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1-04-13肖世忠
肖世忠
(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畜牧兽医站,重庆武隆 408500)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弓浆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寄生于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该病是呈世界性分布,弓形虫最早于1908年发现于突尼斯的龚地梳趾鼠,1923年发现于人体。国内于恩庶1955年在猫、兔体内检获弓形虫虫体,谢天华1964年在江西报道了人的病例,1977年上海农科院报道了猪的群发性病例。在家畜中,对猪和羊的危害最大,据报道,我国猪弓形虫的感染率为4.8%~85.7%,猪场暴发该病时,死亡率高达60%以上。因此,该文对猪弓形虫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作一介绍,以引起广大养猪户(场)的关注。
一、流行特点
弓形虫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细胞内寄生病原体,几乎可以感染各种类型细胞。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也是重要的传染源,猫误吞食了含有弓形虫的包囊后,大部分子孢子或速殖子侵入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球虫型发育,最后产生卵囊。卵囊随猫的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环境下,经2~4 d发育为感染性卵囊。人、畜、禽及许多野生动物为其中间宿主,当误食了含有感染性卵囊的水及食物后,虫体进入机体,引起感染。人、畜、禽和多种野生动物对弓形虫均具有易感性,其中包括200多种哺乳动物,70种鸟类,5种变温动物和一些节肢动物,本病一般可通过下列感染途径感染:(1)通过胎盘、子宫、产道、初乳感染;(2)通过采食被弓形虫包囊、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或捕食患弓形虫病的鼠雀等感染;(3)通过猪呼吸道和皮肤伤病感染。由于弓形虫侵入机体后,随淋巴、血液循环散布于全身,并在细胞中寄生和繁殖,致使脏器和组织细胞遭到破坏,同时由于毒素的作用,引起各脏器和组织发生水肿、出血灶、坏死灶及其他一些变化。弓形虫对各种年龄的猪均易造成感染。
二、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以隐性形式感染传播,被感染猪症状不明显,但血清学检查为阳性,母猪往往发生流产或死胎。急性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食欲减退,最后废绝。喜卧, 精神萎顿, 鼻镜干燥、鼻孔中流少量浆液性鼻液。尿呈红茶色,粪干带粘液,有的猪粪便干稀交替。重症者体表有紫斑及出血点。当虫体侵害到肺脏时,听诊音,呼吸浅快,严重时呼吸困难, 吸气深、呼气短,常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式呼吸,全身震颤,后肢麻痹,无力,共济失调,最后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
三、剖检病变
解剖急性病例,可见猪的下肢和下腹部皮肤呈弥漫性紫红色或大的出血斑点。肺体积肿大,呈暗红色带有光泽,肺小叶间质增宽,表面有粟粒大或针尖大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病灶,切面流出多量混浊粉色带泡沫的液体;肝体积肿大,硬度增加,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和针尖大、粟粒大甚至黄豆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肝小叶界限明显;胆囊黏膜表面有轻度出血和小的坏死灶;肾呈黄褐色,切面皮质增厚,皮髓界限不清;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有粟粒大灰白色和灰黄色坏死灶及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呈绳索状;心肌肿胀,脂肪变性,有粟粒大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被膜下有丘状出血点及灰白色小坏死灶,切面呈暗红色,白髓不清;胃黏膜稍肿胀、潮红、充血,尤以胃底部较明显,并有针尖大小出血点或条状出血;肠黏膜充血、潮红、肿胀,有的在盲肠、结肠有少数散在的小米大或黄豆乃至榛实大,中心凹陷的溃疡,其表面附有灰黄色伪膜;胸腔、腹腔及心包腔有积水。
四、诊断
(一)涂片镜检法取病料(肺、肝、淋巴结等)作抹片,干燥后用甲醛固定,姬姆萨或瑞氏染色,镜检,查出弓形虫虫体即可确诊。该诊断方法较为简单,结果可靠,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弓形虫病诊断中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检出率低,耗时,容易漏诊,一般不能进行生前诊断。
(二)间接血凝试验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称为载体),制成诊断试剂,当这些致敏颗粒与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就会发生特异性结合,在电解质的作用下,这些致敏颗粒就会被动的发生凝集,借助于载体而使抗原、抗体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其具有灵敏度高、微量、快速、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对于猪弓形虫病的检测,是通过将含有弓形虫抗原的致敏红细胞滴加到待检猪血清中,观察有无凝集情况。以红细胞凝集面积大于50%判为阳性凝集,且以阳性凝集时抗体滴度不大于1:32为阴性,不小于1:64为阳性。
五、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应高度重视弓形虫病的预防。加强引种检疫,对引进的种猪先进行隔离检疫,观察是否有弓形虫感染的症状,防止养殖场引进弓形虫病,造成整个养殖场中猪群的感染;做好防猫、治猫与灭鼠工作,猫科动物如家猫是弓形虫生活发育过程中的终末宿主,是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并定期进行灭鼠工作;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对于有猫的猪场,对猫粪应无害处理,防止饲草、饲料、饮水被猫粪便污染,禁止用屠宰物或厨房垃圾、生肉汤水喂猪,以防猪吃到患病和带虫动物体内的滋养体和包囊而被感染;猪舍应保持清洁,定期用1%来苏儿、35烧碱、20%石灰水等进行消毒;饲料中可添加磺胺六甲氧嘧啶等进行预防。要定期进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检查,含有弓形虫抗体的血清的阳性率可以较好地反映该养殖场的感染情况及流行情况,并针对其感染的程度,具体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治疗在治疗方面,主要是采用磺胺类药物,大多数磺胺类药物对弓形虫病均有效,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1)复方磺胺氯哒嗪钠粉+增效剂甲氧苄啶,猪每千克体重0.1 ml益尔乐,肌肉注射,一日1~2次,连用2~3 d。(2)磺胺嘧啶(SD)70 mg/kg体重+甲氧苄氨嘧啶(TMP)14 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 d。应注意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如果用药较晚虽可使临床症状消失,但不能抑制虫体进入组织形成包囊,结果是病畜成为带虫者。此外,二磷酸铝喹啉和磷酸伯氨喹啉效果也较好。
六、小结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病,对人体及家畜的危害极大。一方面,我们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能快速、准确诊断该病,为尽早治疗提供前提条件。目前,在基层应用较多的检测猪弓形虫病的方法为涂片镜检法和间接血凝试验的方法。另一方面,对于猪弓形虫病,在目前国内尚没有行之有效的预防弓形虫病疫苗的情况下,建议应高度重视弓形体病的预防与控制,避免弓形虫病的发生,减少养殖户的损失。