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2011-04-13杨义民金国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个体化西医人群

杨义民,金国栋

(1.山东省汶上县人民医院内四科,山东 汶上 272501;2.山东省兖州市人民医院,山东兖州 272100)

辨证论治是个体化治疗的集中体现,如何实施、发展完善个体化医疗也成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

1 个体化治疗与辨证论治

个体化治疗以每位患者的信息为基础决定治疗方针,从基因组成或表达变化的差异来把握治疗效果或毒副作用,对每位患者进行最适宜的药物疗法。随着肿瘤防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精确化及个体化治疗在肿瘤治疗上均显示出优势,尤其体现在靶向治疗上。例如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亚洲与西方人群的疗效差别很大,分析发现疗效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突变有关。有突变者疗效可达50%,而无突变者疗效仅为20%,亚洲人群的突变率高于西方人群,故疗效也优于西方人群[1,2]。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最能体现个体化治疗。《黄帝内经》系统阐述了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等,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伤寒论》确立了以三阴三阳为主体的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以脏腑经络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型,形成了理法方药兼备的完整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体系[3]。

千百年来中医一直沿用的辨证论治体系,是以单个患者的整体涌现性为中心的个体化医学的体现。

中医实践的个体化特征决定于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而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是基于生物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的。中、西医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得到一个共同概念—个体化医学(individualizedmedicine),即人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方案。

2 辨证论治与三因制宜有机结合

《黄帝内经》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三因制宜策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则将其发展成为法度严谨的辨证论治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特点[3]。

辨证论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是根据望、闻、问、切等四诊收集的资料,判断肿瘤的证型,通过辨证分型来确定治疗法则及组方用药。同样的肿瘤,因患病个体的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其治疗也不同;不同的肿瘤,有相同的证,则可用同样的方药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中医个体化治疗遵循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制订适宜的治疗原则,称为因人制宜。如清代徐大椿指出:“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及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人异也。”

3 个体化治疗的中西医互补

随着对生命体认识的逐步深入,个体化治疗将逐渐成为临床医学的一种模式。中医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重视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思想。这种整体意识贯穿于包括肿瘤学科在内的中医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和养生等所有领域。西医诊疗是采用视﹑触﹑叩﹑听四诊,利用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发现导致局部病变的原因和微观变化,尤其在基因组﹑蛋白质组的分子生物学时代,对局部的微观病变探索有相当深入水平的时候,根据辨出的“病”来对因治疗,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西医个体化治疗针对基因的易感性或危险性,决定针对疾病所需采取的预防和(或)治疗措施,这些措施是靶点特异性的﹑针对某种特定人群的,相当于亚组或亚群患者的治疗。这与中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的宏观概念有所不同。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识到治疗疾病要以患病的为中心,而不是以单纯治疗所患病为目的,虽然如此,还是应当指出,二者诊疗疾病各有千秋,但并非完美无缺。

中、西医应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使其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1]纪小龙.癌症的个体化治疗[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3):1833.

[2]李峰,季绍良,等.辨证论治与个体化医学[J].医学与哲学,2001,22(9):53.

[3]王永炎,张启明,等.对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理解和解释[J].环球中医药,2009,2(3):161.

猜你喜欢

个体化西医人群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