭配合理,饲喂科学。而国内奶牛饲养户目前多以农作物桔杆直接饲喂,饲料单一,营养不足,极大的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因此建议:要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解决奶牛的优质粗饲料问题;适当开展秸秆黄贮技术,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转化牛奶;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种植苜蓿、黑麦草、燕麦草来提升粗饲料的品质。政策上应对饲料生产视同粮补。科学调控奶牛日粮比例,加强营养水平,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
4.5 进一步加强中加奶业合作与技术交流 中加奶业项目开展10年来,给中国奶牛带来了希望,给我们送来了加拿大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对中国奶牛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泛开展中加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提高我国奶牛业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加拿大奶牛业在管理、饲养、繁殖、育种、疫控和网管技术等方面非常先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很多。就山东省而言,建议分批选送奶牛饲养量较大的市、县的畜牧部门的主管局长和较大的奶牛场负责人赴加进行学习,进一步改变理念、提高技术和业务水平,振兴全省的奶牛业发展。
(2011–05–18)
S823.9+1
B
1007-1733(2011)06-00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