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源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2011-04-13徐兵李同明格桑达娃王慧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潍坊大卫动物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
徐兵 李同明 格桑达娃 王慧(①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71018 ②潍坊大卫动物科学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
鸡源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徐兵①②李同明①**格桑达娃③王慧①*(①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71018 ②潍坊大卫动物科学研究所 ③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
对潍坊地区鸡源性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属大肠杆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头孢噻肟、磷霉素、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和多粘菌素高敏,对环丙沙星中敏,对诺氟沙星、红霉素和氨苄西林不敏感。
鸡 致病性 大肠杆菌病 药敏试验
鸡大肠杆菌病(Chicken colibacillosis)是由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某些致病菌株引起的鸡体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1]。在各地鸡场时有发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2]。为控制大肠杆菌病,鸡场常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又反过来使越来越多的细菌呈现多重耐药,且耐药水平越来越高,给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带来极大困难[3-5]。大肠杆菌的抗原构造复杂和血清型极多。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作用,因此,用单一血清型菌制成的灭活疫苗并不能预防各种不同血清型菌引起的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型复杂。病原与某些血清型有关,不同的部位可分离到不同血清型的菌株,而不同的血清型菌株可引起不同的症状,且易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葡萄球菌病、组织滴虫病或球虫病并发或继发。临床诊断必须做好类症鉴别,分清是原发还是继发或并发[5]。大肠杆菌易出现耐药株。因此,用药时最好进行药敏试验,并交替使用各种抗大肠杆菌的药物[3]。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细菌的分离培养 采用常规法将细菌病料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37℃培养18~24 h。挑取单个菌落,于普通琼脂平板上进行纯培养,37℃培养18~24 h。挑取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1.2 生化试验 取待检菌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在蛋白胨水、缓冲蛋白胨水、枸橼酸盐、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尿素琼脂、三糖铁琼脂、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上,置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观察结果。
1.3 药敏试验 将麦糠凯培养基上认定的大肠杆菌菌落,无菌环境下以接种环挑出,均匀涂布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同时等距离放置若干种药敏片。置恒温箱中培养24h。测量各药敏片的抑菌圈范围,减去其标准抑菌范围,其抑菌圈越大的即为敏感药物。选用的药敏片有:链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氟哌酸、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氧氟沙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噻呋、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壮观霉素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 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经过37℃培养18~24h,革兰氏染色后,镜下可见大量散在的红色、中等大小、两端钝圆的无芽孢直杆菌[4]。初步断定为大肠杆菌。分离菌株生化实验结果显示: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尿素酶试验阴性,不产生H2S,有鞭毛,能运动。生化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证实确为大肠杆菌。
2.2 药敏试验结果 经过药敏试验发现,该次分离的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诺氟沙星、红霉素和氨苄西林不敏感。而头孢噻肟、磷霉素、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和多粘菌素等抗生素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分离菌对其耐药率低于10%。
3 讨论
大肠杆菌易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必须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才能达到较好效果[5]。鸡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有时与临床疗效不一致,常出现敏感药物无效、而不敏感药物有效的情况,分析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一,鸡大肠杆菌非原发病原,而是继发感染。一般药敏试验分离培养只能培养出需氧菌,而一些特殊细菌以及病毒等无法培养,若这类细菌、病毒是主要致病因素,药敏结果与临床效果会出现差异。第二,体内、体外环境不一致,大肠杆菌可以利用某些体内物质生成抵抗抗生素的成分,导致抗生素失效,从而出现体外敏感而体内耐药的情况。第三,药敏试验操作的影响。采集病料的部位、药敏纸片或药物浓度的变化、细菌培养条件不达标等都会造成假阴性。
搞好饲养管理,防重于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适时分群、减少不良刺激、防应激、加强饲料保管以防霉变和污染、饲喂时少添勤添、定期清洗水箱和供水管道、饮水器、及早发现病鸡、隔离治疗、不用患大肠杆菌病鸡群的种蛋、孵化时要严格按规程消毒、保持鸡群的整齐度、定期给鸡舍消毒、做好人员、车辆和其他环节的疾病防范措施、病死鸡要焚烧、深埋。鸡群发生大肠杆菌病时,如能紧急注射有效疫苗则能很快控制疫情。用本场分离的菌株制备自场疫苗,也会得到较好的效果[2]。
[1]裴建武, 甘孟侯.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学报, 1997, 17(2): 207-208.
[2] 崔保安, 卢中华, 毛春生. 鸡大肠杆菌病的危害及防治[J]. 河南农业科学, 1992, 6: 33-35.
[3] 马全理, 张福泉, 郝相正, 岳桂玲. 几种类型鸡大肠杆菌病的防制对策[J]. 山东家禽, 2003, 2: 36-37.
[4] 李慧, 王雨薇. 鸡源性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 11: 14-15.
[5] 马自荣, 毛航平. 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 畜牧兽医杂志, 2009, 28(6): 84-85.
(2011–04–19)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课题资助。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经费资助。
**同等贡献作者
通讯作者
S852.61+4
A
1007-1733(2011)07-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